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6974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进行有效作文教学的初探丁冬 周文斌“(当你拿起笔时)你激 动,你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这首先是生活的冲击。众多的、你亲身经历的、难忘的日子涌上心头,等你去编织,去拂掉岁月积下的尘土,去用理想和正义的火炬照亮他们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一齐涌上你的心头,你的笔端。 ”王蒙先生这段通俗而又充满激情的文字正好阐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涌上心头的“色彩 ”、“画面”、 “旋律”,也很难感受到那种“强 有力的冲击” 。一、学生作文缺什么1.生活作文的内容是什么?生活。可现实情况是,学生闲置

2、了生活。其中,关键的原因有:一是储备不丰,二是调度不灵。学生不善于从写作的角度关注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更谈不上有多少感悟。 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的老师,这些题目与上次的接近,学生就重复昨天的故事;遇到不好写的,翻翻作文龙卷风之类的“经 典” ,抄一篇,又去重复 别人的故事。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经验,也并不是没有积累。只可惜这不甚丰富的积累常常被尘封在记忆的死角,不会调出来,也用不上,形成了“放着2咸鱼吃淡饭”的情况。有一个十分典型的现象:孩子们都会说,父母是至亲,老师是至敬,可真要写一写自己的至亲至敬之人,他们却又往往无话可说。同样的,不少学生家里养了小猫、小狗,可问及他们家的这些动物的可爱之处

3、往往也是无所适从由此可见,不是学生生活中缺少写作素材,而在于教师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2.个性与真实不少的学生作文存在套话连篇,千人一面的缺陷。写老师,常常比作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文章中很难觅见那种源自心灵的“笑语和泪珠 ”。学生习作失却了生活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当然,也就谈不上了有其独特的个性。究其原因,一是贫瘠的阅读限制了写作视野。学生生活面、阅读面狭窄,有些学生甚至基本上不看课外书,更难得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在阅读中与古今中外无数智者对话,会提升学生的情趣品味,磨砺他们的思想之刃,使他们获得一种反思生活的智性与能力,这对于写作视野的开阔是至关重要的。二是作文

4、指导存在误区。表现为:作文立意上过分注重思想道德的教化,学生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只能往老师的意图上靠。同时,写作方法指导过分强调形式。如:作文开头最好“开门见山” ,注意点题、定向, 结尾如何圆合、呼 应,怎样“ 画龙点睛”,中间部分要时时扣题;更有甚者,细化到开头用上一些什么修辞手法可以得高分,最好限定在几行字等等。把较多的时间花3在生硬的写法指导上,其结果势必造成模式化,忽视了作文的内容,本末倒置。我们应该做的是潜移默化而非限制规定式的引导,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三是狭隘的评价激发不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描写生动、层次清楚”等这些我们经常用的评价语言的套话,没有兼

5、顾到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忽视对学生作文里闪光点应有的关注,学生的写作激情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中被磨灭。3.自我(1)缺乏独立的思想。学生作文里有的是老而又老的套路,却没有自我的语言,没有自我的体验,没有自我的思想和灵魂。学生在纪实的时候写“ 想象” ,而在写想象的 时候却怎么也放不下手脚。学生缺乏独立的思想,缺少一种建立在自我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价值观。没有了思想的飞扬,学生就只能用“高兴极了” 、“痛苦极了 ”、“美 丽极了” 之类的堆砌来掩盖情感的单薄,或者拼凑一些华丽的辞藻,摆弄一些修辞手法。(2)为谁而写。一些学生习作时只是被动应付,为完成任务而写,这就容易尝试写作的异

6、化“ 为教师写” 、“为写而写”。学生所写的不是自己最想写的和最能写的,无法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学生习作中也就失去了“自我 ”。因此,特别需要强调“ 为 自己写 ”,这包含两个 层面:第一个 层面也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悟当然, “为自己写” 不等于 “只写自己 ”。它包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闻、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并表达出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第二个层面就4是要树立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二、怎样实现有效的写作教学基于上述现状,国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 ”、要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

7、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而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 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1、佳作赏析,学会体验“佳作” 从何而来?首先是课文。语文课 本中大量选入了贴近学生生活,有较强的示范性的文章。阅读教学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的取材、构思、观察角度及表达方式,在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通过习作表达出来。例如:小语第六册课文下小雨了、 雨后就是教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雨景来写

