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0510031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化学实验 I 课程小论文题目:钴()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姓名 王一贺 学号及专业 化学 3120000170 姓名 徐剑光 学号及专业 化学 3120101744 指导教师 曾秀琼 浙 江 大 学 化 学 系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 1 月前言:在水溶液中,电极反应 E(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况下,Co()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不易被氧化为 Co(),相反,Co(III)很不稳定,容易氧化水放出氧气(E(Co3+/Co2+)=1.84V E( O2/H2O)=1.229V) 。但在有配合剂氨水存在时,由于形成相应的配合物Co(NH3)62+,电极电势 ECo(

2、NH3)63+/ Co(NH3)62+=0.1V,因此 Co ()很容易被氧化为 Co(III),得到较稳定的Co()配合物。Co()可与多种配体配位,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实验方案简述:一、实验中采用 H2O2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将 Co()氧化为 Co() ,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配合物,反应式为:2Co(H2O)6Cl2(粉红色)+ 10NH 3 +2NH4Cl + H2O2 活 性 炭 C 2Co(NH3)6Cl3 (橙黄色)+ 14H2O将产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活性炭,然后再在浓盐酸存在下使产物晶体析出。293K时,Co(

3、NH 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0.26molL-1,K 不稳 =2.210-34,在过量强碱存在且煮沸的条件下会按下形式分解:2Co(NH3)6Cl3 + 6NaOH 煮沸 2Co(OH)3 + 12NH3 + 6NaCl样品中的 Co()用碘量法测定:2Co(OH)3 + 2I- + 6H+ 2Co2+ + I2 + 6H2OI2 + 2S2O32- S4O62- + 2I- 二、2Co(en) 2 Cl2Cl的制备:2CoCl26H2O+4HCl+4en trans- 2Co(en) 2 Cl2Cltrans- 2Co(en) 2 Cl2ClHCl2H2O trans- 2Co(en

4、) 2 Cl2Cl+ HCl+2H 2Otrans- 2Co(en) 2 Cl2Cl cis- 2Co(en) 2Cl2Cl仪器:100mL 锥形瓶,布氏漏斗,量筒,胶头滴管,蒸发皿,恒温水浴,抽滤泵,烘箱,分析天平,台天平,250mL 碘量瓶,滴定管,红外光谱仪,烧杯。药品:H 2O2(10%),稀盐酸(3+50) ,浓氨水(AR) ,浓盐酸,CoCl 26H2O(AR) ,氯化铵(AR) ,活性炭,冰块,3molL -1H2SO4,0.1molL-1Na2S2O3,20%的 NaOH,0.5%淀粉,6molL -1HCl,碘化钾(AR) 、 、亚硝酸钠(AR) 、无水乙醇(AR) 、NH4

5、Cl(AR) 、乙二胺(AR) 。实验步骤:实验一:Co(NH 3)6Cl3配合物的制备及 Co 含量测定1.1、Co(NH 3)6Cl3配合物的制备:在 100mL 锥形瓶中 6g 研细的氯化亚钴 CoCl26H2O,4g 氯化铵和 7mL 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加入0.3g 活性炭。冷却,加入 14mL 浓氨水,冷却至 283K 以下,缓慢加入 10mL 10%的过氧化氢,水浴加热至 333K 左右并恒温 20min(适当摇动锥形瓶) 。取出,先用自来水冷却,后用冰水冷却。抽滤,将沉淀溶解于 60mL 沸稀盐酸( 3+50)中(若不溶解可适量补充稀酸) ,趁热过滤。在滤液中慢慢加入10mL

6、浓盐酸,冰水冷却。抽滤。在 378K 温度下烘干,称重。1.2、Co(NH 3)6Cl3中钴()的测定准确称取 0.5g 左右三氯化六氨合钴()于 250mL 的磨口烧瓶中,加数粒沸石,加入 20mL20%的 NaOH,加热煮沸 25min,分解三氯化六氨合钴() ,将氨蒸发,分解过程中适当补水。冷却到室温,加入 1.5g 固体碘化钾,盖上瓶盖,摇动 1min 后,加入 20mL 6molL-1HCl,在暗处放置 15min。然后加入 100ml 去离子水,立即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黄橙色,然后加入 2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浅红色) 。几下消耗的 Na2S2O3标准溶

7、液的体积。计算三氯化六氨合钴( )中钴()质量分数。平行测定三次。实验二:配合物键合异构体Co(NH3)5NO2 Cl2 和Co(NH3)5ONOCl2 的制备2.1、Co(NH3)5C1Cl2 的制备:在氯化钴()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 NH3H20和 NH4Cl,即生成可溶性的Co(NH3)6 2+,对所组成的反应混合物进行空气氧化,Co(NH3)6 2+被氧化成稳定的Co(NH3)6 3+ ,随后用过量的盐酸酸化,生成Co(NH3)5C1C12。 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紫红色产品。2.2、配合物键合异构Co(NH3)5NO2Cl2和Co(NH 3)5ONOCl2的制备2.2.1 键合异构

