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307124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源性肝脏疾病与防治1、治疗前无肝损害或肝损害不明显,治疗后出现肝损害,支持药源性肝损害的证据是( ) A、治疗后原发疾病加重,伴肝损害B、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害减轻C、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害不好转D、血清 -GT 明显升高, AST/ALT 升高 2、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肝脏疾病的影响因素( ) A、性别和年龄B、原发病的影响C、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D、药物疗程、剂量和给药方式 3、人体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 ) A、十二指肠B、肝脏C、胰腺D、胃脏 4、对于药源性肝损害病人,应给予( )的饮食 A、低热量、低蛋白和低脂B、低热量、高蛋白和低脂C、高热量、低蛋白和低脂D、高热量、高蛋白和

2、低脂 5、根据病理变化分型,药源性肝脏疾病不包括( ) A、肝细胞型B、肝内淤胆型C、肝外淤胆型D、肿瘤型 6、药源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 A、血清转氨酶增高 B、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C、白蛋白增多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7、对于以过敏反应为主的药源性肝病,药物接触史一般为( ) A、4 周以内B、46 周C、68 周D、2 月以上 8、治疗药物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的首选药是( ) A、甘草酸二胺B、多烯磷脂酰胆碱C、熊去氧胆酸D、门冬氨酸钾镁 9、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源性肝病的特点是( ) A、主要表现有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增加和瘙痒B、肝功能一般不能恢复C、大多数病人出现胆管消失

3、并伴慢性进展性过程D、常见胆管损害不可逆而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10、确诊药源性肝脏疾病后,应立即( ) A、停用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或可疑药物B、使用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C、使用护肝药物D、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药源性血糖异常与防治1、下列哪项不是血糖的来源() A、食物糖B、肝(肌)糖原C、脂肪和氨基酸D、非糖物质 2、下列关于药源性低血糖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药源性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脑功能障碍;血糖低于 2.78mmol/LB、药源性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是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C、不同药物致低血糖症状不同,主要表现在致病程度的差别D、对于一些

4、老年病人经常发生 “无症状低血糖” ,因为老年病人的 受体数目下调,同时神经兴奋的阈值是升高的,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即使有了器官的损害,他们却不一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3、下列哪项药物()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A、水杨酸类药B、NSAIDsC、奎宁和奎尼丁D、糖皮质激素 4、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高血糖的危害() A、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属于除了 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之外的其他特殊类型B、长期高血糖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C、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D、严重时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5、关于正常人血糖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 4.4-6.1mmol/L(

5、80-110mg/dL)B、正常的非空腹血糖浓度是 4.4-11.1mmol/L(80-200mg/dL )C、正常的非空腹血糖浓度是 4.4-7.8mmol/L(80-140mg/dL)D、正常人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调节糖代谢的机制,在一次性食入大量的葡萄糖以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和持续升高 6、关于水杨酸类药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以 10 岁以下小儿多见B、对糖尿病患者或有肝肾功能障碍的非糖尿病患者,单用此药也可发生致命性低血糖昏迷C、可能与降低肝糖原的生成和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D、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由于两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可以竞争性的结

6、合血浆蛋白,而将游离药物置换出来。因此可能增强彼此的药效,比较典型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和保泰松 7、下列关于药源性高血糖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药源性高血糖是指应用某些药物的时候,非糖尿病或者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多次出现空腹血糖7.8mmol/L,伴或不伴有糖尿病的临床症状B、多数的药源性高血糖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偶然可致酮症酸中毒等急症C、药源性高血糖的临床表现不如低血糖时那么明显,有时根本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在常规血糖监测的时候发现有血糖增高的现象,部分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D、部分男性还可出现皮肤搔痒、阳萎,女性出现外阴搔痒、月经失调、性欲减退、便秘等 8、下列哪项不是类固醇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7、 A、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原有糖尿病倾向B、40 岁以上女性C、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人群,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源性疾病,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D、肝脏病或血液病患者 9、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细胞B、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C、加快糖的有氧氧化D、抑制肝内糖异生,增加脂肪动员 10、关于药源性血糖异常的防治,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治疗为主,对于不得不应用有关药物的人群,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糖B、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C、对特殊人群做到个体化用药,比如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或者是老年病人应当适当调整给药剂量

