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7768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全国2005年10月自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第 1 页(共 6 页)全国 2005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2.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 ,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

2、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的关系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5.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本质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民法和民事诉讼法C.地震和海啸 D.日食和月食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永

3、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浙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第 2 页(共 6 页)C.事物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有人提出,只能说白马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因为马还包括黑马、红马、黄马等。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个性和共性的联系 B.整体和部分的联系C.本质和现象的联系 D.内容和形式的联系11.“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

4、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2.人类对森林过度的砍伐,对草原和湿地的破坏,工业和汽车排放大量的 CO2,使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冰峰不断消融。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C.同果异因 D.一果多因1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 D.实践认识实践14.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5.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

5、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具有( )A.社会性 B.绝对性C.相对性 D.有用性16.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16 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7.下列各项中,全面表述社会存在含义的是( )A.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浙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第 3 页(共 6 页)B.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D.人类

6、自身的生产及其条件的总和18.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 D.生活方式19.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20.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科学 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 D.道德和艺术2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的管理形式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方法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

7、主义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间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24.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政治标准 B.社会标准C.思想标准 D.经济标准25.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A.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B.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惟一形式浙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D.革命阶级要积

8、极主动地制造革命以推动社会发展26.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指(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各行业的知名人物C.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D.在历史上打下自己印记的重要人物27.在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主要是因为( )A.它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它可以使生产力各要素合理结合C.它可以直接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D.它在当代的物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28.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C.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先天素质与后天教育的总和 B.

9、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总和C.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0.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 )A.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B.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C.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变革的表现有( )A.使哲学成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

10、.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E.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2.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浙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第 5 页(共 6 页)E.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E.居安思危,有备无患34.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

11、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5.在 20 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了一次网上评选“千年思想家”的活动。结果,得票最多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创立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因为( )A.它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它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体系C.它穷尽了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正确认识D.它是检验其他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E.它对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36.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B.使类人猿建立群

12、体组织,过群体生活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克服了猿群组织的自发性,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37.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五种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A.奴隶社会 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 )A.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进步浙 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第 6 页(共 6 页)C.是人类历史中的巨大灾难 D.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E.促进了古代科学文化的繁荣39.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

13、的前提的有( )A.投机商人通过贱买贵卖聚敛钱财 B.一些人利用暴力手段掠夺他人财产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D.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40.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条件或途径的有( )A.个人的知识和能力 B.个人所处的环境C.个人的心理素质 D.个人所遇到的机遇E.个人的社会实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 41、42 小题各 7 分,43、44 小题各 6 分,共 26 分)4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7 分)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7 分)43.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历史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