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308567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 2013 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精神,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需求牵引、核心突破、系统发展、军民结合”为原则,面向全球综合地球观测与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突破先进遥感器、定量遥感分析、高精度多模导航定位等核心关键技术,以提高精准测量和应用服务能力为目标,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为做好 2013年度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一、指南方向与内容1. 先进遥感技术1.1 基于碳

2、卫星的遥感定量监测应用技术研究针对将要发射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开展试验区载荷航空校飞综合实验、多源碳观测数据融合与同化技术研究以及碳核查技术研究,为全球二氧化碳科学试验卫星发射后尽快发挥效益奠定技术基础。下设 3 个研究方向。1.1.1 试验区碳卫星载荷航空校飞综合试验。(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000 万元)开展不少于 2 个试验区的碳卫星载荷航空校飞及其地基综合观测试验;实现高光谱航空校飞载荷的精确定标(误差 3%)、开发二氧化碳算法,进行产品精度检验(4ppm),形成标准数据与产品库。1.1.2 多源碳观测数据融合与同化技术研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000 万元)利用全

3、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结合大气输送模式开展星-机-地二氧化碳数据融合与同化技术研究,建立二氧化碳产品在线共享系统;待碳卫星发射后,利用碳卫星观测二氧化碳混合比数据形成全球二氧化碳源汇季节分布图和重点区域月分布图(空间分辨率 33 公里)。1.1.3 碳核查遥感技术体系研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开展区域碳排放评估和基于组织的碳核查等遥感技术体系研究,并开展典型示范应用。1.2 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二期)突破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定量遥感产品标准化生产、事件驱动与流程定制的运行服务体系等核心关键技术,构建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产品与技术服务平台,形成 80 种以上多尺度

4、、多时期的全球定量遥感产品规模化与自动化快速生产能力,实现定量遥感产品及服务的商业化运行。下设 5 个研究方向。1.2.1 星机地综合观测定量遥感融合处理与共性产品生产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500 万元)集成和突破卫星数据库分布式组网技术、多尺度遥感数据同化与真实性检验技术、面向应用的遥感数据融合处理与生成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星机地综合观测定量遥感数据融合处理与共性产品生产系统,连接 6 个以上卫星数据中心数据库群,实现 PB 级卫星遥感数据融合处理、产品生成与共享发布,形成40 种以上时空无缝的定量遥感共性产品生产能力(全球公里级、区域百米级、典型地区十米级)。1.2.2 典型应用

5、领域全球定量遥感产品生产体系(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2300 万元)基于定量遥感共性产品数据,研发面向全球林业、农业、矿产、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定量遥感专题产品生产系统,形成 20 种以上多尺度、多时期典型应用领域定量遥感专题产品生产能力,以及 20 种以上生态环境要素监测与验证能力(全球 1000 米尺度,全球变化敏感区和全国 30 米尺度)。1.2.3 综合定量遥感产品服务规范及运营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2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制定综合定量遥感产品按需定制服务流程,开展技术与服务规范研究,研建以企业为运行主体的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产品与运营系统,实现事件驱动的智能适配服务,

6、具备 TB 级日处理、200 个任务并行处理及在线服务能力。1.3 无人机遥感安全检测技术与网络示范体系研究针对我国无人机应用快速发展面临的飞行作业安全管理迫切需求,在“十一五”无人机遥感验证场成果基础上,重点研究无人机平台安全性能、通信与控制系统可靠性、飞行品质等外场在线检测和评估技术,建立国际先进水平、军民共用的无人机遥感安全检测技术系统,开展无人机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初步构建社会化无人机遥感网络示范体系。下设 5 个研究方向。1.3.1 无人机遥感平台安全检测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研究无人机飞行平台的结构安全、动力性能、导航定位精度、飞控性能、故障诊断与预警等全系

7、统动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制无人机遥感平台飞行安全外场在线综合检测系统和设备。1.3.2 无人机遥感系统测控可靠性评估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000 万元)研究不同工况和环境下,无人机遥感系统测控和数传链路的安全可用性、抗电磁干扰性、控制有效性的动态综合检测技术,研制无人机遥感测控可靠性外场动态检测系统和相关设备。1.3.3 遥感载荷性能与数据质量检测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000 万元)重点开展不同飞行平台和测控方式下的遥感作业载荷适用性分析、高精度装配与激光测量、高精度稳定平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设备研制。基于本领域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研制、集成星机地一体化遥感载荷性能与数据质

8、量检测系统。1.3.4 无人机遥感系统安全检测标准与业务运行体系。(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深入分析国际航空器飞行安全标准和我国空域管理法规,研究适用于无人机遥感飞行的安全检测程序与规范,符合军民共用要求的飞行安全技术标准和飞行应急处置规范;研究无人机安全性能检测系统运行机制,集成其它课题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国无人机遥感系统安全检测业务运行体系,形成无人机全系统和全链路检测的能力。1.3.5 无人机遥感网络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20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机动的应用能力,面向构建全国无人机遥感网络的目标,开展无人机资源规划、运行管理

9、机制、组网技术等研究,构建具备无人机网络资源快速配置、指挥调度和管理功能的空间信息综合管理和展示平台,初步构建不少于 5 个节点的社会化无人机遥感网络示范体系。1.4 先进微波成像技术1.4.1 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的先进微波成像技术研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体制带来的模式单一、核心指标已接近极限等瓶颈问题,研发具有同时多模式工作能力与宽测绘带的新体制 MIMO-SAR 系统技术,解决 MIMO 多维信号波形设计与产生、MIMO 天线一体化快速波控、MIMO-SAR 多通道重建成像等关键技术,完成原理验证系统研制与飞行验证。2.

