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21305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2012级10-11学年(下)半期试题——语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南开中学初 2012 级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 二 三 四 五题号30 分 25 分 40 分 55 分 150 分得分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如同期待夏日的和风般,我们期待着你工整的字迹、整洁的卷面和精彩的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30 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解剖(pu) 文绉绉(zhu) 黝(yu)黑 脂粉奁(lin)B匿(n) 名 管束(sh) 长髯(rn) 锃(zng)亮C侏儒(r) 搓捻(nin) 繁衍(yn) 花团锦簇(c)D凛(ln)冽 稽(q)首酷 肖(x

2、io) 长吁(y)短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诘责 拖辞 油光可鉴 翻来覆去B广漠 宽恕 抑扬顿错 期期艾艾C睥睨 蜿蜒 粗制滥造 鞺鞺鞳鞳D迁徙 执拗 无可质疑 盛气凌人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 )(3 分)A这人做事总有些拖泥带水,在家又排行老二,所以人们送他一个外号二拖子。B春天里,草如茵,松如盖,高柳夹堤,莺啼蝶舞,真是美不胜收。C张一学习英语很吃力,看着那些自己无法拼读的单词和音标,他觉得不可名状。D这样的大会,没有人敢怠慢,大家都正襟危坐,等待主席发话。4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逐一改正。(4 分)山城重庆已经具有大约 2300 多年的文化积淀,

3、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很多具有历史遗迹的地方被无情的铲出。目前,重庆还有少量的东西带着历史的脉搏;然而它们在城市建设中苟延残喘,大有朝不保夕之势。大渝网发出倡议,督促重庆网友一起保护剩下来的“重庆记忆”。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我们的后代身为重庆人却无法铭记和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处词语赘余,修改意见:_处成分残缺,修改意见:_处搭配不当,修改意见:_处语序不当,修改意见:_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胡适在我的母亲中亲切回忆了自己的母亲,把她看作是人生的慈母、严父、恩师和严师。B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以托尔斯泰平庸的外貌,反衬其眼睛的糟美绝伦和灵魂的

4、高贵。C在雪这篇杂文中,鲁迅向人们展现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对于江南的雪,他是怀念的;而对于朔方的雪,他更加欣赏。D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内心独自。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深沉的现实指向和深刻的现实意义。6文学常识填空。(2 分)2(1)藤野先生节选自_ ,这部作品集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2)“海燕”是前苏联作家 _塑造的勇敢者形象,它象征着勇敢坚定、乐观自信、富于奉献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7阅读短文,概括哲理。(2 分)只有垃圾才进垃圾桶刚入大学那阵,班里有很多同学内心不平衡。有很多可以抱怨的理由。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是:一个师兄在火车上和一群人聊天,九个人问他上的是什么大学

5、,师兄如实告知后,九个人均表示不知道这所学校。上这样的学校,的确让很多人丧气。不少男生开始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聊天、打游戏,不知道一周上几节课。一个月后,鬓发微苍的辅导员在班会上说,从下个星期起,点名三次没到的学生期末不会有任何成绩。这意味着除了要交一笔可观的重修费外,还可能被勒令退学。有人冷笑,上这样的垃圾学校,就是认真听课又怎样。很多人在底下议论纷纷,附和声一片。许久许久,当所有的议论声平息了以后,辅导员心平气和地看着大家说:“世界是公平的,只有垃圾才会进垃圾桶。 ”到了下星期,没有一个任课老师用过点名册。整个教室里一直座无虚席。这世界没有谁真正想做垃圾。短文所蕴含的哲理是:_8生活中有

6、许多智慧,一些平常的事物往往蕴含丰富。请仿照下列示例,自选事物,创作一则。(3 分)示例一:气球看上去鼓鼓囊囊,却一戳就破。嘲讽那些虚有其表,却没有真本事,经不起考验的人示例二:麦穗是成熟的,越是颔首低眉。赞美有真才实学而又谦虚的人我的创作:_。 9综合性学习。(7 分)材料一:很多家庭形成的“非常 6+1”模式,使孩子变得娇气十足,依赖性强,不能承受丝毫压力。一些学校因为怕孩子受伤而不敢开设体育课,一些“好学生”根本听不得批评,一批就哭,再批就出走、失踪。在一些远足、穿越类的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中,中国孩子在体能、心理、团队意识等方面,与国外孩子形成了极大的差距。(摘自网络)材料二:相当长时间

7、以来。很多中国家长和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减负”、 “松绑”、 “让小学生多睡一会儿” 等呼声此起彼伏,更有人强调要时时告诉孩子“你真棒”。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放弃了严格的教育方式,在给孩子“快乐童年”的理论指导下,转向宽松甚至纵容的一面。( 摘自网络)材料三:我从来就不允许女儿涉足的事情: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在学校卖弄技艺;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摘自畅销书虎妈战歌 ,有改动。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社会问题

8、:_(2 分)(2)阅读材料二,请写出造成材料一中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_(2 分)(3)在主题班会上,请你针对材料三中“虎妈”的教育方式谈谈你的看法。(3 分)_二、文言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1 分)10默写填空。(1)金樽清酒斗十千,_。 行路难李白 )3(2) _,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_,_ 。( 终南别业王维)(4)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5)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_”为天下寒士祈福;范仲淹的“_,_”以天下苍生为己

9、任,先忧后乐;龚自珍的“_,_”也表现了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二)文言文积累与阅读(15 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敢于途,行者休于树

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乏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修也。11本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_,字_, “唐宋八大家”之一。(2 分)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B四 时 之 景 不 同至

11、若 春 和 景 明 有 亭 翼 然 临 于 泉 上 者临 溪 而 鱼C D前 者 呼 , 后 者 应杂 然 而 前 陈 者 往 来 而 不 绝 者雨 脚 如 麻 未 断 绝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1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再将“ 镜头”从局部移向全景,层层递进。B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刻画出各具特色的四时之景。C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这样的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也多

12、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D末段写“乐”,综合了自然和人事两种情趣,让人感受到不同的乐趣。15文中多次提到“太守之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_”,三是“_”。(2 分)16同是受贬谪之人,请比较本文作者与柳宗元思想态度的不同,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4示。(3 分)_三现代文阅读(40 分)(一)阅读消失的故乡 ,完成 1722 题。(22 分)消失的故乡谢冕这麈曾 经长满 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 过难 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 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我认 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 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 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 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 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 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