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8593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品德教案1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樊振忠 20170301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品德教案2第一单元1、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品德教案3态度: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知识: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二、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地貌的知识;收集有趣的中国

2、气候特点的资料。2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对中国地形图有什么了解?(生:有不同的颜色),你能说出有几种颜色吗?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吗?师:你听说过“地形” 这个词吗?你知道地形的分类吗?(地形: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你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吗?今天,我就一起去看看和地形地貌有关的知识第一课: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板书课题)(二)认识地形:1、出示图片: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每种地形都出示一个图,让学生对这几种地形有深刻印象。2、介绍有关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在我国所占比例。(学生知道的由学生介绍,师补充。

3、)3、师:谁能简单说说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写在书中)4、师:在中国地形图上,你能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吗?它属于什么地形?结合地形知识,你能简单说说自己的居住环境吗?(写在书中)5、交流:(引出我们生活环境的气候变化,为下一环节做铺垫。)(二)认识不同的自然环境:1、师:你们都收集了一些有关中国气候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介绍?教师着重介绍: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如:雾凇、冰雪等。2、阅读文章感受气候的美丽。(第 6、7 页)(三)森林里的故事:师:每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个地方都在发展和变化着。1、放录音: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2、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

4、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师: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识?(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3、听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 ,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4、讲一讲自己或者别人爱护动物或植物的故事。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品德教案45、要让家乡故事永远美好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四)游戏:师:有关地形的知识我们了解不少了。我们现在以这些知识进行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它和生活有关系。游戏对抗赛规则: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和这节课所学的地形、气候有关的知识;每首歌唱完之后要概括讲出你要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多为胜。(五)建立资料库:师:对于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我们都有了一

5、定的了解。我们把这些知识保存下来,怎么办?我们建立一个资料库行吗?师:你对资料库的建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说说看。组长负责收集意见,并在组内组织分工,充实我们的资料库。四、板书设计: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景观:冰、雪、雨、雾凇2、多种多样的住房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6、。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 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学习准备:1、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3、彩色笔。第一课时一、 导入猜谜语: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房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住房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我国多种多样的住房。(出示课题)二、新授1、 房屋的起源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久居野处,构木为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荒山野岭的山洞里和草窝树洞中。)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7、五年级品德教案5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砍伐树木,建筑上面有顶、四周有围挡的房子躲避风雨。)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出示教科书 12 页上的图片)从古人居住的山洞发展到我们现在居住的高楼大厦,由于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会“走”的房子大家来猜一猜会“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图中这位小朋友从服饰上你能不能看出他是哪个民族的?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把它画下来。(学生展示)为什么说蒙古包是会走的房子呢?这种住房说明什么呢?(图示)现在很多游牧民族都建立了定居点,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老人和孩子

8、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这种房子相似的还有什么样的?(藏族的帐篷、哈萨克的毡房)刚才了解的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在我国南方还有一种会走的房子,你知道是什么吗?(船)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成了必备的交通运输工具,为什么它也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呢?(学生回答)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住房,同学们谁的家住在平房里?说一说平房院落的布局?(北面、南面、西面都有房子,再有东房就是一个四合院了)二、新授1、老北京的四合院说到四合院,谁来说说四合院名字的由来?说到四合院,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图示、音乐),北京是古城,胡同里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四合院。说到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

9、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四合院的特点?(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邻里互助,相对封闭、安全,有利于阻挡北方的风沙,院落有利于晾晒粮食、储存农具。)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谁知道?(乔家大院、图示)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学生回答: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不同风格的住房,(出示图片教科书 16 页

10、)小组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并将结果在全班展示)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4、 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有着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图示)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品德教案6窑洞分布在哪?(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学生回答)说窑洞有着特殊含义,是因为陕西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农民走向胜利。(图示)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5、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住房条

11、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同学们说一说你家住房的变化。(填表)三、 小结:学生交流学习感受四、 作业:同学们想当设计师吗?请你们来设计未来的理想住房,比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3、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 知道车船的发明源自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适应的交通工具,说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车、船模型,彩色笔教师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地

12、形图、长江流域地图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1. 南北方不同的交通工具看图比较南北方的畜力和人力交通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交通工具一般在什么地区使用?为什么人们仍在使用这种比教落后的交通工具,他们有什么特点?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交通工具?哪些交通工具在家乡看不到?说出原因。在中国政区图上明确南北方的划分明确:南方船多原因是河多,水资源丰富,马车多在北方平原或草原地区使用方便。2. 船的发展小组讨论:船的发展过程。讨论:哪些仍在使用?今天的哪些交通工具由他们发展来的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资料,说明我国明朝造船业的发展。3. 自行车王国角色扮演:自行车与汽车的对话。辩论会:发展自行车还是轿车?人人拥有轿车

13、好吗?讨论会:轿车走进家庭的利与弊。船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骑自行车有什么好处。4、中华美食名扬天下【教学目标】 广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品德教案7(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2、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寻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三)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4、。2、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1、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的培养。2、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六、【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课前播放美食课前让学生欣赏。联系生活,导入话题。1、(课件:美食)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歌曲,看着这满眼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想要吃美食我们首先要了解美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美食名扬天下。揭示课题。(教学意图:视频导入,渲染气氛,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以儿童兴趣入手,以“吃”作为切入点,通过视觉盛宴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二)活动一:“美食侦探在行动”【过渡】年夜饭可以说是美食中的精华,请大家拿着你们年夜饭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代表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在全班展示一下。预设一:学生回答上来时的评价:(1、你的想法很独特,表达也很准确;2、你的声音很宏亮 3、你吃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问 4 、这是“一面百吃,百吃百味”呀!5、我们喜欢美食更喜欢亲人为做一起吃美食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难点引导】1、 饮食习惯和物产之间的关系出示物产分布图:请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