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78352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近现代复习范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末考试中国音乐史与鉴赏复习范围一、填空:1、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是李映庚编写的军乐稿 。2、1881 年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通过完全聘用外籍人员来担任演奏员的方式,创建了一个管乐队,名为上海公共管乐队。3、19 世纪 80 年代后半叶,曾在清廷任职海关总税务司的罗伯特赫德爵士,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一个以招收中国年轻队员进行培训的小型管乐队,史称赫德乐队。4、在袁世凯建立的军乐队中,已开始聘用外籍教练,并以德籍的高斯达为总教练。5、学堂乐歌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开端。学堂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按曲填词,比如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等。6、沈心工被

2、李叔同誉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1902年,他在日本创办了一个类似音乐补习学校的组织,名叫音乐讲习会。他创作的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 。7、1903 年,匪石发表的中国音乐改良说 ,堪称中国近代音乐“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8、1904 年,曾志忞在日本发起组织了音乐社团亚雅音乐会。1905 年,他发表的音乐教育论是我国最早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他编译的乐典教科书是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他的和声略意是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此外,他还创建了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指挥、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9、

3、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以梅兰芳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 。10、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风靡南方,世称“麒派” 。11、富连成班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科班。12、1916 年,萧友梅以17 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一文通过答辩,获得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3、1934 年,王光祈以论中国的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最早在国外用音乐学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4、瞿秋白创作的赤潮曲 ,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之一。15、青主于 1920 年创作的大江东

4、去 ,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以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16、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将二胡带进北京大学的讲堂,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刘天华共创作了十首二胡曲,如病中吟 、 空山鸟语光明行 烛影摇红 良宵等。此外,刘天华还创作了三首琵琶曲改进操 虚籁 歌舞引 。17、民间艺人华彦钧传世的琵琶作品共有三首,即大浪淘沙 昭君出塞 龙船 。18、黎锦晖共创作了 12 部儿童歌舞剧,如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小小画家等。共创作了 24 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 、 老虎叫门 、蝴蝶姑娘等。19、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20、1934 年著名俄裔音乐家齐尔品

5、在中国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的征稿活动。21、贺绿汀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游击队歌 牧童短笛晚会 森吉德玛 嘉陵江上等。22、1936 年,江文也的管弦乐台湾舞曲在第 11 届奥林匹克艺术竞赛中获奖。23、20 世纪上半叶马思聪被誉为“中国的音乐神童” 。二、名词、简答与论述:1、学堂乐歌答:20 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里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

6、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代表作品如体操兵操 、 送别 、 游春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端。2、李叔同答:李叔同(18801942)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艺术教育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5 年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与音乐,1910 年归国后从事艺术教育,1918 年出家为僧,法名第 2 页 共 6 页“演音“,号”弘一“。一生在美术、音乐、书法、篆刻、戏剧、诗词和佛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李叔同一生编写了约 70

7、多首歌曲,如送别 西湖等。作品注重曲调的流畅优美,文辞的生动美丽,以及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他是强调学校歌曲必须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突出代表。不少歌曲还配以钢琴伴奏谱。他是我国最早采用西洋手法以及多声音乐写法的音乐家,其自作词曲的春游入选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李叔同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于 1906 年独自编印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3、大同演乐会答:这是我国当时规模较大、历史较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音乐社团。由郑觐文发起,成立于 1920年。该会的经常活动是向入会的会员进行音乐业务的指导和组

8、织不定期的公开演奏。培养了大量民乐人才,如卫仲乐、金祖礼等。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雅乐器的仿制,举办古乐器的陈列和展览,进行古乐的演奏和民乐合奏的实验。此外,还对部分民族乐器进行了改革实试验,先后制作了“二接笛” 、 “弓胡”等。4、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答:(1)成立于 1922 年 10 月,由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梅任主任。(2)该所的教学体制分本科、师范及选科三部分。本科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为目标,仅规定毕业标准,不规定毕业年限。师范科分甲乙两种。甲种主要为培养中学音乐教员,学习 4 年。乙种主要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员,规定学习 2 年。选科是任何满 13 岁的学生,缴纳规定的费

9、用后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入学的部分,也是入学学生最多的一种。(3)该所聘用了多位中外音乐教师,如萧友梅、杨仲子、刘天华、嘉祉等。(4)该所还附设一个不到 20 人的小型管弦乐队,其中大部分队员来自“赫德乐队” 。由萧友梅兼任指挥,并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 40 多次,用简陋的乐队先后举办了 27 次“大乐音乐会” ,给北京的音乐听众系统介绍了西欧古典、浪漫乐派的代表性交响音乐作品。(5)该所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如吴伯超、谭抒真、储师竹等。5、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答:管弦乐团。前身是 1881 年在上海租界内成立的铜管乐队上海公共乐队,1907 年扩充为管弦乐队。1919 年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接任指

