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450932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下册复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下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罗打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54 门礼炮齐鸣 28 响举行了盛大的 阅兵仪式, 这里描述的盛况是:( )A.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C.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相符的( )A.出生 1949 年,取名建国 B.生于 1958 年,取名援朝C.生于 1945 年,取名红兵 D.生于 1834 年,取名振邦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的是:( )A.渡江战役胜利 B.新中国的成

2、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下不属于 1949 年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A.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转移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通过“ 共同纲领 ” D.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全权代表是:( )A.达赖喇嘛 B.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C.阿沛.阿旺晋美 D.凯墨.索安旺堆7、“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 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 这段话是针对

3、哪一件事件而发表的:(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D.英国侵略印度有一座烈士纪念馆,是为了纪 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为了顾 全整个战局,视纪律重于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你 认为这座纪念 馆可能是为了纪念:( )A.黄继光 B.董存瑞 C.邱少云 D.罗盛教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 是下列人物中的:( )A.林彪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10、对抗美援朝战争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A.保家卫国的战争 B.正义的战争 C.反侵略战争 D 国家内

4、战11、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 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地主、富 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建国后,土地改革的重点是在:(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13、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是在:( )A.1949 年底 B.1950 年底 C.1952 年初 D.1952 年底14、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A.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后 B.中华民国成立后C.清朝统治被推翻后 D.土地改革完成后215、新中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

5、地拉土垫地,把 1000 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 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6、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 B.进行抗美援朝 C.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工业化建设17、“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重点是:( )A.重工业 B.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和商业18、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经过努力,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 义工业

6、化迈进,这一标志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19、对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1954 年制定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 宪法 B.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指定 D.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20、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便于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C.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使 农民富裕起来21、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形式是:( )A.多种形式经营 B.统购、统销形式 C.

7、合作社的形式 D.公私合营22、某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 “社会主义改造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 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的 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C.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25、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

8、初级阶段,至 2006 年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已经经历了多少年( )A.45 年 B.46 年 C.48 年 D.50 年26、1956 年底是我国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党和政府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进行的正确判断是:( )A.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C.农业发展与工业建设之间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7、中共八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解决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以阶级斗争为纲” D. “抓革命,促生产”28、1958 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9、社会主 义建 设缺乏经验 对国清没有认识清楚 苏联撕毁合同 急于求成A. B. C. D. 29、据资料统计,四川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 20,6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 9,造成这3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无计划盲目垦荒 B.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C.“大跃进”时期的 毁林炼钢 D.大规模的商业 性采伐30、1959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C.受“一五 ”期间工业发展比例失调的影响 D.苏联停止对我国的援助31、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工 业战线 最

10、为突出的是:( )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石油工业 D.桥梁工业32、“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这句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 “一五 ”计划的建设成就 D. “大跃进”时浮夸风 33、毛泽东发动“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 )A.反对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走 资派 B.激发人民斗争热情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提高群众斗争水平,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34、新中国成立后,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 “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王明的“左”倾

11、冒险主义35、1975 年,一起主持整顿、恢复工作的领导人有:( )A.毛泽东、周恩来 B.周恩来、叶剑英 C.华国锋、叶剑英 D.周恩来、邓小平36、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周恩来、叶剑英 C.华国锋、叶剑英 D.周恩来、邓小平37、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的共同原因主要在于( )A.反对毛泽东 B. 反对毛泽东、周恩来 C.阴谋败露 D.不得人心, 违反民意38、“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建国后哪一时期的状况: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 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 时期 D.改

12、革开放后的新 时期39、“文化大革命 ”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 邓 小平使经济得到短暂回升C.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40、1958 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 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A.人民的愿望 B.党的领导 C.人民的积极性 D.经济规律41、“洋布、洋钉、洋油”这些带洋字样的东西已经深深留在了那个时代,那么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 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大庆油田的建成 B.胜利油田的建成 C.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 D.新型电子工业从无到有42、张艺谋有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 电影活着,其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用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你认为这 个场景应发生于:( )A.建国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革”时期 D.“大跃进”时期43、“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我党主要的 领导人提出“ 两个凡是”的方针,其实质是:( )A.贯彻毛泽东思想 B.仍然坚持“左”的思想 C.开始拨乱反正 D.全面纠正“文革”错误4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 对联:“ 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壽巨擎兴工扶农、千 载接踵颂广安。 ”此 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 年 B.1956 年 C.1966 年 D.1978 年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