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理发的由来历史典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332320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月不理发的由来历史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月不理发的由来历史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月不理发的由来历史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月不理发的由来历史典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月不理发的由来 历史典故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 “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清军入关时,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顺治二年六月,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

2、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 。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在“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 ,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 ,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并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