10、挥,从欧洲招聘乐师,扩大规模、提高演奏水平,并更名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该乐队常与来上海演出的世界著名音乐家合作,规模和水平曾被誉为“远东第一” 。乐队成员都是外国人,服务对象也以居留上海的外国侨民为主。1927 年以后,开始吸收中国演奏家加入,如谭抒真、陈传熙等。抗日战争中上海沦陷,日本人接管乐团并改名为上海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上海市人民政府交响乐团,1956 年正式命名为上海交响乐团。6、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答:学堂乐歌是一种集体歌唱形式的歌,一般短小精悍,便于流行。1、学堂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文艺、现实主义的传统。从内容上看,学堂乐歌所表现的大多为富国强兵、学习科学、反对迷信

11、、妇女解放等内容,和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2、在音乐上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手法,直接大量引用了西洋或东洋的歌调。最初学堂乐歌的曲调多选用日本,后来以欧美曲调为多,而真正以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作品则很少。3、学堂乐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按曲填词”的创作方式。虽然学堂乐歌的曲调多选自国外,但这种填词方式本身却是对中国古代词调音乐“一曲多用”等形式的很好的继承。4、学堂乐歌在自身创作风格上也有差异,如沈心工的乐歌作品比较活泼、明朗,直接影响了原来中国群众歌曲的发展;而李叔同的乐歌作品比较含蓄、委婉,对原来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影响深远。7、萧友梅的音乐贡献。答:1、作为音乐教育家,它曾参加组建了我国早期的

12、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他除了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和负责大量的行政事务外,还组织演出、编写讲义、进行创作。1927 年他又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此后的十几年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办好学校上。萧友梅所做的一切,使国立音专成为当时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萧友梅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2、作为作曲家,萧友梅曾创作了许多种体裁的作品。主要有歌曲问 “五四”纪念爱国歌 ;合唱曲春江花月夜 ;大提琴曲秋思 ;钢琴曲哀悼引 ;新霓裳羽衣舞是我国第一首按西方模式所写的管弦乐曲;1920 年创

13、作的卿云歌成为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3、作为音乐理论家,他首次把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并作为音乐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介绍到中第 3 页 共 6 页国来;在对待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问题上,他认为必须“以西为师” ,用以改良国乐,使之达到世界音乐水平。8、五四时期关于如何建设我国新音乐文化有哪些不同认识?答:1、公开肯定西方音乐文化优于我国的传统“旧乐” ,明确提出“以西为师” 、包括走“西化”道路的主张,认为要改进我国的“旧乐” ,建立我国的“新乐” ,必须借助西方的经验。代表人物萧友梅、刘天华。2、少数音乐家公开认为,只有我国古代的“雅乐” ,才是值得提倡、值得发扬得中国“国乐” 。他

14、们不仅反对向西乐学习,而且还鄙视一切俗乐。代表人物王露。3、公开鼓吹应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他们认为当前我国应建立的新音乐“不是所谓国乐 ,而是世界普遍优美的音乐” ,因而他们认为“中国新音乐的建立,要全盘西化 使基础先立定,然后再创作新的中国音乐” 。代表人物青主。由此可见,当时我国音乐界大多数音乐家偏重于通过“以西为师”来建设我国新音乐文化的主张,只是其中稍有不同的侧重。9、聂耳的歌曲创作。答:(一)聂耳的歌曲创作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占较大比重。如大路歌 码头工人歌等,都表现了工人阶级肩负历史重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英雄形象。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中,能准确而深刻地反映我国工人阶级

15、形象的作曲家,聂耳是第一人。(二)爱国歌曲创作也是聂耳创作中影响较广的一部分,如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等,都具有号召性的音调和果敢的节奏,表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革命精神。(三)聂耳创作的另一部分是反映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不平,特别是描写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劳动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歌曲,如铁蹄下的歌女 梅娘曲等。(四)聂耳还写了多首著名的儿童歌曲,如卖报歌 雪花飞等,作品天真、开朗、活泼、真诚,富于形象性和接近于口语化。(五)聂耳的歌曲很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大胆地吸取了外国革命音乐因素,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突破了传统的、一般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创造性的探索了新的歌曲结构原则,即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一贯发展的原则。10、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特色。答:(一)在艺术成就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使人物形象性格化、戏剧化。(二)作曲家在创作中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并且还开始有意识地广泛吸取了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三)值得提出的是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创造性的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如主导主题的运用、和声、合唱、重唱和管弦乐队的运用等) ,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四)在内容上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