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56413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摘要】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疑患者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 )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肌红蛋白( Mb) ,并进行比较,为 AMI 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 对 60 例高度可疑的 AMI 患者在症状出现 24 h 内进行系列检测 cTnI、CK-MB 和 Mb,比较它们对 AMI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优化组合检测。结果 (1 )在症状出现后 24 h 内 cTnI 、CK-MB 和 Mb对 AMI 的敏感性分别为 94.0%、84.0% 和 92.0%;特异性分别为100%、80.0%和 6

2、5.0%;(2 )cTnI 、CK-MB 联合检测对 AMI 的敏感性为 96.0%,特异性为 80.0%。结论 cTnI 、CK-MB 联合检测对 AMI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 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roponin I(cTnI),creatine kinase isozyme(CK-MB)and muscle hemoglobin(Mb)level in blood serum of suspicio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alyze resu

3、lts to decide the scop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The troponin I(cTnI),creatine kinase 2isozyme( CK-MB)and muscle hemoglobin(Mb )level in blood serum of the 60 cases of highly suspicious patients were tested in 24 hours after clinical symptoms,we compared the results to detect the sensitivity

4、 and specificity to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sults (1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cTnI,CK-MB and Mb t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gnosis were 94.0%,84.0%and 92.0%;and the specificity were 100%,80.0% and 60.0% respectively.(2)The sensitivity was 96.0%and specif

5、icity was 80.0% when we combined cTnI and CK-MB detection.Conclusion cTnI and CK-MB test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to th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agnosis.Results are analyzed to decide the scop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cardiac troponin I;CK

6、-MB;muscle hemoglobin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的发明应用,对于心脏类疾病的诊治,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而生化指标的应用,则是一块新的里程碑。2000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心肌梗死(MI)联合进行了重新定义,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必3须具备心肌缺血的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和一些心肌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心肌生化指标中 cTnI(或 cTnT)典型升高与 CK-MB 较快增高和下降更敏感于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变。而在以前,医生们首先考虑的是临床症状,但有些症状的隐蔽性使医生们迟迟无法确诊,从而延误治疗。近几年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化指标逐渐成为诊断心肌梗

7、死的最主要依据,使更多的人在致命危险到来之前,就可以确诊病情,从而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然而心肌生化指标的繁多使我们面临着如何以最少的费用做最必要的检查,以达到最准确、最及时的诊断。在以往寻找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工作中,往往集中在寻找由于心肌坏死后,释放出来的心脏特异的酶或蛋白质,然而心肌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比结构蛋白更容易进入血循环。如肌红蛋白是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的亚铁血红素蛋白,它在肌肉间传输氧气,由于分子量小,当肌肉细胞损伤后,肌红蛋白迅速释放入血液,24 h 后在血液中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二聚体酶,参与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当心肌损伤 38 h 后在血液中升高。因此,证实了

8、肌红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是 2 个早期心肌生化指标标志物。随着实验室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以 cTnI 为代表的特异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心肌的损伤程度,并被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高敏感、高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1,2 。我们分别用 cTnI、CK-MB 和 Mb 对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可疑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发现 CK-MB 与 cTnI 联合检测对 AMI 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7 年 112 月到我院就诊的 60 例高度可疑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病史、心电图或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其中 50 例为 AMI;10 例为冠状动脉硬

9、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1.2 标本 对每例患者均在症状出现后 24 h 内系列采集静脉血(入院后 12 h 内每 12 h 一次,12 h 后每 4 h 一次),肝素抗凝全血用于 cTnI、Mb 、CK-MB 检测,血清用于 CK-MB 另一方法的同时检测。1.3 cTnI、Mb、CK-MB 检测 胶体免疫层析法是一种三合一快速检测方法。由北京亿利高科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制,此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现代免疫学技术,克隆并纯化了 cTnI、Mb、CK-MB,然后制备了其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应用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原理,以胶体金作为指示标记,交联抗 cTnI、Mb、CK-MB 单克隆抗体,以相对应的

10、多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与血液中的cTnI、 Mb、CK-MB 结合并显色。本检测方法分析灵敏度为样品中cTnI 浓度 1.5 ng/ml、Mb 浓度50 ng/ml、CK-MB 浓度5 ng/ml 就可得到阳性结果。51.4 CK-MB 免疫抑制法检测 为更好监测 CK-MB 值的动态改变,我们在做 cTnI、Mb 、 CK-MB 胶体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的同时又用免疫抑制法检测 CK-MB 值,在 HITACHI7080 全自动生化仪上机操作,严格按操作说明检测。2 结果各指标单独检测结果及联合指标检测结果见表 1,表 2。2.1 cTnI 检测结果 我们对 60 例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4

