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050980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和远航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郑和远航 教材简解 郑和远航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凭借课文 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 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

2、的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郑和第一次远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1、把握中心,展开教学。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课文,篇幅较长,又有复述要求,因此要 围绕中心抓主要内容 细品,以读为主,读悟结合。课文的结尾段全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郑和远航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先把握课文的这一中心,再以此为突破点推及全篇,围绕中心深入文本品析关键词句,从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 郑和勇于克服一切海上凶险,郑和和各国友好交往三个方面真切感悟郑和远航所折射的中华民族的顽强探索精神。 2、多法引导,深刻感悟 教师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 让学生自读感悟,

3、自我探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相关句段,同 时借助画面欣赏、情境想象、 课外材料拓展等手段,把学生的读和悟不断地引向深入,使学生深刻地解读文本,得到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 3、依据标题,指 导复述 训练学生复述故事,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熟读积累巩固,使语文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的。 设计思路 采用变序手法,先提挈课文的总述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明白三点:1、 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2、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顽强的探索精神;3、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以此为线索层层展开教学,让学生凭借文本的语言材料,融入画面欣赏、情境想象、 课外材料拓展等辅助

4、方法,深入体会郑和的顽强探索精神和远航的非凡意义,引领学生深刻地解读郑和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顽强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最后腾出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故事,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熟读积累巩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要求:1、从我们家乡太仓最引以为豪的历史事件郑和七下西洋说起,师生互动,介绍郑和,了解 郑和七下西洋与我 们太仓的渊源,以及七下西洋的大概事迹与意义;2、初步感知课文,能理清文章脉 络, 给课文分段、分层;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一、提挈中心,导入教学 1、师: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奠基人,是世界文

5、明交流的先行者。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动人事迹,用心去感受郑和的伟大精神与人格魅力。 2、课文有一段话总地概括了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情况与意义。 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3、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指读句1。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指导朗读,重读“ 大”、“ 大” 、“ 广” 、“ 顶峰”,读出夸赞的语气。 指读句2。你知道了什么?

6、板书:顽强探索 指读句3。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交流文化 师:句2、句3告诉了我们郑和远航的深远意义。齐读这两句。 (采用变序手法,先提挈 课文的 总述段,让学生整体感知郑和远航的情况与意义,突现关键词眼,作 为下面教学展开的引子与线索,使下面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紧扣中心。) 二、学习课文,体会中心。 1、师: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课文,看看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大、 时间长、范 围广,哪里表现出了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哪里看出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这三个问题思考,圈圈划划,作批注。 2、交流: 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 1:苏州府刘家港

7、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学生说体会。 闭上眼睛想象那场面,想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场面? 指导朗读。 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学生说体会。 指导朗读。 2: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 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 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学生说体会。 师: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 (A、这些船大,雄 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

8、可乘 1000多人;B、船上有罗盘、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C 、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看图体会 师: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如此多,可见郑 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导朗读。 3: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 荡荡地出发了。 学生说体会。指导朗读。 3、师:郑和第一次远航,声势浩大, 热闹非凡。看图上的郑和(出示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威武雄健、气宇 轩昂、信心十足) (以问题为发端,引领学生敏锐地捕捉主要句段以及句段中的关键词眼,体会、感悟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之

9、大,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段,有效地 进行语感训练。) 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 6:从1405年到1433 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 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学生说体会。 师: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 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 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这一部分学习方法相同,但不必花费太多时间。) 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郑和顽强探索

10、的精神? 交流出示5: 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各自轻读。 交流出示: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 腾咆哮。巨浪 疯狂地扑向船 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比较句子: A、狂风 呼啸着,海水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 B、狂 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 疯狂地扑向船 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读了B 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风浪,可以用句中的哪个词来形容?(险恶)什么叫“险恶” ? 指导朗读 (把惊心动魂的场面表现出来。) 郑和是怎样对待这样凶险的困难的? 交流出示:面对如此

11、险境, 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 险为夷。 指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郑和从容镇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 练习朗读。 郑和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 交流学习5的后半部分:遇到海盗,郑和用得当的办法制服、俘虏了海盗。 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郑和不怕艰险,机智勇敢) 练读5的后半部分。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们都有幸阅读了伟大的航海家一书,读后你知道在七次远航中郑和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是怎样克服的?简要说说。 (例1:郑和三次远航都来到了锡兰山,锡兰国王是一个凶暴贪婪的人,第一次他就想加害郑和,劫持 郑和船队, 郑和隐忍了。

12、第二次郑和带去了丰厚的礼品,但锡兰国王仍然傲慢,心怀叵测。第三次锡兰国王向郑和勒索金银财宝,命令士兵偷袭郑和船队。 郑和拒绝了锡兰国王的无理要求,锡兰国士兵就把路堵死,不让郑和他们走。郑和临危不惧, 认真分析敌情后,率军队袭击王宫,擒拿了锡兰国王,才得以胜利返回船队。 例2、郑和第四次远 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飓风的袭击,船员们被掀得东倒西歪,船有的断杆,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员们都很恐惧、绝望,但郑和沉着镇定,鼓励船员和士兵不要畏惧、退缩,终于度过了危机。 ) 师:在七次航海过程中,郑和遇到了无数自然和人为的艰难险阻,海上航行,充 满了凶险,但他都凭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过关斩将、化险为夷,表现出

13、顽强的探索精神。 齐读5。 (引领学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除了品析文本语言材料外,还运用比较句子、想象情境、故事拓展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自然、人为造成的艰险,从而更深刻地体会郑和排除万难、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另外,把词义教学渗透在语境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那么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友好交往的呢?请大家读读4,想一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交往的,划出有关语句,再想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百姓交往的,圈化出体 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出示4, 讨论: 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交

14、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然后指导朗读。其过程中相机引 导学生想象:郑和向国王“递交国书”,“ 赠送礼品” 时 ,会 说些什么? 郑和是怎样与各国百姓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然后指导朗读,训练学生在 读中表现出友好的感情。其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想象:当地百姓看见宝船,“惊叹 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 读了伟大的航海家一书,你还知道郑和在促进中外交往方面做了哪些事?简要说说。 (例1:郑和船队到达苏门塔剌国时,那个国家正在发生内乱。郑和就奉明成祖之命去平息了战乱。 例2:郑和船队到达暹罗时, 郑和派人教暹罗国人伐木, 烧制陶器,晒盐,开垦梯田。暹罗国国王为此下令建了一座郑和

15、庙,雕了一座巨大的 郑和卧像,表示对郑和的尊敬。 ) 师:在遥远的明代, 郑和开创先例,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东南亚、阿拉伯、东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 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齐读7。 此时,你想对郑和说什么?(关键词:开放的思想、坚忍不拔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 顽强探索的精神 ) 师:一句话,我们从航海家郑和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顽强探索精神。郑和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代表,郑和远航表现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顽强探索精神,它激励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引领学生体会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对外文化的交流,也是一个教学重点。这部分

16、重在朗读指导和课外材料的拓展,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最后水到渠成地回到总述段,与开头呼应,使教学 结构完整,使课文中心突出,同时乘势激发学生学习郑和顽强探索的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理清条理, 练习复述 1、大家想不想把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动人故事铭记在心、讲给别人听?那么我们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其余六次是略写的。第一次远航部分按照“ 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的顺序来讲的,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标题练习复述故事。想想讲时要注意什么?(1、把主要内容要讲出来;2、可以自己组织语言;3、条理要清晰。) 2、小组里练讲。 3、指两名讲,师生评价。 (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动人故事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熟读积累巩固。训练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复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