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2055947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 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6 题中山市 2008 届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奎 屯王 新 敞新 疆1、设集合 , ,那么“ ”是“ ”的( )30|xM20|xNMaNa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 )(2,1)(,)(),abab若 向 量 若 则 的 值 为A B C D33或 -131或3、若 展开式中的所有二项式系数和为 512,则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2()nxA. 84 B. C. 36 D.

2、8464、如果复数 是实数,则实数 ( )2(1)mimA B C D 225、下列各组命题中,满足“p 或 q为真、 p 且 q为假、 非 p为真”的是 ( )A. p: ; q: .00B. p:在ABC 中,若 ,则 ;Acos2BAq: 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xysinC. p: ;),(Rbabaq:不等式 的解集是 .| 0,(D. p:圆 的面积被直线 平分;1)2()1(yx 1xq:椭圆 的一条准线方程是 .34246、右图给出的是计算 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206A.i10 B.i20 D.i207、函数 的值域是 ( ))2(logl2xyA

3、B C D1,(,33,1),31,(8、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 , 为椭圆的两个顶点,若 到 的距离2(0)xyabF(,0)(,AaBbFAB2等于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7bA. B. C. D. 71245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1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9、若 ,则 ; .902dxa_a22_4dx10、若 ,则目标函数 的取值范围是 6yxyxz311、 (从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如有多选,按得分最低的两题记分.)(A) , DEFACOEFB于于切 圆的 直 径是 圆 则 _2,6,D长 为(B)若不等式|x-2|+

4、|x+3| 的解集为 ,则 的取值范围为_.aa(C)参数方程 ( 是参数)表示的曲线的普通方程是_.2cosyx12、设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 f(x)满足 f(x+1)+f(x)=1,且当 x1,2时,f(x)=2x,则 =_.)5.204(f13、观察下列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 6 个图中有_个小正方形,第 n 个图中有 _个小正方形. 三、解答题(有 6 大道题,共 80 分,要求写出推理和运算的过程)14、( 本 题 满 分 12 分 )已知向量 , , 定义 .OP(cos,2sin1)xxOQ(cos1)x()fxOPQ()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f()若 ,当 时,求 的

5、取值范围.(0,2xx15、 (本小题满分 12 分)BA OFCE D3如图,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矩形,PA平面 ABCD,PA=AD=2,BD= .2()求证:BD平面 PAC;()求二面角 PCDB 的大小;()求点 C 到平面 PBD 的距离. 16、 (本小题满分 14 分)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 和 .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324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甲射击 4 次,至少 1 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求两人各射击 4 次,甲恰好击中目标 2 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 3 次的概率;()假设某人连续 2 次

6、未击中目标,则停止射击.问: 乙恰好射击 5 次后,被中止射击的概率是多少?17、 (本小题满分 14 分)设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的首项 ,前 n 项和为 ,且 。na21nS0)12(120301 S()求 的通项;na()求 的前 n 项和 。ST18、 (本小题满分 14 分)已知函数 的图象为曲线 E.cbxaxf23)() 若曲线 E 上存在点 P,使曲线 E 在 P 点处的切线与 x 轴平行,求 a,b 的关系;() 说明函数 可以在 和 时取得极值,并求此时 a,b 的值;)(f13() 在满足(2)的条件下, 在 恒成立,求 c 的取值范围.cxf2)(6,19、(本小题满分

7、 14 分)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 ,对应的准线方程为 ,且离心率 满足 , , 成等比数),0(1F249ye324列.(1)求椭圆的方程;(2)试问是否存在直线 ,使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且线段 恰被直线 平分?若存l MN21x在,求出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lCDPAB4中山市 2008 届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答题卷三题 号 一 二15 16 17 18 19 20 总 分得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 6

8、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9、 ;_ 10、 ;11、 (A ) _;(B) ;(C)_; 12、_.13、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4班别:_姓名:_学号:_密封线51516617187198中山市 2008 届高三数学(理科)高考模拟题参考答案第卷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B B A C A D C第卷二、填空题9、3 , ; 10、 ; 11、 (A) ; (B ) ;(C ) ( ); 12、0.5 214,8325,(32xy|13、28 , )(n三、解答题14、 (本小题

9、满分 12 分)解:() ()fxOPQ(2cos1,2sin1)xx(cos,) + c +csxinsi()4x所以, 的最小正周期 ()fx21T() 1OPQsin()4x(0,2)x9由三角函数图象知:573442x的取值范围是 x(,)15、 (本小题满分 12 分)方法一:证:()在 Rt BAD 中, AD=2, BD= , 2DPAB C9AB=2,ABCD 为正方形,因此 BDAC. PA平面 ABCD,BD平面 ABCD,BDPA . 又PAAC=ABD平面 PAC. 解:()由 PA面 ABCD,知 AD 为 PD 在平面 ABCD 的射影,又 CDAD, CDPD,知

10、PDA 为二面角 PCDB 的平面角. 又PA=AD,PDA= 450 . ()PA=AB=AD=2PB=PD= BD= 2设 C 到面 PBD 的距离为 d,由 ,PBDCBPV有 , SPASDBD3131即 ,d026sin)(2得 d方法二:证:()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 A(0,0,0) 、D(0,2, 0) 、P(0,0,2).在 Rt BAD 中, AD=2, BD= , AB=2.B(2,0,0) 、C(2,2, 0) , )0,2(),(),( BDAP D即 BDAP,BDAC,又 APAC =A,BD平面 PAC. 解:()由()得 . )0,2(),20(CDP设

11、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则 ,1zyxn011CDnPyzDPAB Cx10即 ,020xzyzyx故平面 PCD 的法向量可取为 )1,0(nPA平面 ABCD, 为平面 ABCD 的法向量. AP设二面角 PCDB 的大小为 ,依题意可得 ,2cos1APn = 450 . ()由()得 )2,0(),2(PD设平面 PBD 的法向量为 ,则 ,zyxn 0,2PDnB即 ,x=y=z020yx故平面 PBD 的法向量可取为 . )1,(2n ,),(PCC 到面 PBD 的距离为 322nPCd16、 (本小题满分 14 分)解:(1)设“甲射击 4 次,至少 1 次未击中目标”为事

12、件 A,则其对立事件 为“4 次均击中目标” ,则A26538PA(2)设“甲恰好击中目标 2 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 3 次”为事件 B,则234411BC(3)设“乙恰好射击 5 次后,被中止射击”为事件 C,由于乙恰好射击 5 次后被中止射击,故必然是最后两次未击中目标,第三次击中目标,第一次及第二次至多有一次未击中目标。故 221345410P1117、 (本小题满分 14 分)解:()由 得 0)12(120301 SS ,)(21020310SS即 ,(230 aaa可得 .201220121q 因为 ,所以 解得 ,因而 n,0qq .,21nqn()因为 是首项 、公比 的等比数列,故na1.2,2)(2nnn SS则数列 的前 n 项和 ),21()1(2n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