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40521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治作者:杨海松,陈德玉,陈 宇,卢旭华,严望军,黄平,田海军【摘要 】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本组患者男 13 例,女 5 例;平均年龄 35.6 岁,术前均行 MRI 检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具体表现为突出节段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痛温觉消失,但本体感觉正常,符合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特点。术前JOA 评分 410 分,平均 7.6 分。17 例患者发病后 15 d 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1 例按椎管内占位于外院行后路手术,效果不理想,1 年后再次给予前路减压。 结果术后随访 1224

2、 个月,平均 15 个月,疗效良好,术后 JOA 评分平均 13.4 分(715 分) ,平均改善率 61.7%,无 1 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突出的颈椎间盘可压迫脊髓前动脉使脊髓前 2/3 缺血而表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 MRI 检查可帮助诊断,早期行前路减压融合术,效果良好。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缺血; 核磁共振; 前路减压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2treatments and the outcome of 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indu

3、ced by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male 13, female 5, average age 35.6 years old) were diagnozed to experience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by MRI scans.All th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severe motor paralysis with loss of sensation to pain and temperature but sparing of propriocep

4、tive sensation, which was just lik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The average preoperative JOA score was 7.6 points, ranged from 4 to 10.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with fusion was performed on 17 patients within 15 days.Spinal canal occupation was found in 1 case.Pos

5、terior approach treatment was not effective and anterior approach decompression was performed 1 year later.ResultsAll thes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5 months(12 to 24 months). Seventeen patients had a good outcome.The postoperative JOA score ranged from 7 to 15 points(13.4 in ave

6、rage) and the mean JOA recovery ratio was 61.7%.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ith no complication.ConclusionA herniated cervical disc can compress the spinal anterior artery and involve with 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 It can be final diagnozed with clinical features and MRI scans. The outcome 3

7、is satisfactory when an early and complete anterior decompression with fusion is performed.Key words: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 spinal cord infar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anterior decompression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是由于脊髓前动脉血

8、流受阻,导致其供应的脊髓腹侧 2/3 区域缺血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可由心源性血栓、主动脉肿瘤及肋间动脉疾病等多种病因引起1 。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亦有可能压迫脊髓前动脉导致脊髓损害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出现不全瘫,但因临床上明确诊断困难而被忽视,报道较少。笔者回顾 2003 年至 2008 年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患者 18 例,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 20032008 年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患者 18 例,其中男 13 例,女 5 例; 年龄 2967岁,平均年龄 35.6 岁。临床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严重的运动功

9、能障碍。患者瘫痪在床,下肢症状重于上肢,伴有尿潴留及病变平面以4下痛温觉消失,但本体感觉存在。其中 1 例本体感觉明显减退,症状进行性加重,病情进展快,从发病至瘫痪在床 15 d,平均 1.8 d,术前 JOA 评分平均 7.6 分(410 分) ;15 例患者既往有颈肩部酸胀、僵硬等病史,但均无典型的根性症状,其中 9 例发病无明显诱因,3 例晨起后发病, 3 例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发病; 2 例车祸伤病例,1 例因颈部不适行推拿后感觉双下肢麻木,2 d 后即瘫痪在床。1 例特殊病人,晨起后感觉四肢无力,1 h 后即走路困难,当地医院诊断为“椎管内肿瘤”并行后路减压,症状无明显缓解,1 年后来本

10、院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行前路减压融合术。1.2 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颈椎 X 线平片和颈椎 MRI 检查,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及椎管内肿瘤。X 线片发现 13 例患者伴有椎管狭窄,14 例患者颈椎生理性前凸减小或消失,受累间隙变窄,但椎体边缘骨赘增生不明显。MRI 显示颈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者 14 例,旁中央型 4 例,病变累及 1 个节段者 13 例,累及 2 个节段者 5 例,没有超过 2 个节段的患者。 23 个突出的椎间盘中 C5、6 者 14 例,C6、7 者 6 例,C4 、5 者 3 例。10 例患者 MRIT2 加权显示脊髓前2/3 范围内高信号改变。8 例患者髓

