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1562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苏州市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九年级语文本试卷共 25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一部分(26 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sh) 光 浮(zo) 如愿以(ch ng) 抑扬顿(cu) 2下边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俊、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纯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镌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甜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选自散文家谈散文 )错别字改 正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1)法不阿贵,_。 (2)此

2、曲只应天上有,_。(3)烈士暮年,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5)这正如地上的路,_,走的人多了,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_,_。4名著阅读(4 分)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 ,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1)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 ”的原因。(2 分)_。(2)利里浦特用比赛绳技的办法来选拔官员,请你对这种做法简要评价。 (2 分)_- 2

3、 -。5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 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 (50 字以内)(2 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

4、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低碳生活”指:_。(2)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4 分)_。 _。 第二部分(44 分

5、)阅读岳阳搂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610 题。(12 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3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6、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 分) ( ) ( )浮光跃会 春和景明以光先帝遗德 ( 出师表) 四时之景不同 (醉翁亭记)去国怀乡 连月不开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 开我东阁门(木兰诗)多会于此今诸生学于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2 分) ( )A(洞庭湖)衔远山,( 洞庭湖)吞长江。B呼尔而与之(吃)。(鱼我所欲也)C先自度其足,而置之(于)其坐。( 郑人买履)D乃以瓦布之,而(梯)动如初。( 梵天寺木塔)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上下天光,一碧万顷_9与“唐贤今人诗赋”相呼应的一句是: 。(2分

7、)10作者范仲淹认为,洞庭湖全景是: 。(2分)阅读囚绿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113 题。(7 分)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

8、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

9、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A。B。C。D。E。- 4 -11第段中,作者说“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对句中的“自私”你是怎么理解的?(2 分 )1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将常春藤的柔条牵进屋子里的行为称为“囚”?请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囚”字的理解。(2 分)13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 ,另一方面却又称“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 ,对作者的这种心理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3分)阅读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 ,完成 1416 题。(共 7 分)水是生命之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方水源缺乏,一毛不长,无人生息;而地球上的淡

10、水上的淡水有 4/5 冰冻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冠之中。是否能够把蕴藏着丰富水源的冰山“搬”到干旱地区,使那里也变成五谷丰登的肥沃良田呢?科学家认为,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可以搬动的最大限度是长 7 千米、宽 1.5 千米的冰山。用一艘超级油轮大小的拖船,可以拖着这么大的一座冰山每日航行 20 千米左右,花 6 个月到 1 年时间,便可以把它从南极或北极地区拖到靠近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犬玛沙漠或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 冰山在拖行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冰融化掉,尤其是经过热带海域时更在所难免。或许人们会对此担忧。但是,科学家认为,冰山上的冰,融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所见到的小冰山那样快。因为冰山越大,

11、从表面部分化掉的冰,对整个冰山来说,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把冰山拖到陆地的近海以后,怎样才能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上去呢?科学家回答说,当冰山到达目的地以后,只要把它停放在岸边,让它在海中慢慢地自然融化就可以了。你可能会想,冰山融化的水都融入海水里了,把它拖来了不是白费劲吗?其实,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很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就像油总是浮在水面上一样。因此,人们只要用抽水机把海面上的那层淡水抽上岸,就可以去灌溉田地,去供给人和牲畜饮用。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看,人类肯定能把冰山搬到干旱的地方去,这点不用怀疑。不过科学家们在关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拿整个南极来说

12、,它每年的产冰量大约是1200 立方千米。巨大的冰山是从围绕在南极洲边缘的陆缘冰和冰川分离出来的,然后随着风和海潮的推动向北漂移,沿途逐渐融化。也就是说,即使人们不把冰山搬走,这些分离出来的冰山也会自然地在海洋的漂移过程中渐渐融化,人们如果将它搬走,并不太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科学家主张,在搬走冰山的同时,似乎更应该看到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的益处,那就是搬走冰山所引起的水的上涌,会给海水的表面带来更多的营养物,因而可以使水质变好。这也必然会增加鱼的产量以及食鱼动物的数量。14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5 -_15文中出现的“科学家认为” “科学家回答” “科学家关心” “科学家主张”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 分)_16本文围绕“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 (3 分)_阅读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完成 1719 题。(共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