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1167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5住宅建筑设计第三章5(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讲教师:买买提祖农,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一节 设计要求及平面组合分析第二节 常见的平面类型及特点第三节 住宅的实用性与可变性第四节 住宅的标准化与多样化第五节 住宅设计创新的途径和方向,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第五节 住宅设计创新的途径和方向,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住宅建设应该突破旧的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住宅设计也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开拓新的设计途径。住宅建筑设计创作的天空是广阔的,创作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创作的目的不是为新而新,基本的宗旨始终是为

2、“人”服务。,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一、住宅设计新途径的开拓住宅设计的创新,一般都是针对住宅建设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我国人口众多,用地日益紧张,节约用地是我国的长期国策,因此节地型的住宅是一个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地球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以利于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的主要议程,因而环境生态型住宅是大有可为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在搬进新居之时,重新分隔房间和改造装修已成时尚,如何使住宅能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要,灵活适应型与生长发展型的住宅正逐步形成热点。,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3、 多层住宅设计,现在的单元式住宅住户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邻里关系淡漠,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怎样加强邻里交往,研究社会令里型的住宅设计也十分必要,如此等等。(一)节约用地型 要节约用地应加大房屋栋深,减小面宽,如图3-111、图3-112都是采用凹口开井的手法,图3-113则采用了内楼梯天井的手法,从而加大了栋深,节省了用地。此外,在北向顶采用退台手法,也能有效地减少房屋间距。围合的周边式住宅也能增加容积率。图3-114为东西向布置的交叉型住宅,利用斜向开窗使居室能获得良好朝向,在总平面布置中与南北向布置相配合,能有效节约用地。,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如图3-111、图3-112都

4、是采用凹口开井的手法,加大房屋栋深,减小面宽。,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图3-113则采用了内楼梯天井的手法,从而加大了栋深,节省了用地。图3-114为东西向布置的交叉型住宅,利用斜向开窗使居室能获得良好朝向,在总平面布置中与南北向布置相配合,能有效节约用地。,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二)环境生态型住宅建设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住宅组群所组成的环境要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作深入研究。既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如图3-115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考虑了综合节能的措施,有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有盘管降温和地冷利用,有中水道节水措施和沼气利用以及垃圾处理等。,住宅建筑设计

5、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三)灵活适应型 考虑了家庭生活方式变化及服务对象的多样性需求,除了扩大开间,采用框架结构外,利用小开间纵墙和横墙承重的条形空间再分割,也是过渡阶段适应目前技术经济条件的有效方式。 借鉴SAR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将住宅分为支撑体和填充体两部分,前者属于社会范畴的共建部分,后者属于个人范畴的自建部分,从而能更好地体现居住者的需要。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吸收住户参与,是解决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的重要途径,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它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四)生长发展型 住宅设计的灵活性除了在每套面积不变条件下的灵活分隔外,将住户的发展与住宅扩

6、建改造作为住户参与的动态过程来考虑,从而形成生长发展型的住宅,正如第三节中所谈到的这种生长发展式的扩建,必须不影响周围住户的日照、采光、通风等环境条件,而且在建筑与结构体系设计中事先留有余地。在发展中国家,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而逐步完成的多步完善式住宅即有这一特点。,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五)社会邻里型在住宅建设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引入“社区”的概念,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助,进一步密切邻里关系,从而在住宅设计中发展社会邻里型的住宅。如住宅设计中设置邻里交往空间的院落式住宅;如为了满足老少两对夫妻共同生活,解决如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两代居”住宅(图3-116),为

7、解决当前青年结婚高峰而设计的青年公寓(图3-117),为适应今后老龄化社会需要而设计的老年住宅(图3-118);以及为方便残疾人而设计的残疾人住宅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两代居”住宅(图3-116),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为解决当前青年结婚高峰而设计的青年公寓(图3-117),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为适应今后老龄化社会需要而设计的老年住宅(图3-118),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六)空间复变型 设计不仅从两维空间的平面来考虑,进一步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思考,空间需要高则高,需要低则低,两者配合协调,

