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415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语文之古诗古文1春之古韵(这三首诗均体现了诗人在感受美好春景时喜悦的心情)(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 (拟人)当春乃发生。 应时而来:可喜随风潜入夜, (拟人)润物细无声。 悄然生然:可喜野径云俱黑, (衬托,对比)江船火独明。 丽意正浓:可喜晓看红湿处, (联想)花重锦官城。 雨后晨妆:可喜结构:虚实结合(实 虚)时间的跨度(夜晚 早晨)景物变化(雨 花)春雨特点:1.细密 2 柔和 3 绵长(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足移视迁,即景寓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 近视水面初平云脚低。 远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远视(对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2、,绿杨阴里白沙堤。中心:表现了作者流连忘返在西湖早春风光中无比喜悦的感觉。(3)江南春(杜牧) (思接千接,视通万里) (虚实结合)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光无限 写景:春光无限水村山郭酒旗风。 范围大是虚指 (空间)南朝四百八十寺, 惆怅多少楼台烟雨中。 吊右:人事变迁(时间)神圣,神秘 写景抒情中心:作者对春的喜爱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三黄鹤楼(崔颢) (怀旧抒情诗)昔人已乘黄鹤去, 借神话传说此地空余黄鹤楼。 引出下文黄鹤一去不复返,俯视(对偶)环视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景色芳草萋萋鹦鹉洲。 繁荣景象日暮乡关何处是, 思

3、念家乡烟波江上使人愁。 思乡之情中心: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海。4山居秋暝(王维)自然的美 空山新雨后,(对美景的喜 天气晚来秋。 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 用松树衬托出明月的浩瀚(静)清泉石上流。 清澈(动) 颜色层次分明人物美(对春 竹喧归浣女, 略显喧哗的喜爱留恋) 莲动下渔舟。 衬托出浣女的快乐,美丽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过故人庄(孟浩然) (田园诗代表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时间,季节,气候(概述)希望自己能洁身自好(远离官场的世俗态度)起因(激动,喜悦,期待)村口与村外的景物(心胸开阔)开轩面场圃

4、,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心:田园风光,农家淳朴好客的态度,抒发了一种友情6李白诗二首(1)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肯定)祝福,友情不变落日故人情。 对友情的执着(宽广的心胸)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中心:对友人的恋恋不舍,对友情的执着,对朋友的担忧与祝福,对离别的悲伤。(2)月下独酌(以寂寞为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寂寞(惆怅)担忧动作描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中的人,月下人影以及自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

5、汉。 李白的愿望:情意相通的友情中心:宁愿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特色:一波三折,曲径通幽7 论语八则(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按时加以巩固,这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学习态度)时:按时;习:实习,温习;不亦:这不是;说:通“悦” ,高兴,快乐;知:了解;愠:怨恨,生气;(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表现。 豪迈(在苦中作乐,自娱自乐)

6、知:通“智” ,聪明。(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 (递进,由浅入深)好:喜爱,爱好;者:.的人;乐:以.为乐(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取长补短)焉:这里面;择:选择;从:跟从(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做自己与他人的老师。 温:温习;故:旧的;新:新的(体会知识) ;可:可以;以;用.为:做(

7、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之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学习不畏惧,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然:这;后:之后;后:最后;凋:凋谢。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追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追求速度,就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欲:追求;见:贪图;达:达到,达成;则:就(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 (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 (与其这样) ,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学与思的关系) 尝:曾经;食:吃;寑:睡觉;以:用来;益:好处课外连接: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

8、,成为了儒家的重要经典,属于录体散文,有 20 篇孔子言行的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8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1.孟 子 曰:“天 时 不 如 地 利 ,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 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得人心、上下团结。 ” 天时: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 形;人和”是指得人心,夫上下团结。2.三里之城,七 里 之 郭 ,环 而攻之而不胜。(比如有一座)方圆三里的城, (它的)外城墙有七里, (敌人)包围并且攻打(它)却不能够胜利。郭:外城;环:围;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9、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敌人能)包围它并且攻打,必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没有胜利的原因,这是因为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夫:发语词 4.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 革 非不坚利也,米 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又比如有一座城)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士兵们的)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锐利和坚固,粮食不是不足够(守城) ;守城的士兵抛弃了城池而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池:护城河。 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 革:盔甲。委:抛弃。去;离开 。5.故 曰:“域 民 不以封 疆 之 界 ,固 国

10、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仅用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用山河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和坚固) 。故:所以。域:限制、管理。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固:巩固。威:建立威信。6.得 道 者 多 助 , 失 道 者 寡 助 。得到治国之道,施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治国之道,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道:道义。7.寡 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 至 ,天下顺 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百姓都会服从他。之至:达到极点;亲戚:内亲外戚;畔 : 同 “叛 ”, 背 叛 ; 顺 : 顺从

11、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用全天下人都顺从的人去攻打连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是胜利的了。 ”中心:施仁政,得民心。民本主义:民为贵,社稷次也,君为轻,(关键:人和)写作手法:正反对比论证层次:层进式;修辞手法:排比。9 吕氏春秋两则(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1)引婴投江 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有个从江上经过的人,看见有个人正拉着婴儿想把他扔进江里去。于:从;欲:想2.婴儿啼。婴儿放声大哭。3.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这个人就问他(原因) ,那人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善于游泳。

12、”故:原因;善:善于4.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即使婴儿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岂:难道,怎么;遽:就,遂5.以此任物,亦必悖矣。用这样的方法处理事情,也一定是荒谬的。任:处理;悖:荒谬。中心: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处理和决定变化的事物。(2)刻舟求剑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涉:渡;遽:急忙,快;契:用刀刻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止以后(到岸了) ,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求:寻找3.舟

13、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还留在原地,像这样去找剑的话,不也是令人疑惑的吗?中心: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去解决。要在事情的改变时而改变方法。10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 ,后人把晏子的故事记载,是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1.晏子将使楚。晏子将要出使楚国。使:出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楚王听说了,对两旁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闻:听说;习:善于;辞:辞令;3.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现在他将要来(楚国) ,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方:将要;辱:羞辱4.左右对曰:“为其来也,

14、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两旁的大臣回答说:“在晏子来的时候,我请求绑一个人,从楚王您面前经过,这时,您就问:他是什么人? 我们便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您问: 他犯了什么罪? 我们就回答说: 他犯了偷窃罪。 ” 为:于;缚:捆绑;为:这是5.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美酒。至:到了6.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当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酣:正高兴时;诣:到。7.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楚王问道:“他是什么人?”曷:同“何”8.对曰:“齐人也,坐盗。 ” 侍卫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 9.王

15、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擅长偷东西吗?” 固:本来10.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南就是橘子,长到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相像,它们结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避席:离开座位;为:就是;徒:只;仅仅;其:它们的(指橘与枳)实:果实11.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的缘故造成的。所以:.的原因;然:这;异:不一样。1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会偷盗,可是到了楚国却都成了偷窃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