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53552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T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QT 离散度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作者:闫丽波 卫海松 贾玉民【摘要 】 目的:探讨 QT 离散度(QTd)对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 30 例不稳定心绞痛,41 例稳定心绞痛和 16 例正常对照者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 30 min 内体表心电图测定其 QTd 及校正的 QTd(QTcd)。结果:显示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心绞痛组的 QTd 在胸痛发作时较发作前明显增大,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性胸痛发作时QTd 明显增大,并且以 QTd 增大 50%达 80 ms 作为判断急性心肌缺血的 QTd 标准。 【关键词】 QT 离散度心绞痛冠心病QT 离散度的

2、概念是 1985 年 Campbbell 等首先提出的。它是体表 12 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 QT 间期之差。 1992 年 Highma等研究证明 QTd 能间接反映心肌复极均一性程度,心肌缺血是影响心肌复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心绞痛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 QT 离散度变化,探讨其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及意义。1.1 研究对象2收集 2004 年2006 年因阵发性胸痛反复发作而入院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均符合 WHO 制定的冠心病标准。1.1.1. 不稳定心绞痛组共 30 例,男 24 例、女 6 例,年龄 50岁78 岁,平均(656.3) 岁。因不稳定心绞痛收住院。1.1.2. 稳定

3、心绞痛组 41 例,男 32 例,女 9 例,年龄 45 岁70岁,平均(63.38)岁。患者心绞痛症状典型,其中劳累初发型 21例,自发型 9 例,混合型 11 例。1.1.3. 正常对照组共 16 例, 男1 例,女 5 例,年龄 40 岁60 岁,平均(507) 岁。因阵发型胸前隐痛入院,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2 心电图记录及 QTd 的测定2.1 心电图记录住院当天(发作前)阵发性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30 min 内分别记录 12 导联心电图,纸速 25 mm/s 增益 1 mv/10 mm。2.2 QTd 测定3QT 间期每个导联测 3 个心动取其平均值,T 波终点判

4、定根据T波与等电线的交点。T 波与 U 波之间的切迹。T 波下降值切线与等电位的交点,每个测量导联不少于 8 个。QTd最大 QT 间期( QTmax)-最小 QT 间期(QTmin)QTcd=QTmax-QTmin/RR按照离散度诊断心绞痛指标分别计算阵发性胸痛时的 QTd增大至大于 80 ms、QTd 较发作前50、QTd50兼达 80 的病例数及发生率。2.3 统计处理数据以均值 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以非配对的 t 检验及 检验。3 结果3.1 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的 QTd 和 QTcd 测值比较(见表 1)4表 1 可显示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心绞痛组的 QTd

5、和 QTcd阵发性胸痛发作时较发作前明显增大或加重,胸痛缓解后则明显缩小或减轻,发作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心绞痛组QTd 与 QTd 与对照组对比,发作前无明显差异而发作时均显著增大,发作后无明显差异。3.2 QT 离散度诊断心绞痛的阳性率指标 (见表 2)QT 离散度各指标在不稳定心绞痛组及稳定心绞痛组阳性率间无差异,然而在正常对照组中无 1 例 QTd 较发作前增大 50兼达 80 ms。3.3 QTd 诊断心绞痛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见表 3)QTd 敏感性以 QT增大至 80 最高,特异性以增大 50兼达 80 为

6、最高,准确性以增大至 80 最高。 表 1 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离散度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同组胸痛发作时比较P0.001 表 2 胸痛发作时 QT 离散各指标诊断阳性率表 3 QT离散度诊断心绞痛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54 讨论目前已证实 QTd 与心肌复极不同步有关,它反映心室复极离散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缺氧,急性冠脉梗死导致心肌坏死可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的改变,加大与相邻心肌间复极时相的差异,不应期更为明显。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和梗死,心肌随后发生的纤维化,室壁运动异常所致的心脏局部电活动异常和综合心电向量改变都可造成

7、QTd 的变化 。4.1 阵发性胸痛发作时的d 变化及意义本研究显示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 QTd 在发作时明显增大,随胸痛的缓解而缩短并恢复至接近发作前水平,而正常对照组无此改变。表明其 QTd 的变化与阵发性胸痛有密切的内在联系。QT d 与 QT的变化一致。Lee 等报道 17 例冠心病和 25 例正常对照组作卧位踏车极量运动实验,多巴酚丁胺实验和潘生丁实验前、后的 QT变化,冠心病患者三种实验后 QT均明显增加,而冠脉正常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与本研究一致。表明 QT能间接反映心肌缺血。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中、后的 QT变化对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可能有重要帮助。因此,QT可作

8、为临床诊断心绞痛的参考指标。64.2 QT 离散度诊断心绞痛指标的探讨全国 “三项无创心电技术学术研讨会”指出 QT65 为异常,80 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预测室律失常的价值 。本文采用胸痛发作时 QT增大至 80 ms 等 3 个指标来探讨其诊断心绞痛的价值,结果显示,以胸痛发作时增大 50兼达 80 ms 为阳性判断标准无一假阳性者。因此,以胸痛发作时增大 50兼达 80 作为判断冠心病心绞痛的 QT 离散度较为合适。4.3 冠心病心肌缺血时的 QT 离散度变化QT 离散度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病变程度越严重心肌复极异常越明显,QT 离散度越大 。国内有报道平板运动实验诱导心肌缺血患者

9、运动后 2 分、4 分时 QTmax、QTmin 显著延长,QT 离散度进一步延长,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指标。急性心梗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心肌细胞膜动作电位复极延缓,各部位心肌细胞复极不均一,表现为 QT 离散度增大,室性异位激动易落在易损期上,从而引起室速,室颤。Naka 等以33 例陈旧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有残存缺血者QTd、QTcd 均较运动前有显著增加,且持续 2 h 以上,而无残存缺血者 QTd、QTcd 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表明心肌缺血是运动试验后 QTd 持续增加的原因。Musha 等观察到 CAD 患者运动试验7QTcd 的显著增加出现在明显

10、ST 段压低之前。综上所述,QT 离散度作为描述心肌复极的指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有肯定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人工测量 QTd 可靠性比较低,不同心脏疾病之间与正常存在交叉,还无法确定它的正常参考值,仍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参考文献】 吾柏铭, 庄亚纯,方中良.离散度.心电信息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81 198. 高 岚, 吾柏明,洪小苏,等. 急性心梗早期 QT 离散度改变及溶栓治疗对其影响.临床心血管杂志,1997,13(suppl):303304. 李翔锐.冠心病 QT 离散度与ST/HR 指数关系的研究心电学杂志,1999,18:1. 任 敏,黄捷英, 郭林妮,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度专题的学术研讨会经要.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26:246251. 郭继鸿,许 原, 张海澄,等.心电学技术第 2 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3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