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0630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丽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整体课堂管理中的课堂教学设计学 科:语文年 级:高一班 级:13 美术课 型:讲读课 名:兰亭集序设 计 人:霍丽虹授 课 人:霍丽虹设计时间:2013 年 11 月 10 日授课时间:2013 年 11 月 28 日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 制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设计要求:针对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或课标要求,描述出本学科与本课特点。中小学整体课堂管理操作建议表 1:2学科与本课特点语文学科是最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学科。谈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弄明白“个性”的概念。学生的个性既有一般年龄特征的共性,又有个别的差异性。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

2、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是产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指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它在个性中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就是 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的引导。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像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在写景的同

3、时,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赤壁赋在描写江月、山川的同时,抒发达观超然的情绪。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

4、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设计要求: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提出设计思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我要关注的是,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3设计思路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

6、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二、教学背景分析设计要求:分析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存在的学习问题 、思 维特点或习惯、新课学习时可能的出现问题或思路特点、学习习惯 、学 习态度等。高中生动机层次提

7、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的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 美术专业学生自我意识很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较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情感需求。但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埋头于应试教育,几乎很少有学生把语文学习的目的联系到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4学生情况分析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个根本目标上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是高考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细水长流却不能断流的过程;认识到语文平时考试的偶然性与语文长抓不懈成绩终能

8、提高的必然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设计要求:分析所使用的教材情况(版本、章节、前后安排等);新知识的地位(课标的要求、高考的要求、中学学段的地位、对后续学习 的作用等);学习内容重点、 难 点和关键点;学生当前知识技能和教学终态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学习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有哪些。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这个创作背景对

9、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可在课前介绍给学生,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兰亭集序的情感的脉络十分清楚,作者先由眼前的兰亭雅集之乐写起,接着由宴聚之“乐”转为“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深远的思考,最后以“悲”叹结尾。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本文的一把金钥匙。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如作者为什么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他又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王羲之的人生

10、观对于现在又有怎5学习内容分析样的意义和启发?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还构成互文关系。前文为我们构筑了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后文侧重谈人生是短暂和渺小的。那么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其实庄子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提升境界,超越庸常、世俗,使精神得到永恒。另外,两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色,一篇汪洋恣肆,一篇清淡雅洁,课堂上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边品味边展开想象和联想,打破时空与年龄的界限,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又可通过诵读表现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本文的理解重点是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种看法?本文感情

11、曲折深沉,脉络清晰。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由宴集想到人生,由聚想到散,人生苦短且不能自控,不禁“痛”从中来;又由“兴感之由”与古人“若合一契”,借此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人生虚无的消极态度,联想到后人视今人之文,亦会同慨死生之大,然而生命不能永恒,从而发出深沉的“悲”叹,故作序希望兰亭宴集的诗文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文章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虽然作者对生死的思考最终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但在情感的变化过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表现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关注,这在当时流行“一死生,齐彭殇” 消极思想的社会背

12、景之下,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客观务实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反映。设计要求:一是明确教学方式;二是分析其选用的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学习特点、教师特点;三是要说明所选方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说明本课特点与该方式的关系。教学本课采取“读、思、议、导”结合教学法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 、 “想一想” 、 “议一议” ,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

13、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 ,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6方式分析读、多看、多想。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形

14、成过程,忽视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思维历程,情感体验,以及探索实践的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强调,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观察、体验、操作、想象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设计要求:一是说明本课使用本教学手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说明其他教学手段在这节课上的不足点。二是说明学校设备条件与使用该设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要说明使用和不使用该设备的效果如何。教学手段分

15、析及科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生动、形象、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实现传统学实现不了的情境、动画、实验等;方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科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坏处:若信息量过大,则速度过快教学效果降低;若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则情感交流减少;若课件的交互性太差,则课堂教学就不够灵活;若课件设计不当,则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总之,科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之趋利避害、扬长补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兰亭集序极富古典情趣,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那份清雅情怀,本

16、课不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7技术准备三、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要求:指出要包含的 4 个要素,即行 为主体、行 为变化、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举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在 10 分钟内解 5 个基本方程,正确率为 80%以上” 。知识与技能语文课程标准 中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对兰亭集序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归纳“修、期、致、临、次” 等实词的义项;能背诵全文。 8设计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质是要发展能力,所以目 标 的描述重点是放在所要发展的能力上。 对能力的描述应落实在学科思想方法和各项学习能力中较为具体的内容上。不能描述成教学 过程的简单概括,也不能仅仅描述获得知识结论 的学习活动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 标的描述一般包含 3 个要素,即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