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500556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时因数和倍数练习 山亭 谷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数和倍数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例如:56=30,可以说30是 5和 6的倍数;5 和 6是 30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等,都是它本身。因数和倍数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拓展平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整理和练习,

2、养成乐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答题纸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回顾旧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亲密的朋友-因数和倍数。回顾一下都是哪些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板书:因数和倍数关系方法 列举法、根据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找。特点2、总结提示:师:大家说的太棒了,如果 ab=c(a、b、c 都是不为 0 的自然数),那么a、b 就是 c 的因数,c 就是 a、b 的倍数。在自然数

3、中, 0 是一个特殊的数,0乘任何数都等于 0,所以说 0 是任何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任何非零自然数都是 0 的因数。在研究因数与倍数的问题中,如果不排除 0,很多问题无法讨论,也没有研究价值。因此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不包括0 的自然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练习 一、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教材 94页自主练习第 2题,小小投递员。 (课件展示)温馨提示: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方法?根据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找因数时怎样才能不从不漏?对比 30与 36因数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

4、么特点?设计意图与使用说明:此题是通过生活实例巩固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练习题,练习时要根据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列出乘法或除法算式。此题难度不大,交流展示时,可以偏重于基础稍差的学生。预设:列举法:30的因数: 1、2、3、5、6、10、15、3036的因数:1、2、3、4、6、9、12、18、36 根据乘法算式找:130=30,215=30,310=30,56=30;所以1、2、3、5、6、10、15、30 都是 30的因数。4 510 1271518 20 3091636 30 的因数 36 的因数根据除法算式找:361=36,362=18,363=12,364=9,366=6;所以1

5、、2、3、4、6、9、12、18、36 都是 36的因数。(2) 、 “新课堂”83 页第 3题。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温馨提示:找一找,在上表中把 3的倍数画“” ,5 的倍数画“” ,8 的倍数画“” 。想一想,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在表中任意选择一个数并写出它的所有因数吗?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预设:根据乘法算式找:31=3,32=6,33=9,34=12 所以3、6、9、12 都是 3的倍数。根据除法算式找:55=1,105=2,

6、155=3,205=4 所以5、10、15、20 都是 5的倍数。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1) “新课堂”84 页第 5题。解决问题。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加等于 62,这个数是多少?一个数既是 48的因数,又是 8的倍数,同时还是 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温馨提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有什么关系?一个数既是 48的因数,又是 8的倍数,同时还是 3的倍数,这个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内?举一反三:28 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它们的积是多少?它们的商呢?(2)教材 94页自主练习第 6题.独具慧眼。 (课件展示)18是 9的倍数,9 是 3的倍数,18 是

7、3的倍数。温馨提示:3 的倍数有哪些?9 的倍数呢?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再举一个例子验证吗?你能从因数的角度说明吗?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可知:18 的因数有:1、2、3、6、9、18;9 的因数有:1、3、9;所以,18 既是 9的倍数也是 3的倍数。学生自主完成探索,班内集体交流。预设:我的发现:(传递性)a、b、c 均为非零自然数,如果 a是 b的倍数,b 又是 c的倍数,那么 a就是 c的倍数。a、b、c 均为非零自然数,如果 a是 b的因数,b 又是 c的因数,那么 a就是 c的因数数。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1)神奇的长方形。(课件展示)用 12个大

8、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图 1图 2 图 3此习题根据拓展平台例题延伸而来,只是改变了题目的问法。在练习中经常会遇到此类题目,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列举法。操练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利用学具拼一拼,画一画。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班内进行交流。解析:用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一定是 12的因数,根据 12=112=26=34,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12和 1,6和 2,4和 3.所以,能拼成 3种不同的长方形。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一般是成对出现的,把两个因数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几组这样的因数,这个长方形就有几种拼法。(2)大显身手。

9、幼儿园阿姨买来一些苹果,平均分给 15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如果阿姨买的苹果总数比 60多,比 100少.温馨提示:“正好分完”是什么意思?15 的倍数有哪些?幼儿园阿姨可能买来多少个苹果?使用说明:此题是关于在一定范围内找一个数的倍数的练习,练习时要先弄清题意,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自主完成练习,只要结果符合题目要求就视为完成答题(答案不唯一) 。练习时,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不作统一要求,要充分考虑学困生,要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请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

10、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等,都是它本身。用乘法、除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时,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要从自然数 1开始,一对一对找起,并进行有序排列,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a、b、c 均为非零自然数,如果 a是 b的倍数,b 又是 c的倍数,那么a就是 c的倍数。倍数和因数具有相互依存性,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练习关系 方法 特点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因为:130=30,215=30, 因为:55=1,105=2,310=30,56=30; 155=3,205=4 所以:1、2、3、5、6、10、 所以:5、10、15、20 15、

11、30 都是 30的因数 都是 5的倍数有序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在应用中感悟,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先回顾旧知,然后进行分层练习, 继续体会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效练习,提高了学生应用新知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利用教材自主练习和新课堂练习,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新知的意识。通过适当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了基础练习后,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在“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中进行了拓展,利用“大显身手”展示了新知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学建议。本节课内容以整理练习为主,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整理归纳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形成体系,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体会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需要破解的问题:“神奇的长方形”中,利用了教材情境创设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多余?山亭区徐庄镇共青希望小学 谷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