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0570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5亲爱的爸爸妈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亲爱的爸爸妈妈晨读积累 战争和平1.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 亚里士多德2.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富兰克林3.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4. 赢得战争只不过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罗勃朗宁教学目标1. 学习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组织材料。2. 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内涵。3. 明确各国人民反战,求和平的心灵追求。学习重点难点1. 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体会战争的罪恶,树立和平信念。2. 揣摩文章关键语句深入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学法指导首先快速诵读,筛选要点,发现让自己感触最深的细节,然后精读品味这些细节,深入理解文章

2、。一、预习导学1. 积累字词(1)查字典,认识生字词。肃穆(s m) 荒谬(mi) 憧憬(chng jng) 呵护(h)杀戮(l) 悼念(do) 屹立(y) 蜿蜒(w n yn) 聂华苓(l ng)(2)理解下列词语含义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 。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荒谬:极端错误,非常地不合情理。 朝圣: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2. 了解写作背景1988 年 10 月 21 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47 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 7000 多人,其中包括 300 多个孩子,47 年来,南斯拉夫人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 1945 年起每年 10

3、月 21 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3. 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文章四个片断。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景复述略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4. 文章有一句话非常精练地概括了这篇课文内容,表达了作家们心里极其复杂的感受,请找出并谈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而南斯拉夫们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是真实的,而 47 年前纳

4、粹认为种族有优劣,又是何等荒谬。5. 将文章标题改成“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 ,突出了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二、学习研讨(一)导入由六一儿童节由来导入文章,1942. 6 德国枪杀捷克一个村子的 16 岁以上男性公民,活埋了妇女和儿童。(二)整体感知1. 正文前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这是全文的引子,点睛之笔。从萨特话里可看到克拉库耶伐克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2. 引言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哪些句子体

5、现了“沉重”和“美丽”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 7000 多名被残杀的人。 “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现的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三)研读探究1. 细读词句(1)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在写天气吗?这里不仅仅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 “天地亦与人同哀” 。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2) “他们杀害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善良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

6、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法西斯的愤慨控诉。法西斯对天真单纯、弱小的孩子也举起了屠刀,让我们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3)联系下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2. 阅读“引文”与“正文”(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歌唱孩子的可爱与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

7、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发出警告: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3)正文和引文有什么关系?“引文”是纯客观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3. 品读主题(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态度有何不同?西德作家为什么会被人们谅解?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明赫白反省本国侵略罪行,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2)本文主要表现什么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3)关注历史,请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

8、杀,关注时事,留意一下日本军国主义者篡改历史的举动,谈谈你的看法。三、巩固延伸(一)类文阅读人的光芒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G 大调第七交响曲 ,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别名叫列宁格勒交响曲 ,那是作曲家在 1941 年题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的列宁格勒城。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大辉煌奇迹,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 900 天,几乎弹尽粮绝,但全城的人宁死不屈,一直坚持到胜利之夜。在莫斯科胜利广场的纪念馆里,大型的壁画、瓦砾、旧枪弹一批战争遗物逼真地再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场面:黑压压的乌云,满天弥漫的浓厚黑烟、喷出火舌的枪炮、被故人炮火击毁

9、的建筑物,街头的陈尸,被战争烈焰烧焦的树的断身战争的残酷、压抑,牺牲及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狰狞气氛是处在和平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承受、不可想想的。有一排塑像可以传神地体现战争对人的摧残:一群身姿优美的人渐渐变形,柔软的线条变得笔直,再慢慢变得僵硬、锋利,最后,有关肉身的线条统统消失,人变形为石头一块一块的嶙峋之石。然而,发生在列宁格勒的反法西斯之战却从另一个角度颂扬了受战争摧残的人民:人心不泯,坚强高贵。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岿然不动,敌军见久攻不下,就将其团团围住,切断外界弹药、口粮供给及与外界的一切运输、联络。意欲让这座孤城变为死城。整整 900 天,这个被战火毁得千疮百孔的城市破败

