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6086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词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语法(上) 第一节 语法概述第二节 词类活用零、词类活用与兼类、同形词类活用是某个词在使用中临时改变原来词性的现象,兼类是某个词同时具有几种词性,同形是一个字记录了不同的词(语素) 。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 (兼类)子之齐。/ 之二虫又何知? (同形)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沛公军霸上。 (活用)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1、名词动词范增数目项王。 道士卷之,如画轴然,亦囊之。 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方位词)衣冠而见之。 吉月,必朝服而朝。 (词组)(注意用来解释的成分的结构)名词作动词后,该词就具备了名词本身的实体义和相关的动作

2、义。解释时一般要将这两者都表达出来,当然也有例外。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形容词动词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容词用做动词后,通常也要用动词性成分来解释(理解)该形容词。3、数词动词A、基数词作动词后,意义有两种变化:a、在数目的基础上产生相应动词意义: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b、只有动词意义,不再有数词意义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孰能一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表倍数的词也常用作动词肉倍好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瑷,肉好若

3、一谓之环。 尔雅C、 (古汉语中常用基数词表示倍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商君书更法4、名词、数词、形容词作动词的识别(见书)A、名词连用,如不能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则其中有一名词用为动词。B、名词、形容词后接代词,该名词、形容词一般作动词。C、名词、形容词前有助动词、副词、 “所” ,该名词、形容词一般用作动词。D、名词前、后接介宾短语,该名词作动词。E、名词用 “而”连接,用作动词。F、形容词后接名词,如不能构成定中关系,该形容词作动词。昔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法后王,统礼仪,一制度。 益烈山泽而焚之。3驴不胜怒,蹄之。以其兄之子妻之。从左右,皆肘之。是

4、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既来之,则安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相安无事。 不十年,王弗召也, 晋灵公不君。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晋师军于庐柳。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说苑贵德而此独以钟名,何也?有时会出现几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 13 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其他词类动词二、使动动词带有使得相关对象产生动作或变化的意思。称作使动用法,该动词也称作使动动词。使令兼语式和使动:使动用

5、法是用一般的动宾结构表示使令兼语式的意思。让我去。 请朋友去桑那。 乃令张良留谢。 命夸俄氏二子负二山。4庄公寤生,惊姜氏。 (庄公寤生,使姜氏惊) 。1、动词使动A、不及物动词:项伯杀人,臣活之。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及物动词: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C、识别:动词一般用法,宾语是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使动用法,宾语是动作的完成者,是在主语的支配下完成动作。识别上:看作为一般动词理解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即可试作使动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

6、扶桑。孟子将朝王。 武丁朝诸侯。 (情理关系,地位关系)2、名词、数词、形容词使动如果把动词的使动看作动词的特殊用法的话,那么其他词类的使动用法,就是活用作动词的特殊用法。A、名词: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故王不如东苏子(苏代) ,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5B、形容词:乃出图书,空囊橐。 昂其值,居为奇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比较) 。C、数词: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苏秦列传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借令秦皇长世,易代之后扶苏世之,虽四三皇,六五帝,

7、曾不足比隆也。 解释使动用法基本结构:生死:使+ 兼+ 动;肉骨:使 +兼+动(词组) ;空囊橐:使+兼+动(词组) ;孰能一之:使+ 兼+动(词组)识别名词、数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一般用法还是特殊用法,主要看哪种解释更合理、文义更顺畅。从原则上说,如果作为一般用法能讲通,就不作为使动来理解。有时使动出现在双宾语中,那情况就更为复杂(后论) 。宁许以负秦曲。三、意动主语(代表的人)认为宾语是什么、怎么样。(活用的) “动”词(表认定义)宾语(主谓词组)意动用作意动的词本身不是动词,当它带宾语后( 构成动宾结构) ,如果表示对宾语的认定,这种用法就是意动。 我觉得泰山比华山高。6百姓皆以王为爱

