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760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兰西县第一中学 杨春丽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它也道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基础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创新精神、规范意识、共生理念、宽容心态、感恩情结、审美情趣等目前中国社会比较缺乏的几种人文素质。可以说,人文素质是一种情感、价值、伦理的素质。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2、的人文素质呢?具体如下: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语文教科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都可以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滋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以人为本,以文为本,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感悟,大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阳光、雨露与土壤,而作为渗透人文内涵的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能引起学生积极

3、的情绪和态度体验、从而主动学习的教学心理氛围。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上才能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 ,还学生心灵的“ 自由” ,容忍他们的 “出格”,鼓励他们质疑追问的勇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记得一次在讲授艾青的时,学生开始读时感情不投入,也没有多大兴趣,而当我借助多媒体中一段音乐时,学生朗读的激情很高,有的同学在朗读过程中流下了泪水,他们为大堰河的悲惨命运而流泪,为艾青唯一能在大堰河那里得到的一点母爱而流泪,在“质疑”环节中,一位同学说:“老师,艾青家境那么好,为什

4、么他没能接走大堰河,为其尽孝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讨论,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在争论过程中面红耳赤。这堂课使我感受很深。我深深地知道,教师只有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才会充满欢笑与激情。学生在充满爱的和谐氛围中,潜能如花绽放,个性自由舒张,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好的人文熏陶。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二、加强对

5、学生古典诗文的熏陶。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尤其是古典诗词的选入,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为,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通过孔子和弟子的交谈,让学生体会了孔子的博大;在寡人之于国也中,面对梁惠王对国家统治而发出的疑问,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论证,并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6、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的阐述,让学生体会到了孟子的深邃;在蜀道难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让学生体会到了李白的豪放不羁和彼向权贵低头的傲骨精神;在归去来兮辞中,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舟遥遥一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毅然辞官归隐后的那种闲适与轻松。在陈情表中,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李密幼时孤苦无依、体弱多病、与祖母相依为命的那种血浓于水的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正是这些为人之道

7、,在中华文明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让当代高中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就是让他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进而完成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和培养。三、在作文评语中体现人文关怀。 从教以来,我每次给学生批改作文时都非常认真,从病句到词语,甚至到标点符号。对于那些平时作文不认真的同学,我在评语时都以鼓励为主,体现人文关怀。让他们深切地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你,关注你的每一次进步。作文评语,可以说是师生间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师生间多方面的反馈途径。教师的评语风格也是学生了解你的窗

8、口,学生喜欢有修养大度的教师,这样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教训人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由“亲其师 ”进而“信其道”了。如班上一位学生名叫王秀清,因其书写字迹非常潦草,我则批为:“请秀清同学把字写得清秀 一点,像你的名字一样,岂不更好?” 又如班上一位学生名叫刘东升,平时怕写作文,我用他的名字“东升” 的寓意,批为: “只要你克服惰性,每天坚持积累读书笔记,终有一天你会在学习上旭日东升的!”教师人性化、人文化的评

9、语让学生犹如坐春风之感。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关怀鼓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感到老师时刻都在身边,在温暖着自己。浓浓的师生情让学生更爱作文,这就是人文关怀的效果。一位曾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说:“科学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究竟打开哪一扇门,则取决于人的人文素质” 。可见,以上三点深刻说明: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每教学一篇文章,教师都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人文素养才能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