11、核突破后纵韧带游离到韧带下方,术中得到证实。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颈前路入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5术,术中采用椎间撑开器扩大病变间隙,后纵韧带钩辅助下切除后纵韧带,彻底摘除脱出到后纵韧带下方的髓核组织,并对相邻之椎体边缘切骨减压,避免硬膜膨胀后形成二次致压。术后均辅以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2 结果本组病例中 16 例患者行单节段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 例因发现邻近椎间隙间盘变性突出,虽然较轻但仍有脊髓压迫征象,实施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发病后 10 d 内手术者 12 例,15 d 内手术者 5 例,另外 1 例患者发病后 1 年来本院行前路减

12、压融合。手术时间 4580 min,平均 55 min。出血量平均110 ml(50 150 ml) 。17 例患者术后症状恢复较快,另外 1 病例外院按椎管内占位行后路手术 1 年后才给予前路减压,术后恢复缓慢,术后 5 个月患者方可下地行走。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224个月(平均 15 个月) ,JOA 评分平均 13.4 分(715 分) ,平均改善率 61.7%,无 1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 讨论临床上随着 CT 和 MRI 的广泛应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现率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少数患者病情进展快,临6床症状重,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痛温觉功能消失

13、及大小便功能障碍,但是本体感觉正常,符合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特点1 。脊髓前动脉位于脊髓的前正中沟内,位置表浅,易被中央型突出的颈椎间盘压迫而血流受阻,导致其供应的脊髓前 2/3 缺血,因其与供应脊髓后 1/3 的脊髓后动脉之间缺乏吻合支,且脊髓的血供具有“分节段”的特点,由 1 条脊髓前动脉和2 条脊髓后动脉分别发自根动脉供应脊髓,因此脊髓缺血无法代偿2、3 。从脊髓传导束纵向排列和横断面神经细胞分布情况看,这种类型缺血主要影响传导运动及痛温觉功能的脊髓束,尤其支配下肢功能的传导束,临床上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运动功能障碍,下肢多重于上肢,同时伴有痛温觉丧失,而由于脊髓后侧 1/3 血供未受影响

14、使位置觉、震动觉等本体感觉仍然存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个体解剖差异,部分患者脊髓缺血严重时可波及脊髓背侧,本体感觉亦会出现减退甚至消失,这也可能与脊髓肿胀压迫脊髓背侧有关4、5 。本组 1 例患者因椎管狭窄,脱出的椎间盘较大,出现了本体感觉的明显减退,MRIT2 加权示脊髓内高信号改变。由于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颈椎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下颈椎,受累间隙多为单间隙。本组病例 C5、6 突出者 14 例, C6、7 者 6 例,C4、5 者 3 例,这与 Takahashi S5等报道的颈髓中下段动脉受压引起前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一致,同时符合脊髓 C5、6 节段血供差、脊髓前动脉受压更易出现供血障

15、碍的特点6 。MRI 提示颈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多为中央型突出。本组有 14 例患者椎间盘突7出的类型为中央型,4 例为旁中央型,前者临床症状比旁中央型突出者严重,这也说明中央型突出更易压迫脊髓前动脉。由于脊髓前2/3 缺血缺乏代偿,病情进展多较快,本组患者从发病至瘫痪在床平均 1.8 d。此类患者因椎间盘压迫在血管导致脊髓血供减少,并不直接压迫神经根,因此典型的根性痛症状少见。本组有 15 例患者表现为颈部不适,无 1 例伴有根性痛,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其临床特征,客观依据仍然缺乏。影像学诊断方面,MRI 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因这些患者突出的髓核较大,临床可能被误诊为椎管内肿瘤,行

16、MRI 检查(必要时增强扫描)不但可排除椎管内占位,同时 MRI 还可以显示出脊髓水肿、缺血改变,表现为 MRIT2 加权脊髓内高信号改变,但只有局限在脊髓前 2/3 范围内的 T2 加权高信号才能提示前动脉缺血(图1) ;MRI 横断面扫描,部分患者可出现典型的脊髓前角圆形病灶,呈“鹰眼征” 4、7 。但并非所有患者均有这些特点,因为在病变急性期,MRI 并无明显的信号改变 7、8 。据 Masson 等的报道,损伤后 10 d 仍有部分患者 MRI 无异常改变,因此如条件允许,可重复 MRI 检查。本组有 10 例患者 MRIT2 加权出现了脊髓前 2/3范围内局限的高信号改变,但并未发现典型的“鹰眼征”改变。据报道扩散加权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在病变后几分钟内显现出其缺血性改变,亦有报道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可发现阻塞之部位及范围等,不仅有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且对手术部位的选择具有重要作8用。但这些检查或费用昂贵,或技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