8、也。子以我为不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1、名词意动名词意动,是把宾语看作某种物、人。一般可解释为“把当作” “用作” 。性贪而狠,党豺为虐。 侣鱼虾而友麋鹿。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原道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形容词意动形容词意动是认为宾语具有某性质,一般可解释为“认为、 、 、怎样/是什么”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其家甚智其子。 成以其小,劣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使动和意动的识别使动是使宾语产生变化,是一种客观事实(有的是将成为事实) ;意动是主观上的认定,不管是否与事实相符。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

9、泰山而小天下。子元元,臣诸侯。 友风而子雨, 、 、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7食。鱼肉百姓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也有的活用,似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两者兼备。孟尝君客我。古人的注释一般注“以之为客” ,所以现代的注释也将之作为意动。四、其他特殊的动宾关系1、为动:为宾语动: 夫人将启之。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吾以之名吾亭。 佗脉之。舜勤民事而野死。 吾非悲刖也。2、对动:对宾语动: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既泣之三日,乃誓

10、疗之。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五、名词作状语1、类型A、用比喻的方式表示动作特征,可释为“像(某物)一样”: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射之,8豕人立而啼。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表示对人态度,可释为“把当作” “以(像)对待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上述两种用法,解释时有的看起来一样,如都可以用“像一样”:寨中人又鹜伏矣。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区别:比喻与主语所指有关,态度

11、与宾语有关;比喻的本体喻体本质不同,态度是比较,两者本质相同。比喻句一般不出现宾语,态度句出现宾语。C、表示施事者身份,可释为“以身份”: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今乃听于群臣而欲臣事秦。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上述两种用法,看起来也很相似,但意思上有不同: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战国策 。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楚田仲以侠闻,父事朱家游侠传 鬻熊子事文王,蚤卒楚世家 。区别:态度指向宾语,身份指向主语;解释不同。D、表示动作的依据,可释为“按照”:失期,法皆斩。 将军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罪该万死 礼尚往来E、表示动作的工具,可

12、释为“用”:9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胜乃穷闾曲巷之人,而瓮牖绳枢之徒。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F、表示动作的方式,解释时前加介词: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乃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 货殖列传序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G、表示动作的处所方位,解释时前加介词: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H、名词性词组(相当于名词)作状语: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名词作状语的翻译: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是介

13、宾词组,比况词组。所以,对作状语的名词,通常译成一个相当的介宾词组或比况词组。2、识别A、 “名词+动词”:动词如不是陈述名词的话,那么名词就是修饰动词的。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据语境确定关系) 。 B、指称无生物的名词出现在表示动作动词前,如不是拟人,名词一定作状语。法皆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前面往往另有主语。10吾得兄事之。 豕人立而啼。名词作动词后,该名词就不再紧靠动词了,而名词作状语,该名词一定紧贴动词。有时情况比较特别: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附:日、月、岁、时状语的含义1、表示

14、动作发生的频繁,经常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表示动作“按规律、按计划”而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谨食之,时而献焉。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3、日做形容词或表变化的动词的状语,表示“一天天” 、 “一天比一天”:而乡邻之生日蹙。 楚日以削,数十年后,竟为秦所灭。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4、日在句首主语前,当往日、以前讲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 成 16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昭 1611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昭 7 附:数词作状语萦清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六

15、出祁山 七擒七纵名词动词?/名词状语?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管中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如仅根据用来解释的成分的意思,是无法确定的;既可用介宾解释,也可用动词解释。隧:挖隧道/在隧道里道:走到半路 /在半路上古汉语中能充当状语的成分,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左右皆笑之(状中间未见用连词) 左右以君贱之也“而”可以连接的成分:富而兵强(形容词,意为“国富” ) 子路拱而立(状动?“拱”是动词,常见)晨而求见(状语,时间名词,少见)根据前面所说,上述看作名词作动词更合理些。状动?/连动?/并列? 时间无先后意义有主次:状动曹军皆于营前立观,指言盖降。 生得一人,果匈奴之射雕者。儿惧,啼告母。 始龀,跳往助之。连动:时间有先后,意义无主次:拔剑切而啖之。杀鸡为黍而食之。12并列:时间无先后,意义无主次:(夫妇)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六、其他类型的词类活用1、动词名词动词充当名词定语,而名词不出现,以动词表示整个定中词组的意思。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入日,渴,欲得饮。2、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充当名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