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529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瞄目标,析考点,明考向,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提能力,抓热点,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内涵(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方面,它的最主要、 最根本的内容是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 方面,是人类社会 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精神,2二者关系(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 。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决定,反映,性质,社会存在,变化,相对独

2、立性,落后于,先于,(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的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是 。,反作用,阻碍,推动,实践,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1)区别:从地位上来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作用上来看,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3、2)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 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1“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这说明()A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B物质在运动的同时又相对静止,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解析:题中“依旧”一词说明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答案:D,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4、和 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 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 的更替。,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性质,社会形态,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 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 于生产力。(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 就是 的规律。,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

5、矛盾运动,体 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的规律。,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矛盾: 和 的矛盾、和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一定要适合 状况的规律, 一定要适合 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1全面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

6、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2全面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 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 着人类社会从

7、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 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 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解析:题干中“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表明上层建筑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故D项正确。解决社会的主要矛

8、盾不一定能解决社会结构平衡问题,排除A项;也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无关,排除B、C两项。答案:D,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的、 的,发展的 过程是 的。(2)社会发展是在 、 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的不断解决 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前进,上升,上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矛盾,阶级斗争,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和 、 和 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 ,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 、 加以解决。(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

9、革的根本目 的,就是使 适应 的发展,使 适应 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强大动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非对抗,性的矛盾,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方法(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 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

10、通过阶级斗争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而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这是因为()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B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已不再存在C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利益差别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析:A项说法错误,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相同的,故不选;在社会主义社会仍旧存在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B项也不选;“社会主

11、义社会不存在利益差别”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故不选C项;D项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入选。答案:D,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推动,劳动群众,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 史发展的 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 力军。,物质财富,决定,精神财富,社会变革,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 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2、人民群众,(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中来,到 中去。群众路线是 的根本的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3)坚持 和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 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 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 的重要保证。,群众,群众,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区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4(2012浙江高考)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