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5998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师一优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最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方式】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合作、

2、讨论法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期间,日本放飞了 1 万个氢气球炸弹轰炸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部分森林发生火灾,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那么,这 1 万个氢气球为何不是向西飘向东亚国家,而是向东跨越太平洋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呢?这是就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标题板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1) 、什么是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 、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画一幅图来展示一下:(手绘图)AB C受热上升高压 高压低 压高压热力环流遇冷下沉遇冷下沉低

3、 压 低 压由于 A 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 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 A 地向气压低的 B、C 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 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得 A 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 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又从 B、C 两地流回 A 地,以补充 A 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问)如果把热力环流的范围

4、推广到全球,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 我们知道: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2的一种主要形式。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之一:三圈环流。至于季风环流,我们下节课再讲。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1、三圈环流 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即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那么,地球表面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绘图) ,此时,因为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而在

5、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环流。 (板书)(1) 、单圈环流 在南半球也一样。在高空,大气由赤道向南极运动,在近地面,空气由极地向赤道地区运动。 (绘图)以上情况的出现,只局限于地球不动、地表均匀,形成的是单圈环流。但实际上地球是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的,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我们把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考虑进去,大气的运动又是怎样的呢?现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气运动

6、的情况。 (板书)(2) 、三圈环流 首先要了解低纬环流和信风带的形成。 (板书)(1)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 画图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根据我们课前复习的热力环流知识来看待三圈环流: 赤道地区温度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画箭头),极地地区温度低,形成下沉气流(画箭头) 。由于赤道地区形成上升气流,使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在同一水平面上南北的气压较小,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3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到 30N 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7、了。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 30N 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气流(画箭头),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低空,由于赤道附近气流上升并向外流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热带高气压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北信风(画箭头)称为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与 30N 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 称为盛行西风带。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

8、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称为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 60N 附近相遇,由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气流相对运动,所以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成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之一(画箭头)。这样在 30N 与 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称为中纬环流。 (板书) (2)、中纬环流和西风带 北纬 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这样在 60N 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板书) (3)、高纬环流和东风带 由此可看

9、出,北半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带,并盛行不同方向的风。 我们来看看题目: 纬环流圈形成的纬度范围;(赤道和北纬 30之间。 ) 北纬 30和赤道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信风带:在近地面,空气则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右偏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同理,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与东南信风带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形成两个低纬环流圈的同时,又形成了南北半球的两个信风带。 ) 在赤道和北纬 3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北纬 30地区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 中纬环流

10、与高纬环流的纬度范围分别为多少?(中纬环流形成于北纬 3060,高纬环流形成于北纬 6090。 ) 在北纬 3060和北纬 6090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是什么?(在北纬 3060盛行从副热带高气压吹来的西南风,形成西风带;在 6090盛行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东北风,形成极地东风带。 ) 在北纬 60与北纬 9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因为在北纬 60有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所以容易产生降水。北纬 90因为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容易产生降水。 ) 同样的,在南半球也存在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展示图片) 。有: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和极地高气压,并且形成了

11、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通过观察图片,同学们可以发现:南北半球的风带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是不同的。 由于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差异,导致低纬信风带风向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在中、高纬环流圈4中,由于受不同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风带?)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它们分别是:7 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 ,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

12、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在上述的七个气压带中,它们的成因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区别呢?比如说: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提问)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的分布,请大家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日本的氢气球炸弹为何是向东飘向美国大陆,而不是向西?(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风从西南吹向东北,气球也就随着从西向东飘。 )上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3、的形成是在地球自转但不公转、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实际上,地球不仅自转,而且公转,地表也不均一,所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呢?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所以在实际中,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才产生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现象。那么, (提问)气压带风带是怎么移动的呢?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我们之前学了太阳的回归运动,下面考一考同学们: (提问)如果黄赤交角为 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吗? 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 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就没有了季节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均质的地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这些气压带和风带还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做南北向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且较抽象,希望同学们要注意及时巩固,以便更好地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