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8073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月考试题(人教版)梅河五中佟海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命 题 人:佟海燕、刘洋命题时间:2010、11、18 本试卷分第 I卷和第 II卷两部分,共 20道题,满分 120分,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 16题和 1517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 I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文言之现代生命21 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 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 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 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

2、数专业人员。 让他们去整理、翻 译、介 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 效益”“速成”的今天,学 习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 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 上善若水,厚德 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 活在我们的现代 汉语中。2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 ”的印记。世界四大

3、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 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一个人 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 泽东、 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 专业

4、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 现代社会人文精神、 传统 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 熟于心,由易到 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 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 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 的最佳时期,就将事3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

5、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B 、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它体匿而性存。C、 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D 、信息时代,学习文言文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尤其对中小学生现代汉语表达水平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主要是文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 、文言以它特有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程度。C 、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

6、、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所以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D、 现代社会,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B、 中华大家庭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因而文言跨越的时间、空间缺少相对的规范性和稳固性。C 、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D 、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二、古诗文部分(34 分)(

7、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题 (共 15分)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4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 不去,曰: “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后果败。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 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

8、其故何也?”藩对曰:“ 古人云:俭以足用。 盖足用系于俭约。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 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 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则天下幸甚。 ”帝曰:“俭约之事,是我 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 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 ”藩遂以笔涂 “兼相”字,奏上云:“不可。

9、”德舆失色曰:“ 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 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 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注帑:收藏钱财的府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5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 “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3 分)A、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

10、召藩,坚不去B、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日又暮,何暇别作奏!C、 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D、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哀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

11、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人品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 分)(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秋波媚陆游七月十 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6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 馆 ,应待人来。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8词的

12、上阙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陆游的生平简要回答。(4 分)9下阙写遥望长安,期待得到胜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简要分析。(5 分)(三)10、背诵默写(10 分)(1)携来百侣曾游,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4)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 ,不仁; ,不智; ,不武。吾其还也”(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三、现代文阅读(19 分) 完成第 1114题。两个鸡蛋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 ”7母亲便不再说什么。收拾

13、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 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 隐约 可见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 颗泪珠滚下脸庞。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 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

14、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太阳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8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 书,没 错。咦?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

15、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这点他是知道的。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 还是有点不大明白。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 是汗。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好好读,别惹事。 ”“嗯。 ”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9(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 年第 9期)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第一段写“父亲却歪着在床上睡着了” ,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和下面父亲两次把鸡蛋装进包袱的情节联系看,正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B 、小说中关于柱子家乡环境的描写,客观上说明了柱子家乡的贫穷及其原因。C 、小说写柱子第一次流泪,是因为贫穷的母亲一次次为自己借钱而心痛和感动。D 、小说表现父亲那种深深的无声的爱只是通过他给儿子送的两个鸡蛋来实现的。E 、本篇小说情节单一却很紧凑,人物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