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43391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 70 例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 3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药物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一疗程 3 次,正常情况下每周 1 次。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 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变应性鼻炎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性较强,主要在 7、8、9 三个月发病,发病期间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及睡眠造成很大的影响,并

2、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的一些传统药物疗法效果均不佳1 ,并给身体其它器官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我们通过多年实践,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的同时,配合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自 2004 年 7 月至 2007 年 9 月共治疗 35 例,与另35 例单用综合治疗比较,并经随访调查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21.1 临床资料 70 例研究对象均为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大部分患者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泪、流涕、眼部及鼻部发痒、打喷嚏等,严重者由于颜面部发痒,抓挠导致眼部及面部皮肤肿胀。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35 例,男 14 例,女 21 例,年龄 1955 岁,平均年龄 36.5 岁;对照

3、组 35 例,男 16 例,女 19 例,年龄1850 岁,平均年龄 33.5 岁。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即中重度变应性鼻炎首选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缓解鼻塞症状;严重时可加用口服皮质类固醇 12 周,鼻用减充血剂治疗不超过 10 天;口服抗组胺和减充血剂合剂异丙托溴胺,抗组胺药物用于控制鼻痒、喷嚏和流涕等变应性症状;异丙托溴胺用于控制流涕症状。轻度变应性鼻炎或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显效时,减少上述药物的种类或剂量,同时继续应用小剂量鼻用皮质类固醇维持疗效。整个疗程应至少在 3个月以上(或整个花粉传播季节) 。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鱼肝油酸钠(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2mL

4、 加普鲁卡因 2mL 下鼻甲封闭治疗,一般注射 3 次为 1 疗程,症状较轻者注射 2 次即可,每周 1次,第一次注射前,下鼻甲黏膜水肿明显,注射后水肿消失,黏膜应变为暗红色;第二次、第三次注射前应观察下鼻甲黏膜恢复情况,根据黏膜软硬度、颜色及有无坏死情况调整剂量。若恢复正常,按第一次剂量注射,若黏膜硬度高,注射剂量减半。若黏膜出现坏死情况,可延期一周后再注射。3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一个疗程后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等症状消失,嗅觉恢复,第二年不再复发。显效:通过治疗一个疗程后,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等症状明显减轻,23个月嗅觉渐渐恢复,第二年复发时症状较轻。有效:治疗一个疗程后

5、,症状较前改善,56 个月嗅觉渐渐恢复,第二年复发时症状仍较重。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1.4 统计方法 用 SPSS12.0 软件用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除了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外,再配合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治疗效果良好。详见表 1。表 1 两组疗效比较(略)3 讨论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一些过敏原刺激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2 、通透性增加,引起血浆渗出及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增多、4组织水肿、下鼻甲增大,导致鼻堵、流涕、鼻痒和喷嚏、眼部痒、流泪、嗅觉减弱、颜面皮肤肿胀等症状。局部注射后可阻断鼻黏膜毛细血管,使鼻黏膜小涎腺及末梢

6、神经萎缩,从而水肿消失、鼻甲缩小、鼻黏膜刺激敏感度减弱,达到治疗目的。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结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也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3 。因此为了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尤为重要;其次,要尽量避免过敏原的刺激。鱼肝油酸钠下鼻甲封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若既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同时又保存了下鼻甲黏膜组织的完整性,不影响到鼻黏膜的分泌等功能,减少鼻腔干燥等后遗症,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参考文献】1 王荣光.慢性鼻炎-鼻窦炎药物及外科治疗新进展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73-74.2 韩德民 .2006 耳鼻喉头颈外科新进展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22-125,136.3 薛金梅,赵长青,赵海亮.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及其合并哮喘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研究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9):654-65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