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447159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来源:职业病网 发布时间:2013-11-15 关键词: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2、中间产物(过程物)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4、夹杂物(杂质)(二)形态与接触机会1、固态,块状、粉末状。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三)分类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2、按作用性质分类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四)毒性引起生物体

2、损害的能力1、毒性的指标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2、毒性的分级按毒性大小为 5 级(1)剧毒 (4)低毒(2)高毒 (5)微毒(3)中等毒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 4 级级(极度危害)级(高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轻度危害)二、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经呼吸道吸入2、经皮肤吸收3、经消化道食入(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吸收,毒物进入血循环。2、分布,随血流分布至各器官。3

3、、转化,毒物经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代谢产谢。4、排出,经肾、肝胆、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体外。(三)损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蚀、致敏、致癌、致畸、致突变(四)中毒1、急性中毒:短时、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发病急、变化快2、慢性中毒:长时、少量毒物进入人体,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五)症状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神经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皮肤 8、其他(六)中毒的条件及相关因素1、中毒发生的条件:接触剂量超过人的耐受力2、外因(1)接触机会(2)接触状况:接触的方式、时间、浓度和劳动强度。(3)毒物固有特性:毒物的化学结构、理

4、化性质、联合作用。3、内因人的耐受能力(1)性别 (2)年龄 (3)营养状况(4)健康状况 (5)遗传缺陷4、职业禁忌症5、职业卫生标准 GBZ2002-2三、预防中毒的措施(一)预防中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二)技术措施1、工艺措施:采用无毒、低毒的工艺、物料。2、合理布局:生产与生活分开,有毒与无毒分开、高毒隔离。3、生产过程密闭:生产连续化、设备密闭化、输送管道化、操作机械化、控制自动化。4、隔离操作:通过隔离室将人与排放毒物的设备隔离。5、通风净化:通过风通系统将毒物排走并净化处理。(三)个人防护措施1、呼吸防护2、皮肤防护(四)卫生保健措施1、健康检查2、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3、倡导良好个人卫生习惯4、配备现场医疗救护(五)组织管理措施1、设立机构、配备专业人员。2、落实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增加防范能力。4、加强生产现场检查。5、定期监测和评价。6、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7、制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装备、人员。四、高毒作业管理1、作业场所要求2、特殊管理措施3、作业人员管理五、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1、确保救护人员安全。2、使中毒者尽快脱离接触,促使毒物排出。3、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4、检查有否外伤、注意保暖。5、迅速通知医疗救护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