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743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二课课后补充诗词赏析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语文(必修 1)课后补充古诗词学习资料一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七 律 是 七 言 律 诗 的 一 种 , 每 篇 一 般 为 八 句 , 每 句 七 个 字 , 分 四 联 : 首 联 、 颔 联 、 颈联 和 尾 联 ; 偶 句 末 一 字 押 平 声 韵 , 首 句 末 字 可 押 可 不 押 , 必 须 一 韵 到 底 ; 句 内 和 句 间 要讲 平 仄 , 中 间 四 句 按 常 规 要 用 对 仗 。 “长 征 ”是 这 首 诗 的 题 目

2、。 从 1934 年 10 月 开 始 ,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为 了 避 开 国 民 党的 围 剿 , 保 存 革 命 实 力 , 开 始 战 略 转 移 。 分 别 从 江 西 和 福 建 的 根 据 地 出 发 , 经 过 广 东 、湖 南 、 广 西 , 向 西 北 挺 进 , 纵 横 11 省 , 长 驱 二 万 五 千 里 , 最 后 到 达 陕 北 , 这 在 在 历 史称 为 “长 征 ” 长 征 : 一 九 三 四 年 十 月 间 , 中 央 红 军 主 力 从 中 央 革 命 根 据 地 出 发 作 战 略 大 转 移 ,经 过 福 建 、 江 西 、 广 东 、 湖

3、南 、 广 西 、 贵 州 、 四 川 、 云 南 、 西 藏 、 甘 肃 、 陕 西 等 十一 省 , 击 溃 了 敌 人 多 次 的 围 追 和 堵 截 , 战 胜 了 军 事 上 、 政 治 上 和 自 然 界 的 无 数 艰 险 , 行军 二 万 五 千 里 , 终 于 在 一 九 三 五 年 十 月 到 达 陕 北 革 命 根 据 地 。 难 : 艰 难 险 阻 。 等 闲 : 平 常 , 不 放 在 眼 里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大 庾 、 骑 田 、 萌 渚 、 都 庞 、 越 城 等 五 岭 , 绵 延 于 江 西 、 湖 南 、广 东 、 广 西 四 省 之 间

4、 。 的 五 岭 山 道 , 越 过 敌 人 封 锁 线 , 向 西 进 军 。 “ 细 浪 ”是 说险 峻 的 五 岭 绵 延 起 伏 , 在 红 军 眼 中 不 过 像 翻 腾 着 的 小 浪 花 。 ( 五 岭 : 即 越 城 岭 、 都庞 岭 、 萌 渚 岭 、 骑 田 岭 、 大 庚 岭 的 总 称 。 位 于 湖 南 、 江 西 、 广 东 、 广 西 四 省 、 河 里翻 滚 起 来 的 小 浪 花 。 ) 暖 : 温 暖 。 寒 : 心 里 害 怕 , 有 一 丝 寒 意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乌 蒙 山 绵 延 在 贵 州 、 云 南 两 省 之 间 , 气 势

5、 雄 伟 (“磅 礴 ”),在 红 军 看 来 也 只 像 滚 动 着 的 泥 丸 。 ( 磅 礴 : 气 势 雄 伟 , 山 很 险 峻 , 这 里 指 山 势 高 大 、险 峻 。 ) ( 乌 蒙 : 山 名 。 1935 年 4 月 , 红 军 长 征 经 过 此 地 。 ) ( 走 泥 丸 : 汉书 蒯 通 转 , “阪 上 走 丸 ”, 从 斜 坡 滚 下 泥 丸 , 形 容 跳 动 之 快 。 ) 金 沙 : 指 金 沙 江 , 是 长 江 上 游 的 一 段 的 河 流 。 2云 崖 暖 : 是 指 浪 花 拍 打 悬 崖 峭 壁 , 溅 起 阵 阵 雾 水 , 在 红 军 的

6、眼 中 像 是 冒 出 的 蒸 汽一 样 。 ( 云 崖 : 高 耸 入 云 的 山 崖 。 ) 大 渡 桥 : 指 四 川 省 西 部 泸 定 县 大 渡 河 上 的 泸 定 桥 铁 索 : 大 渡 河 上 泸 定 桥 , 它 是 用 十 三 根 铁 索 组 成 的 桥 。 岷 山 : 在 四 川 和 甘 肃 边 界 , 海 拔 四 千 米 左 右 。 一 九 三 五 年 九 月 红 军 长 征 经 此 。 三 军 : 指 的 是 红 军 的 第 一 方 面 军 , 第 二 方 面 军 和 第 四 方 面 军 。 而 不 是 海 , 陆 , 空三 军 。 也 不 是 古 代 晋 国 所 作

