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367571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5 分,共 60 分)1人体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3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4关于大脑皮层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B记忆和学习功能是人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C各种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D若大脑皮层言语区中 S

2、区损坏,患者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5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6图示完成某神经活动的结构,正确的是()A若刺激 A 部位的皮肤,则兴奋在 B 处的传导速度比 F 处慢B若刺激 C 处细胞膜,则 D 处有反应C若刺激 D 处细胞膜,则 B 处有反应D若刺激 D 处细胞膜,则兴奋能通过 F 处传导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

3、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 MB 段距离长于 MC 段,在 M 处给以电刺激,在 B,C 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A不动B向左摆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9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10右图是兴奋在

4、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 D由、构成突触11下列结构中可以存在突触的是()一个神经元内脊髓大脑皮层树突轴突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A BC D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脑干D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不具调节作用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13 (8 分)下图为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 1 中有突触的部位是(填图中字母

5、) 。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作用。(2)图 2 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受到适当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 Na+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3)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出的毒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抑制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微量注射此毒素可以阻断,使肌肉松弛性麻痹而达到除皱的功效,这种毒素作用的位置是图 1 中(填图中字母)处。14

6、 (10 分)右图中有两个反射弧,其中膝跳反射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反射的效应器为屈肌。请回答:(1)图中所示两个反射弧的感受器都位于,在膝跳反射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称为该反射弧的。(2)图中一共有个神经元,其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有个突触结构。(3)在发生膝跳反射时,图中、突触处分别是(填“促进”或“抑制” )性突触。(4)图中膝跳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受,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5)若通过手术暴露出、三个手术位点,在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测到的动作电位峰值大小相比:(填“、” ) 。若该刺激引起伸肌收缩一次,能不能称为一次反射?。15 (8 分)图甲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

7、 、B、C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为微电流计,X、Y 为有关结构,图甲中的、微电流计两电极位置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1)甲图中 Y 表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2)在 C 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效应器引起的应答反应(属于/不属于)反射。(3)在静息状态下能测量到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是微电流计。(4)在 C 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微电流计中微电流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在 A 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微电流计中微电流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5)在微电流计两电极的中点 B 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微电流计指针(偏转/不偏转) ,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不偏转) ,效应器(会/不会)发生

8、应答反应。16 (14 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f 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 b 点,图中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 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融合,通过 A 细胞的_作用,进入突触间

9、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参考答案】一、1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膜两侧为外负内正。 )3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即从轴突传到细胞体,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即通过突触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突触内进行信号的传递,需借助神经递质这种化学信号来完成;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是氨基酸衍生类;神经递质出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 )4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5D(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刺激部位由原来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变为外负

10、内正的兴奋状态,在兴奋部位的两侧均形成局部电流,向轴突末梢和树突末梢进行双向传导。 )6D(A 为皮肤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D 为传出神经、E 为效应器(通常是肌肉或者腺体) 。反射弧的兴奋传导方向为 ABFDE,因此只要反射弧是完整的,刺激 C 处,则 D 处或者 F 处、E 处均会兴奋。若刺激 D 处,则 E 处会兴奋,但 F 或 B、A 处均不会兴奋,原因是 F 所指的结构是突触,该处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 处的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而 F 处的兴奋要通过突触传递,要经历神经递质的分泌及作用的延搁,速度较慢。 )7B(由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不可能

11、作用于突触前膜,不会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不会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如果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不会引起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综上所述,该药物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8D(刺激 M 点,信号先传至 C 点,电流表发生偏转;后传至 B 点,电流表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9B(麻醉剂使部分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中断,但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说明该麻醉剂阻断了该种神经递质,而对其他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没有效果。 )10C(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和之间单向传递。 )11A(

12、突触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形成的联系,有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等类型。 )12A(下丘脑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同时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对躯体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且受到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二、13 (1)B、C、D调控 (2)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3)兴奋的传递 D14 (1)伸肌 反射中枢 (2)4 2 (3)促进、促进、抑制 (4)受(5) 不能15 (1)感受器(2)不属于(3)(4)、(5)偏转不偏转会16 (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 3(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胞吐(5)兴奋或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