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0533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22.《短文两篇》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第 22 课短文两篇.基础知识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 鸿儒() 案牍() 甚蕃() 淤泥() 清涟() 亵玩() 隐逸()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有仙则名。往来无白丁。可爱者甚蕃。宜乎众矣。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谈笑有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B 可以调(调弄)素(不加修饰)琴C 亭亭净(洁净)植(种植) 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听说) 。4、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可以调素琴 B 无丝竹之乱耳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莲,花之君子者也。5、翻译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 山不在于高

2、低,有了仙人的姓名就成了仙山。B 一座山不在于山高,有了灵气就出名了。C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D 仙人喜欢居住在不高的山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A 只可以远远地观看,不可以走到近前与它玩耍。B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C 可以远看,但不可以亲近而不庄重。D 可以远远地察看,却不能走近去玩弄。6、填空陋室铭的作者是朝诗人。 “铭”是古代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爱莲说的作者是,朝家。文中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的语句是。陋室铭的主旨句是,全文表达了作者的情操。爱莲说的主旨句是,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品德。7、选出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句( )A 苔痕上阶绿

3、,草色入帘青。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A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 无丝竹之乱耳。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课文精段赏读(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2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孔子云:何陋之有?_2、本文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4、哪一句?_3、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陋室不陋”?_4、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_5、文章结尾列举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亭子目的是_6、从正面写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_,_。全文中画龙点睛并照应主旨句的语句是_。(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按原文填写空白处的语句并译成现代汉语。-译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不蔓不枝 蔓: 香远益清 益:-陶后鲜

5、有闻 鲜:-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第一段与第二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5、文中写菊与牡丹的目的是6、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那么你喜欢哪一种花呢?为什么喜欢?联系实际谈一谈。.拓展阅读(一) 买花白居易帝城(指长安)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光鲜貌)百朵红,戋戋(众多貌)步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匀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3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6、共道牡丹时 移来色如故 帝城春欲暮A B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复前行,欲穷其林此叹无人谕D家喻户晓2、 “家家匀为俗,人人迷不悟”一句与爱莲说中哪一句话含义相同?都揭示了当时什么世风?3、有一田舍翁“低头独长叹” ,这位田舍翁为什么长叹?(用原句回答)4、读完全诗,你认为作者写作本诗的目的是什么?5、下面是一段啊,牡丹的歌词,读后回答问题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美,娇美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本段歌词与白居易的买花诗都描写了牡丹的美好。你能说说这二者的不同之处吗?说出一点即可。(

7、二) 芙蕖李渔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

8、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注释:芙蕖,荷花,又名莲花,芙蓉;可人,适合人的心意;葩(p) ,花;当令,适合时令;荷钱,出生的小荷叶,状如铜钱;迨,及,到;菡萏(hndn) ,荷花的别称;徂(c) ,往,到。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及郡下,诣太守。 自夏徂秋 请备述之A B C及其茎叶既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亭亭独立D亭亭净植42、翻译下列句子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

9、之生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芙蕖的“可人”之处?(可摘引原文语句回答)4、写文章讲究详略,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比较详,哪些地方比较略?5、找出文中一组对偶句,并说说用对偶句的好处。例:。作用: 6、莲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咏莲花的古诗词很多,你能写出描写莲花的古诗、名句吗?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三)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其(指柳宗元)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夫,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

10、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腑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

11、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者: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摘自古文观止注释:大夫:这里指梦得的母亲;疏,古时臣下上奏的奏章;柳,指柳州,当时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节义:节操道义;夷狄,指少数民族;河东,郡名;裴君行立,裴行立,当时任桂管观察使,柳宗元的朋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2、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被遣往播州,他不愿去,哭着请求与刘禹锡交换柳州,即使得罪皇上而获罪,他也不怨恨。B 柳宗元的行为与当时平居里巷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柳宗元为刘禹锡宁愿自己去偏远的播州,很有节操、道义;而平居里巷的人们却为小利反眼若不相识。C 柳宗元去世时年仅 47 岁,他有两儿子,没有女儿。D 柳宗元安葬的费用都是观察使裴行立和柳宗元的表弟卢遵资助的。53、韩愈、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人物,你能举出其他六位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