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44697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株洲市区、攸县县城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零陵区专题调研组4 月 17 日至 19 日,市委副厅级干部、区委书记伍军,区委副书记、区 长侯选人唐烨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祥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的陪同下,亲率区相关部门组成了 57 人的党政代表团,赴株洲市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先后实地考察了株洲攸县、株洲中心城区(荷塘区),整个调研活动历时三天,采取听情况介绍、实地走访、座 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接触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情况和启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攸县城乡环境同治基本做法攸县辖 21 个乡镇办事处,304 个村,总人口 80 万人。近年

2、来,攸县以超前的发展理念和超前的发展意识,将城市化建设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实施,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平安畅通县为主线,投入规划设计资金近 5000 万元,聘请国内顶尖的北京灵思公司、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中铁五院等机构权威专家帮助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和改造处处体现出“手笔大”、“品位高”、“细节精”理念,为城市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2009 年以来,攸县坚持以“ 三创四化” 和“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先县城、后镇区、再乡村,逐年梯次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 畅通县” 、“省级卫生县城”,基本 实现了“ 五个看不见”,即城乡公共区域可视范围基

3、本看不见垃圾、主干道基本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基本看不见私搭乱建厂棚、门面商店基本看不见商品出店摆放,执法现场基本看不见大的争执纠纷,较好的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超常的胆识正在一步步实现“瞄准世界一流中等城市为目标”的大城梦想。 攸县的基本做法是:(一)坚持宣教开路,动员全员参与。突出抓好了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大讨论。近些年来,攸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 总结了规划建设观、大众公共观、生态环境观、礼义荣辱观等“十大观念” ,提 炼了“ 厚德从善、崇文重教、 诚信守法、尚勤敢超 ”的“ 攸县精神”, 讨论 了“ 市民公 约”、“村规民约 ”,编 撰了公民

4、教育系列读本“六鉴” ,提出了“ 城镇客厅理论”、“农村公园理 论”的概念,即要求把城镇当作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作公园来建设,在大讨论中深化和统一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认识。二是实施大教化。围绕学习和弘扬科学理论、先 进文化、主流思想,培养全县人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 讲科学的习惯,先后组织百人宣讲团深入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 1200 余场“ 新观念面对面” 宣讲活 动;组织 10 万余名机关单位和中小学习开展“ 万人诵读中华经典” 活动 ;广泛开展 “生活健康、健康生活”系列大型群众文娱活动和基本常 识演 讲赛、抢答赛等活动,努力促使城乡环境建设、“三创四化” 、“洁净行动”等理念

5、和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三是组织大规劝。每月坚持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群团组织、在校学生、离退休干部等参与,开展上街下乡进村入户文明规劝活动,当场纠正车辆乱停乱靠、行人乱扔垃圾、商户占道经营等行为。每年全县参与规劝和清扫行动人员达 10 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30 多万份,纠正不文明行为 10 多万人次。(二)突出创建引领,提升城镇品位。在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多元化投入。通过财政投入、BOT 融资、搭建城建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各类公共设施配套。近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 15 亿元,改造街巷 122 公里,街面“刚改柔”75万平米,改造城区下水

6、道 58.6 公里、自来水管网 55 公里,新建公厕45 座、垃圾中转站 10 座,新增公共绿地 35 万平米、路灯 4340 盏、果皮箱 2500 只、侧挂桶 3160 只,深入实施城区“穿衣戴帽” 工程,建设或改造了湘东大市场、洣江风光带、文化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购物场所,抓好城区标志性建筑、大街小巷、106“百里长廊” 和道路两旁、休闲广场等场所的景观绿化、亮化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坚持公司化保洁。将城区 120 万平米主街道和 60 万平米小街小巷清扫保洁权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城区住宅开发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将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的环境卫生全部交由物业公司负责,

7、有力提升了小区保洁、保安、保绿水平;将“牛皮癣” 治理、除“四害”、主街道门店经营广告牌、余土清运、绿化养护、路灯维护、街道清洗、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管理全部推向市场,实现公司化运作、社会化管理。近三年来,共拆除违章建筑和厂棚 15600 余处,清除违规户外广告 2150 处、总面积 38900 平米,清除积存垃圾 4.5 万吨。坚持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城市精细管理办法、市场精细化管理及考核细则、社区精神考核细则,将社区文明创建、卫生创建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对城区 12 个社区逐月开展督查考核,按季度评选出文明卫生组和文明卫生户,实现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有效延伸,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

8、坚持市场化经营。攸县在做旺做活城区经营的同时,注重通过党建帮扶集中办点镇区、对乡镇土地经营净收入全额返还等举措,将镇区土地经营全面推向市场,调动了乡镇经营镇村、管理镇村、建设镇村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全县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拍卖了土地,乡镇土地经营收入、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均超过了 1 个亿。(三)开展洁净行动,美化乡村环境。攸县在实践中探索推行“四分” 模式,实现 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一是分区包干。将村级卫生区划分为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村级公共区包括主干道、主水系、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和村级市场等,由村集体出资,聘用专人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农户责任区指各家各户房前