7、上 军 , 中 军 , 下 军 的 三 军 。 尽 开 颜 : 全 都 喜 笑 颜 开 , 露 出 笑 面 。 .诗 意【译文】( 一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的 艰 难 险 阻 ; 把 历 经 千 山 万 水 的 艰 难 困 苦 看 做 是 平 平 常 常 的 事 ; 五岭 山 脉 那 样 高 低 起 伏 , 绵 延 不 绝 , 可 在 红 军 眼 里 不 过 像 翻 腾 着 的 细 小 波 浪 ; 乌 蒙 山 那 样高 大 雄 伟 , 气 势 磅 礴 , 可 在 红 军 看 来 , 不 过 像 脚 下 滚 动 的 泥 丸 ; 金 沙 江 两 岸 悬 崖 峭 壁 ,由 于 红 军 在 度

8、 过 这 里 时 没 有 费 一 兵 一 卒 , 所 以 让 人 感 到 温 暖 ; 大 渡 河 上 的 泸 定 桥 横 跨 东西 两 岸 , 相 比 起 金 沙 江 ,这 里 的 伤 亡 惨 重 ,所 以 使 人 感 到 深 深 的 寒 意 ; 更 让 红 军 欣 喜 的是 翻 过 了 白 雪 皑 皑 的 岷 山 , 人 人 心 情 开 朗 , 个 个 笑 逐 颜 开 。 ( 二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的 艰 难 险 阻 , 把 历 经 千 山 万 水 的 艰 难 困 苦 看 作 是 平 平 常 常 的 事 。 五 岭山 脉 那 样 高 低 起 伏 , 绵 延 不 绝 , 可 在 红

9、军 眼 里 不 过 像 翻 腾 着 的 细 小 波 浪 ; 乌 蒙 山 那 样 高大 雄 伟 , 气 势 磅 礴 , 可 在 红 军 看 来 , 不 过 像 在 脚 下 滚 过 的 泥 丸 。 金 沙 江 两 岸 悬 崖 峭 壁 ,湍 急 的 流 水 拍 击 着 两 岸 高 耸 的 山 崖 , 给 人 以 温 暖 的 感 受 ( 暗 示 红 军 巧 渡 金 沙 江 后 的 欢 快心 情 ) ; 大 渡 河 上 的 泸 定 桥 横 跨 东 西 两 岸 , 只 剩 下 十 几 根 铁 索 , 使 人 感 到 深 深 的 寒 意( 暗 示 红 军 飞 夺 泸 定 桥 的 惊 险 悲 壮 ) 。 更

10、使 红 军 欣 喜 的 是 翻 过 了 千 里 皑 皑 白 雪 的 岷山 , 人 人 心 情 开 朗 , 个 个 笑 逐 颜 开 。二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全被汪洋所遮没,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赏析】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这就是本篇主旨。 1954 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

11、 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 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 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3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 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 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 上阕写北戴河观海之风景,但景中蕴积着诗人深幽绵绵的情思。 诗人在这旷邈的美景中既写出了目前的景致,也透发出英雄独立的慨然及阵阵怀古之幽思。 一起句就点明写作之地点,“幽燕” ,这两个字不仅读起来好听, 写起来好看,而且有厚重的中华历史感,以及汉语诗歌特有的美感。 这地名本身就获得了充分的诗意,

12、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 大雨 ”与“幽燕” 之间的一个“落”字,用得极好,给人有稳当大气之感,犹如亲自见到子诗人当时写诗的形貌神情,一个自然景观中落雨的“落” 字,却在此得了诗人的精神, 这精神也一下子就贯注到读者心中,让读者也产生了与诗人同样大气磅礴的感受。紧接着“白浪滔天 ”更添磅礴之气,其中这“白” 字用得极妙,极活,生出画面的丰富层次。 而白浪滔天的大海,雨中的渔船,都隐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它们去了哪里了呀?诗人在此发出茫茫博大的询问。意不在询问, 意在借浩大无涯的风景引出下阕的怀古情怀。我们咏哦到此, 内心也不由荡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旷世之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13、,独怆然而涕下。” 以及孔子的 “逝者如斯夫”之叹。毛主席也隐隐流出一种流逝的慨叹,与古人之叹交相浑融, 为自然过片酿好了充分的情绪。 下阕一开始,一笔带到千年往事之中, 那时或许是另一个凉风送爽的夏秋之季,曹操慷慨当歌跃马挥鞭率军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以观沧海; 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他深感幸甚,以歌言志,写下旷代名篇观沧海。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 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 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 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 然后,诗人并

14、不费力,仅借眼前凉风轻轻往面前一带, 镜头又切入目前了。是的,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 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笔者以为这是毛诗中上上名篇,它融描写、感慨、抒情于一体,古往今来浑然天成,令读者体会起来回味无穷,意境深远不易测。三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注释】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译文】4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

15、罢。玉梯横断,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想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

16、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诗人用春风反衬了丁香的愁。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四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 释 】 真 珠 : 即 珠 帘 。 青 鸟 : 传 说 曾 为 西 王 母 传 递 消 息 给 武 帝 。 这 里 指 带 信 的 人 。 云 外 , 指 遥 远 的 地 方 。 丁 香 结 : 丁 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