10、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1 全球空间信息关联更新与主动服务系统(二期)针对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全球空间信息及其产品的巨大需求,着力突破全球空间信息产品快速生成及其主动服务的系列核心技术,以自主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为支撑,集成“十二五”已立项支持的“全球空间信息关联更新与主动服务系统”项目(一期)成果,构建全球统一时空框架下的空间信息与知识公众服务的业务化运行系统,形成拥有千万级用户群的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具备在移动互联网上服务的能力。下设 3 个研究方向。2.1.1 全球空间信息产品生成技术与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000 万元)针对我国全球空间信息产品缺乏的实际问题,突破多尺度、多主题、时空动

11、态的全球空间信息集成、融合与标准化生成等核心技术,建立我国自主的全球空间信息产品快速生成工厂,建成全球统一时空框架、影像分辨率达到 5 米的全球空间信息产品系统,并开展业务化运行服务。2.1.2 全球动态异构空间信息协同标绘与空间知识服务。(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针对海量动态空间信息集成分析与知识服务的需求,研究海量空间信息动态接入与全球协同标绘、多尺度空间数据内容整合与实时制图、面向主题和区域的空间数据挖掘与热点图文生成等技术方法,构建空间分析云计算模型,研发空间信息分析服务中间件。2.1.3 全球空间信息公众服务规范及商业化运营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

12、元、具备大型互联网运营和大众运行服务能力的企业牵头申报)针对海量、多类型、多尺度的全球空间信息业务化服务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突破巨量用户并发访问、基于内容的空间信息服务等核心技术,开展服务规范和运营模式研究,研发全球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在互联网上建成自主体系的全球空间信息知识化公众服务业务系统,实现千万级用户的业务化运行服务,具备在移动互联网上服务的能力。2.2 城市运行的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系统针对城市空间信息难以互联、互通、互用、无法实现综合运行管理等限制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着力突破城市地理空间特征与语义统一表达、多源异构信息的实时接入与动态加载等核心技术,研发国际领先的城市时空动态

13、信息管理与分析综合技术平台,并进行典型试验验证。下设 2 个研究方向。2.2.1 统一时空体系下的多源信息实时接入与异构信息自主加载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研究和制定统一时空体系下的城市多种类型空间信息接入与加载的规范标准,突破多传感器信息的实时接入与空间关联、多源异构信息的自主加载与内容融合、时空信息管理与更新等核心技术,研发支撑城市综合管理的时空信息实时接入、动态加载与综合集成技术平台。2.2.2 城市复杂时空数据集成分析与空间决策模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1000 万元)面向城市应急响应、市政管理等实际应用需求,突破城市异构时空数据的空间整合与智能分析、面向

14、多层次与多主题的空间决策分析等核心技术,研发自主的智慧城市时空数据集成分析与决策模拟技术平台,并进行典型试验验证。3.导航定位技术3.1 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二期)面向北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突破城区室内外无缝定位信号体制与导航电文技术、互联网位置信息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全息位置地图制图体系,构建特大城市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和 B2B 智能位置服务平台,并开展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与主动交通安全应用示范。下设 6 个研究方向。3.1.1 特大城市室内外无缝定位信号体制与系统构建。(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900 万元)研究基于北斗、WiFi 等室内外定位技术,研制城

15、市区域室内外无缝定位信号体制与导航电文协议,研发城市室内定位数据解算系统,构建特大城市室内外定位系统(室内定位覆盖中心城区面积大于 1000km2,定位精度优于 5m,无缝定位系统延迟优于 100ms)。3.1.2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800 万元)研究位置信息的时空粒度、表达尺度及其变化的转换模型,制定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形成标准规范;研究全息位置地图数据获取方式、流程,研发异构数据和深度内容信息的统一建模工具,研制全息地图的快速制图系统(全息位置地图动态生成效率达到秒级)。3.1.3 基于互联网迭加协议的全息位置地图汇集融合技术。(前

16、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8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研究基于互联网迭加协议的各类位置地图数据汇集与融合、网络环境下位置地图要素变化发现与差分式快速更新、室内数据采集等技术;研究大规模全息位置地图数据仓库管理技术,构建数据仓库;建立室内外城市全息位置地图示范(具备千万量级兴趣数据规模,支持不少于 5 种语义类型位置信息的迭加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接入),提供互联网服务。3.1.4 特大城市云架构智能位置服务平台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9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依托城市室内定位数据解算中心,研究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构建终端中心服务开发商的电信级智能位置服务平台(吞吐率每秒 600000 次以上,基于平台的服务开发商数量不少于 100 个),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 B2B 商业化服务。3.1.5 基于位置标识的社会网络(LBSN)构建与在线信息服务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 800 万元、企业牵头申报)针对公众对于位置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突破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