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99669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05-09年)(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一、 (2005 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214 题甲公与之乘 故逐之。 ” 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12词语理解。(6 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遂逐齐师_ 公问其故_ 望其旗靡_ 公输盘诎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_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

2、看法。(4 分)_二、 (2005 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甲 十年春故逐之。 ” 乙 故曰战必胜矣。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12简要回答问题。曹刿认为“可以一战” 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有人说, “长勺之战” 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_ _ _13对甲乙两

3、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 民”。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三、 (2006 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 ,完成 17-19 题。 (8 分)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 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分)_四、 (20

4、06 年哈尔滨市)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 ”回答 912 题。 (8 分)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福: 狱: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 分)_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 和_ 。 (2 分)五、 (2007 年青海省)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 ,完成 1116 题。 (14 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任选两小题,2 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

5、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 分)_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 分)(1)战前:_ _ (2)战中:_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 分)_六、 (2007 仙桃)甲十年春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

6、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 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 (12 分) 【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2 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 (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1文段理

7、解。 (6 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_(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 ”这一句。七、 (2007 泰安)(甲)十年春战则请从。(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

8、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7解释加点的词。 (4 分) 肉食者鄙_ 忠之属也_故不暇顾廉耻耳_ 朕当去奢省费_8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_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 (4 分_八、 (2007 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9、。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 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 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_九、 (2007 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0甲乙 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 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_ ”和“_”;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