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378740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重庆卷) 秦久传绝密 启用前 解密时间:2013 年 6 月 7 日 11:30 考试时间:6 月 7 日 9:00-11:30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1 至 6 题、第 8 至 10 题为选择题,27 分;第 7 题,第11 至 22 题为非选择题,123 分。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第 1 至 6 题、第 8 至 10 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2、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 7 题、第 11 至 22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报负 贸然从事 剑出鞘 qio 如法炮制 poB.充其量 身材魁梧 独角戏 ju 人才济济 jC.有文采 初日曈曈 舞翩跹 xin 古刹钟声 chD.消防拴 幡然醒悟 踮脚尖 din 春风拂面 f正解:C(A, “报负”应为“抱负”;B,“角”应念 jio;D,“拴

3、”应为“栓”)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于有充足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处,有意无意地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B.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正解:B(“惊艳”是动词,义为“惊讶女性的美艳”,此处错用为形容词。)3.下列句子中,没有

4、语病的一项是A.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正解: A(B, “赢得”与“胜负”不搭配,应为“胜利”;C,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对于”,使后句缺主语;D,句式杂糅,“如果”改为“当”,或去掉“时”)4.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

5、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其妙的潜水船 鹦鹉螺号 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 史诗般的海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艘这样的奇妙的潜水船 是它发现了冰海沉船,激发大导演卡梅伦拍摄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 是它帮助美国海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不小心丢失的氢弹,避免了一次灾难。它的一生充满传奇。人类对深海的很多重大发现中都有它的身影。它就是深潜水器中的明星 阿尔文号(Alvin)载人潜水器。A.“ ” , 。 , :B. , : , :C. 、 。 ; D.( ) 、 : ; 正解:D(通过一、二处排除

6、 C,三处排除 A、B;第五处亦可排除 A、B)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 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 发短信拜年,平均 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 日的“异化”、 “空洞化” 、“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 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 续。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

7、、中秋等 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 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 的发展、城 乡的转变和洋节的 挤兑。在笔者看来, 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 ”,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 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并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的。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 化,越来越 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 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

8、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须 ,那么 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的丰富的民俗活动的, 这些节俗活动是 与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些民俗的讲究或者说生产生活的习俗紧密关联在一起,和 节气、 时令、气候、水土 这些 东西关联在一起,和祭祀、主导、祈祷、敬仰、吟诵等民俗事项关联在一起,有着 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日所承载的内涵和文化都在 发生变化。 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 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 对产 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

9、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 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的,是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 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 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所认 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我 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有删节)5.根据原文提供的内容,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10、3 分)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已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正解:D(“对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并不一定说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二者不是矛盾的。)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 分)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D.传

11、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正解:C(文章第二段: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7.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5 分)正解:(1)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2)看法:提高文化自觉,开展传统节日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开展新的接地气的民俗活动,增加传统节日新的文化内涵;比如重阳节可以组织全民登山运动,端午节社区组织全民参与的包粽子竞赛活动等。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

12、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 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伍员 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 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 举。 ”去郑而之许, 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 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

13、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 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 “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 乎?” 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 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子罕曰:“子以玉 为宝,我以不受 为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 抟黍矣;以和氏

14、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 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机:吉凶之兆。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正解:A,“则”意为“就,就会”。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

15、为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A. B. C. D. 正解:C,用均可排除。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至宝,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正解:D, 文章未从反面论证。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 分)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 分)译文: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关键处:“以为”,所字结构,判断句,之所以,乎)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 分)译文: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