8、或者给药间隔D、出现严重的血糖异常后,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如确实需继续用药,应根据药物特点谨慎用药或更换类似药物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与防治1、关于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或者确诊粒细胞缺乏,应该立即停用可疑的致病药物,同时所有其他非绝对必用的药物也应该尽可能的停用B、对于病情较轻,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介于 20004000/mm3 的患者,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多可迅速恢复。可选用 1-2 种升白药物, ,如利血生 20mg、鲨肝醇 100mg 或升白安400mg,均为每日 3 次口服C、由于免疫学机制而致大量粒细胞

9、迅速破坏者,起病急剧,病情较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常低于 2000/mm3,感染是主要致死原因,应控制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骨髓移植 2、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A、中毒学说强调药物直接作用于骨髓、影响细胞代谢,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常见的有抗肿瘤药物氯丙嗪等B、过敏学说,是指由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致的,药物对血细胞是无毒的,而在某些对该药过敏者,即使常规剂量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C、免疫学说是指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在敏感者体内,即白细胞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白细胞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或溶解,因此使白细胞减少D、非免疫性

10、粒细胞减少,指药物对粒细胞有直接的破坏作用,用于中和肝素抗凝作用的硫酸鱼精蛋白可与肝素形成复合物,而对粒细胞起直接的破坏作用 3、关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血液学特点是周围血中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变化B、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减少症一般起病比较缓慢,症状相对比较轻,临床上常见纳差、心悸、头晕、乏力、低热、咽喉炎等C、粒细胞缺乏症起病通常比较急,全身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在出现乏力、头晕、咽疼等前躯症状后很快出现寒战、高热、出血、头疼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D、可能出现感染,病情恶化,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 4、关于药源性血

11、液系统疾病的特点,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一种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血液病B、同一种血液疾病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药物引起C、致病药物之间不能存在交叉反应D、致病药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 5、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A、粒细胞增多症B、血小板减少症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 6、依据不良反应的类型不同,各种剂量与疗程均可以引起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给药时间与药源性血液系统发作时间不定。下列哪种情况()一般不是短期给药就发病的 A、药源性粒细胞减少B、药源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超敏感性血液系统疾病 7、粒细胞缺乏症是由药物引起的,成人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

12、) A、4.010 的 9 次方/LB、2.010 的 9 次方/LC、1.010 的 9 次方/LD、0.510 的 9 次方/L 8、关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轻度患者停用影响功能的血小板药物B、严重患者,血小板C、严重患者,对症处理,如咳嗽给予有效的镇咳剂,便秘给予适当的缓泻剂,以避免颅内压一过性增高而导致颅内出血D、严重患者,忌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以防止出血加剧。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载体抗炎药应该禁用 9、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因为某些药物致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 的 9 次方/L 诊

13、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A、30010 的 9 次方/LB、20010 的 9 次方/LC、10010 的 9 次方/LD、5010 的 9 次方/L 10、导致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中,那种占首位() A、甲巯咪唑B、H2 受体阻滞剂C、解热镇痛药D、抗生素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中药药源性疾病与防治1、中药药源性疾病是指出现在哪些过程中的疾病() A、诊断B、治疗C、预防D、以上皆是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 本草纲目B、 新修本草C、 神农本草经D、 皇帝内经 3、下列易诱发变态反应的中药是() A、苦杏仁B、甘草C、人参D、僵蚕 4、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包括()

14、A、A 型中药不良反应B、中毒型C、误服型D、相畏型 5、提出药物配伍的七情理论的是() A、 本草纲目B、 新修本草C、 神农本草经D、 皇帝内经 6、关于 B 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不耐受性B、特异质性C、变态反应性D、首剂综合症 7、不属于 A 型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是() A、作用增强性B、不耐受性C、副作用性D、毒性 8、关于中药药源性疾病治疗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B、及时停药C、密切观察D、为防止发生交叉反应,尽量避免西药治疗 9、关于 B 型药物不良反应不正确的是() A、不可预测性B、所占药源性疾病的 60%左右C、发生率较低D、死亡率较高 10、属于中药药源性疾病发生中药物因素的是() A、品种混淆B、炮制不当C、毒性成分D、误用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