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341397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摘 要】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的首位工作是防范控制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地治疗护理病人;治疗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殖菌;隔离病原菌而不是隔离病人,发生病原菌传播的根源不在病人而在医护人员【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 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

2、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itence 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通过对我科多重耐药菌病员的护理,让病员健康出院及控制病原菌的传播,现护理体会如下。【护理】1.1 严格管理、实行隔离措施 医院及各部门应做好 MDR 的管理及监控,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手段,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出现 MDR 的病人,实行区域隔离:尽量放置单间或进行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病人。不能将 MDR 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与有开放伤口、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或者有免疫功能抑制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

3、。标识明确:隔离病房应有蓝色“接触隔离”标识,患者戴蓝色腕带,并在病历封面贴蓝色“多重耐药菌提示”标识。合理安排诊疗工作:将诊疗护理工作放在每日诊疗护理活动的最后,最好每班专属诊疗护理人员。1.2 做好消毒隔离 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科室设立院感监督员,负责检查科室消毒隔离情况,发现问题或有违反操作规程情况及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脱手套、隔离衣后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天使用后严格消毒;病室定时开窗通风;

4、病人治愈或转出后,解除隔离,并对病室进行终末消毒。1.3 加强手卫生 在对病员实施护理诊疗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前后、摘手套后等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护理操作中可能接触 MDR 药菌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的伤口、黏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完成对 MDR 感染病人或者定植病人的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进行严格消毒双手。1.4 无菌技术操作护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

5、危险因素。1.5 严格执行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输液速度,如 3 h4 h 持续静脉输注,在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无药可用时,可使用 1 种接近耐药的低档抗生素药物连续24 h 输注,使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达到 100%。【小结】2.1 MDR 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此,医疗机构应针对 MDR 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 MDR 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 MDR 的传播。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发生 MDR 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