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66866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任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教学任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1.确定教学单元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由若干个单元构成的。数学教学任务分析,首先要确定单元,明确单元教学的任务。(1)单元的组织。数学课程的各个单元可以有这样三种关系: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如图 3.2)。课程单元 1 单元 2 单元 3 单元 单元 n图 3.2 相对独立的单元一个单元为另一单元的基础(如图 3.3)。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型的(如图 3.4)。课程 课程 单元 1 单元 2 单元 1 单元 2 单元 3 单元单元 3 单元 4 图 3.3 前后有联系的单元 图 3.4 综合型的单元了解各单元的关系,就能从总体上

2、合理安排和组织课程。相对独立的单元, 如:珠算乘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可以互换位置,编制教材和安排教学计划时,就要比较每一种安排的利弊,选择合理的方案。前一个单元为后一个单元的基础,教学顺序的安排就不能任意调换, 如: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就不能颠倒教学的顺序。对前后有联系的单元进行任务分析时,宜于从最终的任务着手分析, 便于掌握知识、技能之间的前后联系。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型的,如: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千克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分、秒,有些单元的教

3、学顺序可以调换,有些单元的教学顺序就不能任意调换。根据每册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一册教材各个单元的组织方式,为编制教材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2)任务的确定。单元确定后,就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的任务,即学生通过学习后,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一般一个单元完成一项主要学习任务。因此,任务分析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即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每个单元的主要任务又是由若干项子任务组成的,为此,就要根据单元教学的总目标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构成系统的各项子任务(图 3.5)。一个较大的单元,可以根据需要按各项子任务再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划分小单元的一般原则是根据任

4、务的性质,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一个单元解决一个任务,教学的时间为五、六节课左右,不宜过长,超过了人的记忆容量 72 个组块,不利于教学设计人员从整体思考各个环节的设计。1单元教学目标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3 任务 n任务 4 任务 5 图 3.5 单元教学任务其工作程序如图 3.6 所示。开始 列出工作的主要阶段(通过观察、查阅资料、采访等)列出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能不能没有完成了鉴别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列出特殊情况中的附加任务论证所列出内容的准确性结 束 图 3.6 确定任务的工作程序*例如,根据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如加减一位数和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不退位和退位等不

5、同类型, 可以列出它的主要学习任务。下面是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学习任务:主 要 阶 段 主 要 学 习 任 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能 否 将 某 些任 务 合 并 到 另 一 些任 务 中 去 ?进 一 步 分 析 , 列出 层 次 相 同 、 独立 的 工 作 任 务是 否 将各 阶 段 任 务 都列 出 了 ?对 下 一 阶段 任 务 作同 样 的 分析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6、退位减法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这样划分:主 要 阶 段 主 要 学 习 任 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同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但是,不论怎样划分阶段,任务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成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各种不同的组织方式中,有些学习任务可以根据任务的性质适当合并。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

7、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分别合并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样可以减少学习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单元确定后,哪些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一个教学的基本框架就形成了。(3)任务的分类。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就要区别各项学习任务的性质。按照加涅学习分类的理论,数学学习任务一般可分为言语信息, 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认知策略的学习,以及动作技能的学习。例如,“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智慧技能学习中的规则学习。 “角的认识”涉及以下几种学习类型。角的认识 概念学习角的大小 规则学习

8、角的度量 动作技能学习角的分类 概念学习角的和差 规则学习明确学习的类型,有助于分析学习的条件,掌握学习的方法。2.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单元教学任务明确后,就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列出一系列较具体的子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例如,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单元目标可以这样制定:课程目标:会计算和在 100 以内的加减法。单元目标:目标 1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目标 2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目标 3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目标 4 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目标 5 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

9、加法和退位减法。* 目标 6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目标 7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般小学教材将目标 6 和目标 7 安排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习时完成, “百以内数的3加减法”只要求完成前五项目标。)单元目标明确后,课程目标就具体了,任务分析也就有了方向。3.内容的评价单元目标确定后,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需要,就要通过目标与内容是否一致的检验,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以提高教学的效度。学习内容的评价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所选定的学习任务是否为实现课程总目标所必需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去?(

10、2)单元教学的各项任务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3)学生已掌握哪些内容?教学从哪里开始?评价的方法:主要通过向学科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获得需要修改、调整的意见。为此,教学设计者需要将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单元目标,按一定的顺序列出,并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从不同类型的学生处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对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说明。在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作出必要的增删和调整,使教学任务更符合数学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4.任务分析确定了与目标相符的内容后,就要对列出的学习任务逐项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一项进一步明确终点目

11、标和使能目标之间, 使能目标和使能目标之间联系的实质性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的原有起点为止。例如,对上述目标 7,教师要学会作如下的分析:从最终要“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入手想,学生要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需要掌握口算方法,即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进行计算。为此,学生就需要知道两位数的组成和会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此外, 还需要学生有记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即任务分析首先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

12、,并将分析结果列出结构层级表(如图 3.7)。终点目标 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如: 3728)使能目标 掌握口算方法: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记忆和处理数据(3728 转化为:37208) 的 能 力(记 忆 和 处 理 :57 8)会把两位数分解成 连加口算整十数和一位数 (把 28 分成 20 和 8) 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口 算 口 算 (3720) (57 8)图 3.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习结构表通过上述分析,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任务和教材的结构,也就比较明确了。同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关键是把它转化为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在口

13、算 37 加28 时,只要听到“加 20”就要能算出 57,这样再算 57 加 8 就方便了。由此可见采用什么口算方法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并可以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有视算的能力,而且要有听算的能力,才能具有在头脑中记忆和处理 57 加 8 的计算能力。这样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要求也就明确了。4通过对每一个目标的分析,从终点目标的分析得到一系列使能目标(达到终点目表的必要条件),也就能对教学的每一个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弄清了各项要素之间的联系后,就可以对有一定联系的学习任务用以下方法加以组织:(1)按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排列。数学教学内容组织的一

14、种方法,就是按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排列。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通过任务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和训练的系列: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口算 进位加法口 算为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准备(视算听算) (视算听算) 相同数 乘积加 乘加两步 连 加一位数计 算为学习乘法准备(如:888) (如:247) (如:384)图 3.8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和训练序列这样教学的目标也就能比较明确,每一环节的教学就能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训练时也就能做到重点的内容经常练,有难度的内容分散练。如:同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乘积加一位数(如:248)应比非乘积加一位数(如:238)

15、更需要熟练;在乘积加一位数中,进位的要比不进位的训练机会相应要多些;在所加上的一位数中,与相应计算中产生的进位数有关的计算应作较多的训练,如:249 在今后乘法计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不可能出现进位 9),可以少练。248 只有在学习乘法口诀时,需要作一定的练习。而 24 加上比 8 小的数,今后在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中经常会遇到,需要作重点的训练,才能为乘法计算打好基础。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学教学序列。(2)按先概念后规则的顺序排列。数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另一种方法,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顺序排列。按照加涅的学习层级累积理论,就是按辨别、概念、规则到高级规则的顺序排列。如,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学习,通过任务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条由概念到规则的教学序列:智慧技能终点目标 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规则)智慧技能使能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