8、体(I)的制备:称取1.0 gCo(NH 3)5C1Cl2(紫红色)溶于15 mL 2 molL 氨水中,在水浴中加热,使其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冷却后用4 molL 盐酸酸化至pH=34。加入1.5 g亚硝酸钠,温和加热使其全部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溶液冷却后,小心注入15 mL浓盐酸(在通风厨进行),再在冰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两次,风干,产品为黄色。2.2.2 键合异构体(II)的制备:称取1.0 gCo(NH 3)5ClCl2 溶于20 mL水和7 mL浓氨水混合液中,在水裕中加热使其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以4molL-1 HCl中和,冷却后加入1.0 g亚硝酸

9、钠,搅拌使其溶解。加入0.5 mL1:1HC1,使溶液pH=5,逐渐生成橙红色沉淀 在冰水中冷却,抽滤,晶体用冰冷的去离子水洗涤两次,无水乙醇洗涤两次,在室温干燥,晶体为橙红色。2.3、配合物键合异构体的红外光谱(IR)测定:将两种异构体在4000400cm -1范围内测定红外光谱(KBr压片),在同一张图纸上打印对比。上面的红外光谱为异构体(I),下面的红外光谱为异构体(II)。实验三:Co(en) 2 Cl2Cl的制备称取 4.0gCoCl26H2O于 150mL烧杯中,加入 25.0m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完全后,滴加 1.7mL乙二胺,摇匀。再缓慢加入 3.0mL10% H2O2 (反应

10、放热) ,稍冷却逐滴滴加 8.8mL浓盐酸,溶液颜色加深,调节 PH至 34,得溶液 A。转入 100mL蒸发皿中,蒸气浴加热。取下后稍冷却,再用冰水浴 30min。减压抽滤,干燥。取一份制得溶液 A,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至中性。蒸发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抽滤,干燥。实验结果:实验一:Co(NH 3)6Cl3配合物的制备及 Co 含量测定1、 Co(NH3)6Cl3配合物的制备产品外观 理论产量 实际产量 产率橙红色粉末 6.74 2.75 40.8%2、Co 含量测定实验编号 1 2 3样品质量 m/g 0.5065 0.5000 0.5012c(Na2S2O3)/mol.L-1 0

11、.1006V(Na2S2O3)/mL 20.40 20.20 20.24Co 的质量 m/g 0.1209 0.1197 0.1200样品中 Co 含量 WCo 0.2387 0.2394 0.2394样品中 Co 含量平均值 0.2391Co(NH3)6Cl3 中 Co 理论值0.2203相对平均偏差 0.14%实验二:产物名称 Co(NH3)5C1Cl2 Co(NH3)5NO2Cl2 Co(NH3)5ONOCl2产物外观 紫红色粉末 棕黄色粉末 橘红色粉末实验三:产物名称 trans- Co(en) 2 Cl2Cl cis- 2Co(en) 2 Cl2Cl产物外观 绿色粉末 紫灰色粉末分析

12、与讨论:实验一:Co(NH 3)6Cl3配合物的制备及 Co 含量测定本实验制备终产率较低,主要由于Co(NH 3)6Cl3 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高(293K,6.9g/100ml) ,溶液量较大,因此残留在溶液中的产品较多;Co 含量测定中,相对平均偏差符合要求,而结果大于理论值,可能是方案存在系统误差。可能原因有:1 、加入纯净水中的溶解 O2 将 I- 氧化导致测定结果偏高;2 、滴定终点判定存在误差;3、硫代硫酸钠溶液放置时间较长,可能存在少量变质,导致结果偏高。实验二:配合物键合异构体Co(NH3)5NO2 Cl2 和Co(NH3)5ONOCl2 的制备本实验需制备Co(NH 3)5

13、ClCl2 作为中间原料,相比与制备Co(NH 3)6Cl3 两者条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没有活性炭存在时,由氯化亚钴与过量的氨、氯化铵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 ,有活性炭存在时的主要产物是三氯化六氨合钴() 。制备键连异构体时主要制备条件差异在于溶液 PH 的控制。当溶液呈酸性时,产物为棕黄色粉末,为Co(NH3)5NO2 ,而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产物为橙红色粉末。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在酸性体系中,亚硝酸多以分子形态存在,氧上连有氢,因此此时 N与 Co配位更容易;而在中性或弱碱性体系中,氧的配位能力增强,且氧个数多于 N,因此在此时 O配位更具优势。红外测定结果表明

14、:实验三:Co(en) 2 Cl2Cl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制得的产物为 trans- Co(en) 2 Cl2Cl,而在中性条件下生成的为cis- 2Co(en) 2 Cl2Cl。由文献可知, cis- 2Co(en) 2 Cl2Cl在中性条件下溶解度小于 trans- 2Co(en) 2 Cl2Cl,而在酸性条件下恰好相反,故而在酸性条件下,反式产物先析出,由于两种产物的络合平衡的存在,使最终平衡往生成反式产物方向移动,因此最终析出的为反式产物。中性条件下同理。 感想:每次的探究实验都是一次拓展,一次合作。不论个人技能如何了得,团队合作都是必不可少。实验需要出色的个人技能,更需要默契的团队合作。自主设计实验更是告诉我们实验不是照着书本将步骤完成,更应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徐剑光自主设计试验中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每一步的实验现象和结果都有可能会偏离或者与预计的相悖,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实验就要求更多的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性质,不断地去改变探索,并通过变量实验结果相互比较,最终得到一个更为有说服力的结果。王一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