9、屋后的晒坪、水沟、绿化区等,各农户按要求落实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三包 ”责任,保持日常整 洁。二是分 类减量。每家农户配备一个垃圾池,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户分类收集,并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就地从简处理,做到厨余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回收利用废旧物资集中回收、回收难度较大的“白色垃圾”焚烧填埋处 理。目前,攸县农户 配备垃圾焚烧处理池 13 万多个,普及率超过了 80%。三是分 级投入。县财政每年预算乡(镇)村洁净行动专项经费 2000 万元,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1000 万元用于支持镇区创建,1000 万元按每个村 25 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用于村庄洁净

10、行动;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对重点村、中心村、贫困村给予适当的支持;各乡镇居民和各村(居)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负责镇区和村级公共卫生区的日常保洁,基本形成了财政下拨、部门支持、乡镇配套、村(居)组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多级投入模式。四是分期考核。强化激励措施的运用,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县考核乡镇镇区,并抽检到村,考核结果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公布;乡镇参照县考核办法考核到村,考核结果向全镇进行公开;村考核组,并延伸到户,各村对各组进行交叉检查评比,考核结果在全村进行公示。(四)建立工作机制,谋求长行久效。城乡同治,既要抓具体工作,更要抓机制建设。实践中,攸县探索了七项主要制度:一是对县

11、直单位推行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 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抓好礼仪教化、洁净家园、济困维安、联合办公和五基规则五项工作,着力推动城乡同规划、全民同教化、卫生同保洁、设施同建设、事务同管理、素质同提升,整体提升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水平。二是对乡镇推行“重奖重罚”机制。县考核乡镇镇 区和乡村,每季考核排前两名的乡镇,在享受县财政资金扶助的基础上,奖励 37 万元;排后两名的乡镇,取消县财政资金扶助,同时处罚 37 万元。乡镇考核村,给予 10003000 元不等的考核奖罚。村考核组,给予 100200 元不等的考核奖惩。近两年来,全

12、县已累计兑现奖罚资金 1000 余万元。三是对干部推行绩酬挂钩机制。将各乡镇、部门单位和村、社区的洁净行动目标细化、任务量化,纳入全县工作预安销号和绩酬挂钩内容,将县乡村三级干部 40%的工作津补贴用于工作预安销号、绩酬挂钩,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实行按月预安、按月考核、按月落实。四是对业主推行量化考核机制。在主要街道、重点市场实行百分量化日考核计分办法,对经营户卫生状况、经营秩序进行逐日考核计分。在政府管理的门面、市场摊位租金以及环卫处的卫生规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奖补资金,将考核分与租金挂钩,分值越高租金越少,分值越低租金越高,分值降至底线,取消承包资格,充分调动业主参与环境卫生治

13、理的积极性。五是对户主建立“大评小奖” 机制。对各农户采用“大评比、小 奖励” 的办法进行激励,按清 洁、较清洁和不清洁评定等次,评比结果张贴到户,或分组公示,对清洁户给予毛巾、牙膏、雨伞等价值 1020 元的小额物资奖励。通过精神和物资激励调动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六是对村级推行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各行政村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乡镇办点干部参加,每月定期集中联合办公不少于 2 天,处理村级重要事务,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打造宣传教化、便民服务、调处纠纷、村(民)务管理的综合平台,推动了基层党员干部“办实 事、抓落实” 。去年以来,全 县联合办公 10135 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533 起,

14、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212 件。七是对社会实行举报投诉奖罚制度。设立专线电话受理广大群众举报和投诉,凡有环境卫生不清洁、秩序管理不到位、主管单位不作为等现象均可直接检举投诉,一经查实,对被举报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公别处以 200 元/ 案的罚款,对村主要负责人处以 100 元/ 案的罚款,同时给予举报人 100 元/ 案的奖励。二、株洲和悠县两地城市管理主要启示株洲市是国家“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改革配套 试验区,是长株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辖 5 县、4 区、1 个国家级高新区和 1 个两型建设示范区(云龙示范区),总面积 1.1 平方公里,总人口 380 万。走进株洲市荷塘区、攸县

15、,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城,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集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和鲜花绿草。深入中心城市街道、小区,宽阔的绿化带、随处可见的街道公园、高中低立体结合的花草植物配置,整个株洲市区街道宽阔干净,绿化、亮化和市政环卫设施配套齐全,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到位,户外广告设置规范,街道立面整洁美观,交通顺畅有序,大街小巷看不到垃圾和灰尘和野广告,夜幕下的株洲城,明亮的路灯、醒目的建筑轮廓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很难想像,05 年以前还是“全国十大空污染城市”的株洲市,通过短短几年的奋斗,先后荣获了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优秀

16、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还 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华丽转身。纵观 株洲、倏县的城市管理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一)思想高度统一凝聚强大合力。城市化是一个阶段递进的过程,必须通过统一思想来引领发展,否则就会停滞不前。株洲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 抓创卫和城市建设管理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招商引资”。株洲除了是工 业 株洲,还应是绿色株洲、文化株洲、休闲株洲。攸县在近年的“三 创四化 ”活动过程中,也统一了“ 抓城市就是抓重点、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的认识 ,攸县提出了“ 建设 湘东南次中心城市和全省一流县城的战略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攸 县县委、县政府又提出“瞄准世界一流中等城市” 目标,这是顺时 之举、根本之计、长远之策,根本目的既在于目标的实现,更在于奋斗的过程。他们就是要用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标准来加压鼓劲、凝心聚力,从而进一步坚定和统一了全市上下抓城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拉开了新一轮城市扩容提质的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