8、出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美景;春的消息让学生学会通过眼、耳、手、鼻、口等感官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不同地点的春意;学习舍不得这棵树教学生通过抓住事物的几个不同特点来写。其中,有的课文中有可以学习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的片段;有的课文可以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每篇文章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跟随作家的眼光、思维方式去观察、5去思考。例如,写植物,学完了普通的梧桐树,就引领学生去感受小草、桔子树顽强的生命力,去体味那默默无闻的精神;写动物,感受了活泼伶俐的小松鼠后,我们就可引导学生:“你身边也有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吗?”教学中,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家的小狗也很可爱。每天我放学回

9、家,它老远就跑来迎接我:围着我打转,用身子蹭我的腿,还不时拿它拿热乎乎的舌头来舔我。一只毛茸茸的长尾巴不停地摇晃。”不难看出,写作素材就在身边。而通过赏析佳作,学生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发现素材,学会体验。“佳作” 的另一个来源是课外阅读。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 业余时间” ,这是人生的忠告。落后者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业余时间没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基于此,我们采取了设立“班级图书馆 ”(学生自愿捐出书籍,交换阅读)、 “课外 阅读讲评课” 等措施。每周由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 佳作” ,先自己 谈读后感或写作感受。然后,教 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学生自己的习作也是“佳作” 来源之一。 为此,我们在

10、教室内设立了“ 佳作粘贴栏 ”、“进步栏”。先由作者自己 谈写作感受,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将自己处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学会用“发现 的眼光” 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学生独特的真诚的体验和发现。用富有灵气、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评价时,还可以实行“ 师评、自 评、互评” 有机结 合的方式。6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习别人“关注生活” 的方法、角度,学会发现生活、体验生活,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在这里, “仿写、 缩写、续 写” 是较好的写作形式。 值得指出的是,引导学生仿作应注意两点:一是仿形式而不仿内容。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

11、应当让学生学习,但文章写的是什么,即具体的内容和情节不允许照搬。二是仿而不死,仿中有创。也就是说,学习别人也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根据自己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学其精华,仿中有补,仿中有创。只有这样,才能把别人的长处真正学到手,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2、亲身经历,真切体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向他人学 习怎样去关注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关注生活,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其中,最好的训练途径就是亲身经历。“爱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我们经常组织 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根据习作训练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内活动贴鼻子,扳手腕比赛,击鼓传花、讲故事比赛、小发明小制作评比会等,活动与习

12、作指导同步进行。此外,我们还可以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开心地玩、有意义地玩“拔河比 赛” 、“游公园,看荷花”、去郊外登山,野炊” 、“开展生活调查实践活 动”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感受心灵,体验其中的滋味,从而丰富了学生尚不富足的生活体验。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授之以 渔” 。“拔河比赛”我们7引导学生抓住不同同学的语言、动作、表情,抓住自己的心理进行场面描写;看荷花,就引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描写一次登山活动中,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在登上山顶时的真切体验:“当我从疲 惫不堪的困境中走出来时,首

13、先映入眼帘的是茫茫的一片绿海,连绵起伏的山岭。流连其间,我仿佛步入了幻想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仿佛是有一双翅膀的鸟儿,飞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里,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观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位学生这样写到:“登上山顶,阳光柔和。举目四望,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近处的呈绿色,远处的呈天蓝色,再远的与蓝天相接。眼前,翠绿的松柏整齐地排成一排。微风吹来,松柏随风摆动,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愉快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习作中,学生能灵活运用了自己积累的一些写作方法和优美词句,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学生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习作兴趣倍增。三、点滴生活,积累体验。“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了

14、丰富写作素材,我 们时常提醒学生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开始,积累体验。1、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日记是生活的记录。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见闻、感想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可以记一段,也可以写几百字。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切感受和体验,以便于日后习作中,能将其中合适的素材“ 信手捏来” ,写作自然8就“ 水到渠成” 。2、做好读书摘记。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文中的那些重要材料、自己最为欣赏感受最深的语句段落以及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提倡按同类素材系统摘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我们还开展了争当“ 最佳小编辑” 的活动 ,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编辑成册。这样,在采集生活体验的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聚宝盆

15、的过程中,既丰富了知识和体验,有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友情。最后,我们鼓励学生把优秀习作向相关报刊杂志投稿,已有多篇学生习作被发表。现在,学生对创作更加热情,他们热心关注生活、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要引导孩子们进入周围世界,使他们每天都能发现点什么新的东西,是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为思维和语言的源泉,即走向大自然绝妙美景的旅程。 ”而我们,正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学生走上这体验生活的旅程。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乐于记录下自己获得的真切独特的体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问 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 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 关注生活、真切体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