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66928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总标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伴我行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引用“我爸是李刚”这句网络媒体频率较高的话。设问:1、是否了解这句网络红语背后的真实故事?2、故事的结局如何?1、思考并回答 1、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有结局顺势过渡到本课的主题法不可违。一切藐视法律权威的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3、初步形成法不可违的认识活动一:第一步:以小梅同学收集的案例与资料让学生分享:1、孙兴吸毒2、娱乐明星高晓松酒驾3、大学生药家鑫撞人且杀人4、拾金而昧第二步:以小梅困惑求助的方式提出系列问题。1、你能告诉我,吸毒、醉驾、杀人、拾金而昧都是什么行为?2、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别呢?为什么?3、区别

2、罪与非罪的标准?4、如何区别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答小梅的困惑。1、学生了解图片背后的新闻案例。2、自主探究完成表格(见附学生探究记录卡)3、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4、对比表格中的违法类别回答教师提问。5、抢答1、这一活动通过鲜活的新闻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了解违法行为、区别违法行为的类别。掌握犯罪含义及特征的知识,了解刑法、刑罚的知识。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抽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知识抢答:进一步落实知识。4、通过总结表格强化知识,又由其共同点承担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法不可违的思想意识。懂得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第四步:知识抢

3、答。教师总结:无论是名人还是百姓,无论是以什么形式违法,都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如果我们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任重道远的话,那就至少我们不能违法,因为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活动二:你来当法官1、展示视频“两儿子为救母抢劫”2、提问:假如你是法官,你将怎么判决这两个孝子?理由是什么?教师总结:法院是否像同学的判决一样呢?带着问题来看看下一段视频。1、学生一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谈论交流。2、各组派代表发言以一个让小梅纠结的“孝子”违法的视频,激发学生思考探究欲望。从而能够在矛盾的争辩中做到既熟悉犯罪的有关知识。又能够形成犯罪必受惩罚的思想认识。活动三:1、展示“法院最终判决结果”的视频2、提出问题:(1)案例

4、中他需承担怎么的法律责任?为什么?(2)审判长的话给你怎样的启发?3、展示网友看法。教师总结:提倡、提醒、1、学生听取信息并提取有效信息。2、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与感受3、看网评受教育。让法官最后判决为学生的迷惑解疑。同时用网友和老师的总结教育学生“行孝也要守法” 。进一步升华犯罪必受惩罚,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的认识。提倡:我们要学习张氏兄弟优秀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提醒: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论你是像高晓松、孙兴一样名人还是普通百姓,也无论你是像药家鑫恶意违法,还是像张氏兄弟一样出于善意。违法必将受罚。如果说道德是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活动四:辨一辨:违法就是犯罪教师总结。找学生黑板写思路 落实基础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活动五: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