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6888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历史模块1考试各区选择综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各区必修一选择题校高一历史期末练习 08-12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实现周天子 “授民授疆土” “封邦建国以屏宗周”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2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3西周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他们的做法A 前者进步,后者反动 B 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 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D 都阻碍了历史的进步4中国古代政治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 废丞相 B设内阁 C设军机处 D创建八旗制度5中国古代官僚机构不断变化。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从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皇权专制的不断加强 D文臣地位的不断提高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诞生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包括A. B C D72002 年嘉士德和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拍 卖圆明园的牛首、虎首和猴首文物引起全球华人的愤怒, 因为这些文物是因为战争中遭到抢劫而流落海外的。造 成右图中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

3、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其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根据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右图为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政治腐败,贪污成风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D鸦片走私使大量白银外流年份 一两白银兑换钱数18231824 1249 文18281829 1337 文18331834 1363 文18381839 1638 文210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金田起义 B天京变乱 C北伐失败 D安庆失陷11以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准确的是A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4、 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精神的临时约法 D完成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12中国历史上最早由学生发起,工人、商人、市民等社会各阶层积极响应并取得初步胜利的反帝爱国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其作用是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C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的开始 D开辟了共产党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41937 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 30 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 世纪最大的谎言” 。这件引发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的惨案

5、是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潘家峪惨案D南京大屠杀15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们消灭,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首名为大刀进行曲的歌曲产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全民族共同抗战 国际上的援助 国共两党的合作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A B C D171947 年 6 月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下列标题最能反映战争进程的是A.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B. “赣水

6、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8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南京解放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谈 D.淮海战役19第一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论十大关系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A.民族之间平等 B.经济优惠政策C.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21右图为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

7、子再请客322我国用“一国两制”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C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3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包括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日建交A B C D24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的改革者是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25如果全面了解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最详细的资料是A 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 民法大全26下列 1917 年俄国重大事件中,和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直接相关的是A七月事件 B十月革命 C二月革命 D苏维埃政权

8、建立27在美国,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可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这主要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总统制原则 D法制原则28二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C. 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金元外交29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会议30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叶剑英 D周恩来3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工人运动的出现432某同学要

9、在网上迅速查找与以下两副历史图片都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输入最准确的历史名词是列宁在 1917 年发表演说 赤卫队进攻冬宫A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 D苏维埃成立33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 D华沙条约的签署48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是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5.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B. 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已

10、经丧失D.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36今日到欧洲旅行的人们,无需繁琐的出入境手续,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关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发展有关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共体 D华沙条约组织37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A.华约组织的形成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C.新中国的成立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8二战后两极格局结束于A苏联解体 B东欧巨变 C欧盟成立 D北约东扩 39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走向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西欧的崛起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振兴A. B. C. D. 540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陈

11、述准确的是A世界各国关系已经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矛盾消失B各国面临的生存危机空前严重,矛盾冲突剧烈C和平发展为主,同时局部存在着动荡和紧张局面 D世界形成多个军事集团,核战争的威胁日益临近 4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42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哪个事件可以作

12、为开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43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B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D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44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 ,也就是公历 1928 年。这说明A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B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D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45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46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公约组织成立647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 B湘赣边秋收起义C第五次反“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