11、h 内检测cTnI,结果 50 例 AMI 患者中,cTnI 阳性 47 例,阴性 3 例。在 10 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中 cTnI 均未出现阳性。在症状出现后 24 h 内 cTnI 对 AMI 的敏感性为 94.0%,特异性为 100%。表 1 各指标单独检测结果 表 2 联合指标检测结果2.2 CK-MB 检测结果 50 例 AMI 患者中,CK-MB 阳性 42 例, 阴性 8 例。在 10 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中 2 例出现阳性,8 例阴性。在症状出现后 24 h 内 CK-MB 对 AMI 的敏感性为 84.0%,特异性为 80.0%。2.3 Mb 检测结果 50 例 A

12、MI 患者中,Mb 阳性 46 例,阴性 4 例。在 10 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中 4 例出现阳性,6 例阴性。在症状出现后 24 h 内 Mb 对 AMI 的敏感性为 92.0%,特异性为665.0%。2.4 不同指标联合检测的结果 (1 )cTnI 与 CK-MB 联合检测,对 AMI 的敏感性为 96.0%,特异性为 80.0%,阳性预期值为 96.0%,阴性预期值为 80.0%。 (2 )cTnI 与 Mb 联合检测,对 AMI 的敏感性为 96.0%,特异性为 70.0%,阳性预期值为 94.1%,阴性预期值为77.8%。3 讨论传统的 AMI 诊断标准为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但

13、是,心电图监测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仅为 50%3 。目前 ,心肌酶的选择多集中于Mb 和 CK-MB 分析。 Mb 是横纹肌组织特有的一种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当心肌和骨骼肌受损时,可从受损肌细胞释放进血液,所以近年来血清 Mb 的测定常用于 AMI 的早期诊断4 。Mb 是第一个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非酶类蛋白,是一项敏感性(92.0%)较高的诊断指标,但值得注意的是 Mb 是经肾脏排除的,凡肾脏排泄功能异常的疾病可使 Mb 升高,因此对心肌损伤缺乏特异性。在我们早期诊断 AMI 时,建议 Mb 结合 cTnI 联合检测,这样它的敏感性就可达到 96.0%,特异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比较之下

14、,CK-MB 既有较高的敏感性(84%)又有较高的特异性(80%) 。而且,在症状出现迅速升高,是目前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或坏死的首7选指标之一。但 CK-MB 除存在心肌中,还少量存在于骨骼肌、小肠、子宫、肝脏、肺和脑等部位,因此其特异性也不是很好。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技术的迅速发展,cTnI 检测的敏感性(94%)和特异性(100%)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逐渐成为诊断 AMI 的金标准5 。cTnI 是心肌特有的调节蛋白,当心肌损伤后较快释放入血。它又仅存在于心室肌和心房肌,而且胎儿、新生儿及成年人均相同,在心肌细胞膜完整时,cTnI 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当心肌细胞因缺氧缺血而发生变性坏死时

15、,cTnI 可通过破损的细胞膜弥散进入细胞间质,随之进入血循环中,并且 cTnI 不受骨骼肌损伤、剧烈运动和肾脏疾病的影响6 ,所以 cTnI 是早期诊断 AMI 一种理想的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但是,由于受其释放模式的限制,一般在症状出现后 410 h 才出现升高,因此对 AMI 的早期诊断有所欠缺。我们把 CK-MB 与 cTnI 联合检测,结果其敏感性升高到 96.0%,尽管导致特异性有所下降,但可由病史和心电图等临床诊断来补充。综上所述,对怀疑有 AMI 的患者建议在早期进行 cTnI、CK-MB联合检测。cTnI、CK-MB 的联合检测,对 AMI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阳性

16、预期值又高达 96.0%,对 AMI 的早期确诊有很大的价值。阴性预期值为 80%,对诊断 AMI 起到了一定的过筛作用,因此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参考文献】81 杨振华.应考虑在缺血性心脏病使用一些新的生化标记物.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5):327-328.2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 ( 7):405-407.3 Janice Z,Robert F,Denise M,et al.Diagnostic marker cooperative study for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Circulation,1999,99:1671-1677.4 张艳君,李明润,高向耘,等.血清 Mb 和碳酸酐酶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