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0523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班级 姓名 一、慧眼识真(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阿育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并且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出棉花的国家。A、 B、 C、 D、2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3古埃及从统一到灭亡。先后经历了多少年?( )A、约2500年 B、约4000年 C、约

2、3500年 D、约3000年4希伯来人曾在下列哪个流域建立国家(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恒河流域5如果回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你不能看到南亚次大陆上西部主河流两岸人民( )A、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 B、灌溉农田 C、种植棉花 D、修筑堤坝6按出现国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A、 B、 C、 D、7下列器具中,夏朝人不曾使用的是()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玉器8根据出土的距今约五千年的文物与遗址,表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特征:()A、中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 B、开始向金属时代

3、过渡C、农业进入犁耕时代 D、出现了早期农业9. 在教材中介绍的中国古代遗址中,离我们这里最近的是( )A、半坡遗址 B、良渚遗址 C、蓝田遗址 D、大汶口遗址10. 张教授是考古界的著名学者,他曾到二里头、摩亨佐达罗等早期城市遗址进行考察,你认为他在这些遗址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城墙 宫殿 神庙 公共设施A、 B、 C、 D、11“九州生气恃风雷”,“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一词源于( )A、黄帝时代 B、尧时代 C、禹时代 D、启时代1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表现了下列什么历史事实 ( )A、原始社会结束,奴隶制国家建立 B、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我国早期国家产生 D、生产力发展

4、,私有制出现13在古代印度有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和土地,从事农耕活动,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14假如你是一名伊拉克人,时光倒回到公元前18世纪,你可能见到的国王是( )A、胡夫 B、汉谟拉比 C、阿育王 D、亚历山大15不属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是( )A、文字的出现 B、国家的出现 C、宗教的出现 D、火的使用16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 )A、埃及的象形文字 B、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C、中国的甲骨文 D、罗马的拉丁文17我们现在对商朝的了解远远超过对夏朝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 )A、商代有比较成熟文字的记载 B、夏朝离我们太久远

5、了C、人们对商朝的研究力度大 D、商代的遗址发现多18文明古国中作为权力象征的有( )金字塔 文字 木乃伊 司母戊鼎A、 B、 C、 D、19下列说法中,能反映人类社会已经出现分化的是( )王室、贵族等统治阶级,奴隶处在社会底层整个社会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国王是最高统治者贵族住在别墅,而穷人的生活十分悲惨A、 B、 C、 D、20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计数法源自( )A、两河流域的先民 B、尼罗河流域的先民C、恒河流域的先民 D、印度河流域的先民21与古代埃及人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是( )A、天文学 B、解剖学 C、防腐技术 D、星期制度22下列不属于亚非早期文明中科学探索的是( )A、太阳历和太阴

6、历 B、阿拉伯数字 C、木乃伊 D、信仰阿蒙神23下列不符合佛教教义的一项是( )A、宣扬众生平等 B、只有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C、痛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D、反对国王统治24按历史的先后顺序,佛教传播的路线是( )A、中国印度日本 B、日本中国印度C、印度日本中国 D、印度中国日本25下列行为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A、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封山育林,定期伐木二、最佳拍挡(共8分)26.依照所学知识,将下列内容进行合理连线:古代埃及 青铜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 金字塔 两河流域古代中国 摩亨佐达罗城 印度河与恒河流

7、域古代印度 空中花园 黄河与长江流域三、思维体操(共42分)27.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共10分)A B C(1)图中A B C各是什么文字?它们分别产生于哪个国家或地区?(6分)(2)这些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它们与现在使用的文字有何联系?(4分)28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11分)(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流域和国家:(2分)A、_流域; B、_(国家);C、_(国家); D、_流域;(2)这是一把关于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年代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将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大致时间标明在该年代尺上。(4分)(3)四大文明古国中有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的影响? 请你

8、至少列出3条。(3分) (4)请你分析它们成为发源地的原因。(2分)29新月沃地是一块美丽富饶的狭长土地,位于亚洲西部。这里曾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请回答:(共8分)(1)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在西亚广为传播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名称?(1分)(2)汉谟拉比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请你说说他对历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3分)(3)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一位国王为解除异域公主的思乡病,建造了一座被后人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筑奇观。它是哪一座建筑?(1分)(4)请你列举一下古代西亚人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3项)(3分)3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共13

9、分)(1)佛教产生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3分)(2)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内容?(3分)(3)佛教何时开始向外传播?说一说它的传播路线。(3分)(4)请谈谈你对佛教的认识。(4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班级 姓名 一、慧眼识真(每题2分,共60分)1在史前时代,人们使用的最主要工具是( )A、铜器 B、石器 C、骨器 D、玉器2我国开始有人类活动距今已有( )A、两三百万年 B、一百七十万年 C、七十万年 D、三万年3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A、分布范围广 B、长江和黄河流域分布的密度较大C、遗址数量多 D、元谋人遗址在黄河流域4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10、:弓箭 陶器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A、 B、 C、 D、 5从猿到人转变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人脑形成 C、语言产生 D、制造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6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7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血缘关系的结合 工具简陋粗糙 人们头脑简单 生活环境险恶A、 B、 C、 D、8下列哪种古人类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A、元谋人 B、巫山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9恩格斯说:“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

11、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下列已会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10传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我们可以推断他的生活年代最有可能( )A、与元谋人同代 B、与山顶洞人同代 C、与半坡人同代 D、与北京人同代11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相同之处是( )处于旧石器时代 懂得人工取火 会使用骨针 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A、 B、 C、 D、12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B、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则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C、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而山顶洞人则过着氏族生活D、北京人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早期

12、,山顶洞人则生活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13对比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生活,可以发现山顶洞人在思想上已经有了( )审美观念 灵魂观念 祖先崇拜意识 制造工具意识A、 B、 C、 D、14下列不属于山顶洞人主要生活劳动的是( )A、捕鱼 B、打猎 C、种植小麦 D、采集15下列远古人类中,进入氏族时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16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主要新在( )使用磨制石器 食物来源扩大 使用陶器 居住环境改善A、 B、 C、 D、17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18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下列不属于其共同点的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会建造房屋 C、过着定居生活 D、种植庄稼19考古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