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2081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的过程。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伟大动力。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是什么关系?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基础。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3.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

2、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4.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如何理解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统一领导国家事务和管理国家、社会的政治制度。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矛盾在事物发展中有何作用?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

3、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实践是如何检 真理的?实践是联系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桥梁,实践为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提供了客观上、物质上的证明。同时实践本身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就是把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直接对照,检验出认识是否符合实际,符合的程度如何,是否是真理性的认识。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一是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二是在着力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三是在围绕中心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四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第一.生产方式也即劳动方式,而劳动把人类从动物界中提升出

4、来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第四,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人口因素起制约作用,后两种对社会发展怎样起作用及作用之大小,要受生产方式的决定。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支配作用。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5、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 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有哪些意义?1 .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2.

6、 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我国全面改革的进行。3 .为反对“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潮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正确的政治方向。4.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在目标的层次是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第三,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第一,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民为本的执政观统一起来。第二,把服务人民群众和提高人民群体统一起来。第三,把人民群体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体眼前利益统一起

7、来。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什么意义?一,“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革命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发展。二,“八荣八耻”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集中表现。三,“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根本上好转的一面旗帜。四,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五,树立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法律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是什么?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特征

8、:1. 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2. 法律具有国家意志属性。3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4 .法律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规范。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一,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的所有意志。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两个方面:一,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二,法的规范作用:一是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民提供了

9、某种行为模式,使人们知道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二是法律作为一种判断标准和评价尺度,使人们可以用于评判断和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以及违法的性质和程度。三是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预先估计彼此应如何行为,以及某种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法律的精神是什么?法律精神就是法律在根本上所追求的价值与目标,是法律的灵魂所在。正认、平等、自由、民主、秩序。什么是法治?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法律置于国家最高地位、国家最高统治者也必须服从法治的统治方式就是法治。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固然是指采用将法律置于国家最高地位的统治方式,即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有不可超越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但即使

10、在社会主义阶段,也应该仍然将依法治国理解成相对人治而言的统治方式,而不能将依法治国看成是最为有效的统治方式。法律是如何起源和发展起来的?1.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3.法的起源过程受到宗教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深刻影响。法的发展:它指的是社会与经济、政治和文体等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协调的,包括了法律制度的变迁、法律精神的转换、法律体系的重构等在内的法律进步过程与趋势。宪法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国

11、家根本上法。特征: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的问题。二、在法律效率上,宪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宪法有哪些基本原则?一、党的领导原则。二、人民主权原则。三、公民权利原则。四、法治原则。五、民主集中集中制原则。民法基本原则 1. 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2.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3. 诚实信用原则。4.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指一切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应当公平地考虑对方的正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善意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有何特点?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

12、:1. 它便于人民管理国家,是人民当家的可靠保证。2 .它便于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利,实行“议行合一” ,使国家能够高效率地工作。3 .它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能保证中央国家机关对全国的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的公民某种行为的合法性。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必须履行的责任。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妇女的权利和婚姻、家庭、儿童、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保护华侨、归

13、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我国公民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尊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什么是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法律是如何对其分类的?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1 完全行为能力人。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什么是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指不具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对于这种民事

14、行为,无论当事人的意愿如何,都是无效的,而且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什么?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 .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 .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4. 行为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什么是物权?什么是担保物权?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保护原则。2. 特权法定原则。3. 公示、公信原则。4. 物权效力优先原则。什么是监护制度?监护是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

15、和其他合法权益的监管和保护。人身权包括哪些内容?人格权、身份权。什么是所有权?什么是债权?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他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什么是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是什么?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其构成要件:1 .损害事实。2. 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3. 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4. 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什么是民事主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主体主要有哪些?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

16、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和法人。民事主体有:公民、法人。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能?刑法有三个基本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什么是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的溯及力是如何规定的?刑法的溯及力,也称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刑事法律制定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1. 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行为时的法律,即不追究刑事责任,刑法没有溯及力。2. 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即不追究刑事责任,刑法具有溯及力。3. 行为时的法律与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照行为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即新刑法没有溯及力;但是如果新刑法的处刑比行为时的法律处刑轻,则应适用新刑法,即刑法具有溯及力。4 .新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有哪几个方面?所谓犯罪就是依照法律应当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构成有:1. 犯罪客体。2 .犯罪客观方面。3 .犯罪主体。4 .犯罪主观方面。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能?刑罚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