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78945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十中二OO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十中二 OO 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1)(共 3.5张)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沁(qng)园春 百舸(g) 浪遏(ji)飞舟 青荇(xng)B. 强(qiang)谏 游说(shu) 昳(y)丽 脚踵(zong)C. 袅娜(n) 氾(s)南 霉菌(jun ) 方遒(qu)D. 沟壑(h) 恃辇(nian ) 戍(sh)卫 慰藉(ji)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寒暄(没话找话说) 心惊胆寒(形容紧张害怕)寒苦(天气极冷) 问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十分关心)B.陈诉(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或委屈) 陈陈相

2、因(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陈迹(过去的事情)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使旧事物向新的方向发展)C.如期(按照期限)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如其(如果) 空空如也(空空的什么也没有)D.见怪(责备,怪罪) 见仁见智(对不同的问题,见解却一致)见证(可以作为证据的)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满载爱的嘱托,救援飞机破云穿雾,从人们的视线中_了。为了_不幸的命运,她还是想到城里做女工去。运动会定在下周,到时候我把运动服和跑鞋_给你带来。A 消失 摆脱 一齐B 消逝 解脱 一齐C 消逝 解脱 一起D 消失 摆脱 一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3、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中国的历史上,每次有大的动乱,老百姓总是首当其冲。B 听爷爷讲起在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我真是感同身受。C 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D 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而弹冠相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陈景润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更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学习。B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C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D药物极易被机体吸收,从而克服了中药吸

4、收慢、见效慢, 这是中药系列组方的最大特点。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过了何君村,走完崎岖的山路,眼前豁前开朗,只见一泓秋水静卧群山之中,原来这是一座人工水库,走过水库前的空地便见山门在望,有庙檐翼然。_,高大而有气势。_,虽其貌不扬,却身世不凡,是省内最大的隧道式石桥,_,无梁无柱,却至今坚固如初。山门上书有“玉笥名山”四个大字“玉笥名山”四个大字镶嵌在山门上有座百花石桥在山门右侧山门右侧有座百花石桥桥身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的桥身A B C D7结合语境,选出对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

5、根据内容概括出来的大概意思。B(荷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羞涩:这里指荷花含苞待放的娇美之态。C、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鼓吹:这里有自我吹嘘的意思。D、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现在我却踌躇了。踌躇:得意的样子。8下列通假字寻找有误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 。 )B、请姑无庸战。 (庸,通“用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通“熟” )D、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餔,通“哺” )9下列词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 项( ) A 请 请姑无庸战 B 封 既东封郑父兄又请曰 又肆其西封杭十中二 OO 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2)

6、C 之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而 位尊而无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10下列句子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C、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11下列句子中词性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吾妻之美我者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供其乏困 以乱易整 闻寡人之耳者 朝济而夕设版A、/ B、/C、/D、/12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削减)B、贾人夏则资皮 (资,积蓄)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满一年)D、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及,比得上)13对下面这首诗的

7、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999 年高考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 年 11 月 17 日A诗人未用 “珠圆玉润” 之类词语而用“ 嘶哑” 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 “土地 ”“河流”“风”“黎明 ”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

8、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14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于我也。D软泥上的青荇,悠悠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15找出下列古文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A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我将不能改变这种情况。B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9、,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不是他们自己种的粮食就不吃,不是他们自己织的衣服就不穿。C 虽少,愿及填沟壑而托之。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D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一旦国家有难,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二、阅读(共 25 分)(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10、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这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乃还。16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不同的一项是(分)A、忌不自信 B、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无乃尔是过与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7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情况(3 分)(1)意动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作动词 (4)形容词作名词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 C、夜缒而出18烛之武所

11、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2 分)A、亡郑以陪邻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9对下列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2 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 “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B、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C、 “君之所知也”, “所知” 的内容是“ 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杭十中二 OO 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3)20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

12、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二)“人类基因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最终破译人类的遗传密码,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由此引发“伦理炸弹”: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人不是上帝,也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进化的方向,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虽然人类处于自然进化的顶层,但并非尽善至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在人科动物从猿猴中分离出来后的 500

13、 万年里,人类 DNA 的发展变化还不到 2%。人类种群比众多其他种群更单一,人类展示的差异性比黑猩猩还少。同时,人工智能促进机器智能逼近人类智能发展、生物工程加速其他物种的人工进化。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特别是不加速智力的人工进化,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难免优胜劣汰。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力技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特别是脑的设计,展现的人的价值,尤其是高智能的价值。这种高智能价值,正是伦理选择的依据。我们崇敬生命,但不神化它。生命并不神秘,生命的本质就是 DNA。我们既是基因决定论者,又是基因非决定论者,应当坚持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基因统一论认为,人的基因决定人之为人,不是物。然而,人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既由基因决定又与环境相关。基因是内因,决定生物人;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决定社会人。因此,通过基因设计实现智力的人工进化,不是臆想。21对“基因设计”的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基因设计是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的高度结合。B基因设计是人类智能与智力技术的高度结合。C基因设计是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的高度结合D基因设计是基因技术与智力技术的高度结合。22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推崇“基因设计”理由的一项是(2 分)A人类将面临人造新物种和机器智能的双重挑战。B人类进化并非尽善至美,但它处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