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510223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稻种植区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2000 年,水稻播种面积 29962 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27.6,稻谷产量 18791 万吨,占粮食产量的 40.7。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 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 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 4500 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水分影响水稻布局, 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

2、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 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 6 个稻作区和 16 个亚区。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 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 194 个县(市) (暂不包括台湾省) 。水稻面积占全国的 17.6。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 131 个县(市) 。年10 积温 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 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 12001500 小时,降水量 10002000 毫米。 籼稻

3、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 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 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 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 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 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 41 个县(市) 。地形复杂,气候多

4、样。 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 58007000 。 生长季日照时数 10001300 小时,降水量 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 180 天以上,粳稻 235 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 1800 2400 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 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 22 个县(市) 。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 300 天,其南部可达 365 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 14001800 小时,降水

5、800 1600 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 253 天以上,粳稻 273 天以上。 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 68,多为三熟制, 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潜力。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 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 8 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占全国水稻面积的 67。 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 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 235 个县(市)

6、。年10积温45005500, 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 159170 天,粳稻 170185 天。 生长季降水 7001300 毫米,日照 13001500 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 2523, 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 80以上。一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 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 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 5 省的 194 个县(市) 。年10积温 45006000,籼稻

7、安全生育期156198 天,粳稻 166203 天,生长季降水 800 1600 毫米,日照 70001000 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降到 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 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 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 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 5300线以南, 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 294 个县(市) 。年 10 积温 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 176212 天,粳稻 206220 天。 双季稻占稻田的

8、 66。生长季降水9001500 毫米,日照 12001400 小时,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 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 15。今后, 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 改造中低产田。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 391 个县(市) 。水稻面积占全国的 8。 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 鄂西南,川东南的 94 个县(市) 。气候四季

9、不甚分明。年 10 积温 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 158178 天,粳稻178184 天。生长季日照 8001100 小时,降水 8001400 毫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 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 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 162 个县(市) 。区内大小“坝子”星罗棋布, 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 35008000,

10、籼稻安全生育期 158189 天,粳稻 178187 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 小时,降水 5301000 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 13 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 2710 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 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 12002000 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 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 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 7 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

11、不稳,但有增产潜力。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 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 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 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 457 个县(市) 。水稻面积仅占全国 3。 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 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 130140 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 小时,降水 400800 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 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

12、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 184 个县(旗、市) 。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 3。 本区有两个亚区: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2 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 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 100120 天。生长期间日照 10001300 小时,降水 300600 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 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种稻技术。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

13、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 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 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 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 100120 天。生长期间日照 14001600 小时,降水 30350 毫米。 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 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 二、水稻生产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商基地的选建 1随着耕作制度的演变,水稻布局和结构的变化,大幅度地增

14、加了 夏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建议:从全局稳定双季稻面积, 在局部地区进行适当调整。要稳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产;逐步创造条件扩大四川和西南河谷平原地带双季稻面积;积极发展北方水稻旱种,重点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扩种旱稻。建立集中稻区水稻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合理结构。扩种豆类作物和利用绿肥作为饲草;积极发展玉米和豆类间作,发展饲料稻生产。 2有步骤地选建商品稻谷基地, 是保证国家稳定地得到必要的商品 大米的重大措施。基本要求是, 能够不断地向省外调出必要的商品稻谷。一般说,要求商品基地人均占有稻谷能超过 500 公斤,商品率在 20以上。为此建议:重点建设中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赣中丘陵、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巩固提高高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太湖平原。逐步改造低产的稻谷生产基地。主要是赣南、湘西南、桂东北、桂南。只要坚持多种途径治理,也可能逐步增加商品稻谷的调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