10、不堪,食品紧缺,每一户一天只能得到 125 克黑面包的供应。满城都是蜷着身子的饥饿的人们;没有取暖的东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有个年轻女子拖着个小棺材在街头踯躅,棺材里躺着她病死的孩子,可臭,没走多久,女子便冻僵在路边。我永远难忘陈设于墙上的那些启事,那都是列宁格勒人在当时贴出的:卖首饰,卖房屋,卖值钱的家什,只为换取若千口粮和棉毯。人们力图活下去,力图抗争所处的逆境。在那样巨大、危急的战争阴影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仍没有效弃正常的有尊严的精神生活:剧院每天夜里开演,剧照贴在大街小巷,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不间断最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列宁格勒的小女孩丹娘萨维契夫,一个小学生。A 原本

11、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战争来了,她成了一个长着忧郁的大眼晴、头发由于营不良而变得枯黄的战争儿童。她天天写日记,从不间断,慢慢地、执拗地记着法西斯的罪恶。丹娘萨维契夫用她的小手写出了稚嫩的字迹:1 月 25 日,爷爷死了;2月 3 日,伯伯死了;3 月 1 日,妈妈死了她记着亲人们一个个地逝去的日子以及他们的死法,每天每天,从不辍笔。后来,亲人们全死了,全存于她的日记里,她把他们好好地藏在里面。再后来,她的日记中断了,如同一段曲子,奏着奏着,突然停息了,那是因为,她也死了。 B 小姑娘丹娘 萨维契夫弱小的不屈的灵魂发出了熠熠光芒。她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使每一个对战争心怀软弱的人陡生了几许豪气

12、。 C 1. 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放回原文中去,应放A、B、 C 三处中的 C 处。她让人明白,人们不要战争,但不怕战争,人的光芒最终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包括战争。2. 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 900 天。900 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述?请写出一种有关 900 天的表述形式。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三个轮回的冬季3. 为了颂扬饱受战争摧残的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整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四个典型事例。事例一: 一个年轻的女子拖着她病死的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 事例二: 列宁格勒人在墙上张贴换取口粮和棉毯的启事。 事例三: 战争中,剧院天天开演,学校准

13、时开学。 事例四: 小女孩丹娘用日记记录亲的相继死去的事实。 4. 文章题为“人的光芒” ,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人的光芒” 。“人的光芒”指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5.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起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用 2030 个字写出来。略(二)课外阅读1945 年 8 月 6 日,美军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用原子弹去杀伤大量和平人民,这是大家反对的。但是,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

14、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损失。但二次大战之后,日本抓住这颗原子弹大做文章,首先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样,一说二战,先说广岛,却把自己在二战中的侵略暴行掩盖起来了。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日本空军所犯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的。1939 年5 月 3 日和 4 日对重庆的大轰炸,我是亲身经历的。日军投下了无数燃烧弹,重庆全市陷入火海中,而且水管被炸断了,无法救火,伤亡在万人左右。其后,日军又对重庆采取了“ 疲劳轰炸 ”的办法,即日机分批起飞,轮流来袭击,我们警报时间,长达五天五夜,使人们在一百几十小时中不敢离开防空洞。1941 年,日机空袭重庆,长达七天七夜。造成防空洞内万

15、人窒息的惨案。据统计,这一年,日机对川、甘、陕、滇、黔、湘、桂各省的轰炸达 1878 次,出动飞机达12300 余架次,中国人民受到的威胁和损失,恐怕大大超过了广岛人民。当年经历过这种场面的朋友,残酷情状,永世难忘。但日本有些人却左一个广岛,右一个广岛,面对自己在二战中的罪行,闭口不谈。今年 6 月 9 日通过那条“ 不战决议 ”,既无“不战”字样,也无 “道歉”字样,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一句话,根本不想认错,自己也就不想道歉了。但是,日本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特别是广岛群众,他们受到战争的惨重损失,但是他们也清楚,广岛之所以遭炸,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结果,那颗原子弹,是日本军国主义把它引来的。7 月 27 日,日本天皇明仁在广岛参加悼念原子弹受害者时广岛群众举行了静坐示威,要求明仁代表死去的裕仁天皇,为发动侵略战争表示道歉这就说明了问题。裕仁功过,早有定评。日本的侵略罪行,也无可推脱。广岛事件,说明了日本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远在有些阁员和议员之上。这一个精神世界,比那颗原子弹重要得多了。1. 美国为什么要在日本广岛投入原子弹(用原文回答)?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损失。2. 结合具体的语境,说出“罄竹难书”的意思。比喻罪行太多,难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