8、可以充分发挥空间效能,用以节省建筑体积和高效利用空间,这种立体的三向思维是设计手法上的创新。第二节中的复式住宅和变层住宅均属于此类,在创作中应避免楼板错层所带来的结构复杂性和室内高差不同所带来的使用上的不便。 除此之外,还有为解决住宅行列式的单调布局而设计成体型多变的各种曲线形、折线型、十字型等各种异体形住宅,如图3-119、3-120。,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1,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1,图 | 120 山 西 十 字 形 住 宅,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在设计实践中,住户反映较好但存在某些不足的住宅方案,可以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厨卫部分常常

9、是改进的重点,这类可以称之为功能改良型。在今后的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新问题,由此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因而住宅设计的创新是动态地向前发展,不会停止不前的。二、住宅设计的创作方向 社会生活的向前发展,住宅所有制的更迭交替,需要从观念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方面建立系统的认识,使住宅设计走上较为科学的轨道。住宅设计创作应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具体设计中,以下几点应予以充分注意。,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一)创新与现实相结合 有的方案有现实性,但往往落于老套,不能适应新观念和新形势,缺乏生命力;有的方案能反映新观点和新见解,但却离现实太远。要找准创新与现实的结

10、合点,既能在原有基础上前进一步,又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二)舒适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为了实现生活现代化,必须提高套型的舒适度,这包括面积大小,功能分区、设备装修水平等。但这种提高要适应当前的经济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很大,要在面积不大,花钱不多的前提下提高质量,也就是要由粗放型的设计转化为精细型的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三)设备的更新与完善和管线布置相结合 随着生活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将进入家庭,厨房、卫生间设备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局面,从小康生活水平出发,要求设备、设施基本完全,预计到今后有改造的可能,同时妥善考虑管线走向与布置,既

11、要方便使用,使室内整洁美观,又要方便管线的维修和管理,方便查看水、电、气各种设备用表。(四)多元化、系列化与适应性、灵活性相结合 为适应不同对象的各种需求,商品住宅的多元化、系列化不可忽视。但还必须考虑住户自身的发展变化。因此,套型内部要有适应性和可变性,也就是要增加套型本身的应变能力。这是延长住宅的功能和精神老化期所必需的,对于我们有限的国力来说,从长远的观点分析,这也是必要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五)住户参与和可发展性相结合 将住户作为使用的主体,吸收到设计与建设中来,让住户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将给住宅建设带来新的活力。为了适应住户商品化和我国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

12、将部分设备、装修、配件等留待住户自己去完成是很现实的。考虑到家庭的发展和经济能力的提高,适当有增加面积的余地更会给居住环境带来生机。 (六)生理与心理需要相结合 住宅除了要满足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心理上、精神上的种种需求,私密性、安全感决不可忽视,在套内分隔、装修等方面要能让居住者体现“个性”,在邻里交往上要给予方便等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七)节地、节能与环境设计相结合 只考虑住宅单体,不顾及群体,将影响到居住环境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的节约。若片面追求节地,容积率过高,不但影响到住户的日照、采光和通风,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居住环境。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13、益统筹考虑,不可偏废。全面地综合节能将有助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征地费昂贵、房地产开发商业化,用地紧缺的今天,一方面要反对用地的浪费,另一方面要反对环境,不注意节约能源的倾向。,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章 多层住宅设计,(八)时代性与地方性相结合 我们现在处在跨世纪的时期,住宅的建筑创作理应打上时代的印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生活习惯等差别很大,统一的标准和到处适用的万能方案是不存在的。在住宅的平面空间构成中,即要反映时代精神,有现代感,又要体现地方特征,有乡土性。即要把生活的现代化与地方的乡土文脉相结合,把传统与革新相结合,出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优美宁静的、富有时代精神和乡土韵味的居住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