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9464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们知道,人类修建在地面上的大型建筑,都要向地下打坚固的地基,“鸟巢”也不例外,它的地基有效支撑了地面的建筑,类似于树干和树枝对天然鸟巢的支撑作用。只是人类所打的地基更深、更结实。然而,地震专家在借鉴天然鸟巢的基础上,又在自己的建筑中加了许多鸟类巢穴所没有的抗震技术。地震专家们知道,对于大型建筑来说,那种全部连为坚固整体的建筑并不是最抗震的,反而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位移的建筑,能够自行消耗掉大量的地

2、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首先,钢梁结构和包含观众席的碗状看台是分离的,这个设计很科学,因为钢梁结构是钢铁材料,而看台是混凝土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如果联成一体,由于伸缩程度不同而相互拉扯,反而容易造成难于预料的破坏。另外,从世界范围内的地震经验来看,“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钢梁结构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层环绕一周,起到支撑的作用,还有一层专门支撑楼道,这些设计都使地震来时,场馆钢梁结构部分安然无恙。其次,碗状看台也分为 8 个独立的大单元,当地震来时每个单元都独立晃动,能够有效消减地震波的冲击力。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经过对安全问题的慎重考虑,设计师们取消

3、了原来设计方案中的可伸缩顶棚,使得体育馆的抗震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由于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人员疏散可以在 8 分钟内完成。所以,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鸟巢”体育馆仍然是非常安全的。(选自 2008 年第 8 期大科技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对“鸟巢”抗震设计的妙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取消了原设计中的可伸缩的顶棚,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B、把钢梁结构和观众席的碗状看台实行分离建造,而不是让“鸟巢”全部联成一个整体。C、钢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每层都有它的特定的功能。碗状的看台也分为独立的几大单元。D、借鉴天然鸟巢的盆形和凹底结构,

4、并在“鸟巢”的底部向地下打进更深更坚固的地基。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47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

5、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用尽全力、奋力C、若入前为寿 寿:敬酒D、张良西向侍 侍:陪坐7、下列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力矩相同的一项是( )(3 分)例: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 夫晋,何厌之有?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二)将下面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遇劫于路,

6、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8、(1)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5 分)(2)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5 分)( 三 ) 古 代 诗 歌 阅 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8-9 题除夜宿石头驿戴叙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课内) ,回答

7、11-12 题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12、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

8、5 分)13、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一句中, “如此”的“此”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其作用何在?(6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课外) ,完成 14-16 题背着灵魂上路郭翠华人在一个环境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但脚还是把人带出了家门。外面的世界很大,人很容易迷失方向。曾经一个人去一个城市出差,走在黄昏里,看见如流的人群头也不回地往前赶,只有我像一只掉队的孤雁,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那种迷茫的感觉很像一滴水落在了沙漠里,顿失了自己的踪影,自己的踪影是什么,我一直想不清楚。曾经看过一部外国影片,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

9、,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那时我突然明白了,出门在外,匆匆忙忙地,如果我们把什么落在家里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灵魂。出了家门,我们就会发现,人走了,心却没有走。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孤寂悄然而至,潮水般地席卷而来,心却在远处,不知道自己的心还在眷恋着什么。不出门的时候,人就会盼着出门的机会,出了门,人又会多了许多牵挂,人性的两难由此可见。做一个出门人,最好是能在另一个城市找到自己的朋友。那天晚上,几个久未谋面的朋友坐在一家茶馆里,茶的清香弥漫在异乡的空气里,我们闲闲地聊着,仿佛从没有

10、分离过,也不曾生活在彼此不同的城市,那种突然涌动的温馨十分地奢侈,就像一片片舒展着的茶尖,碧绿了我们的心情。朋友突然提到灵魂,他说现在的人天天都在忙,忙来忙去,已经顾不着自己的灵魂了。我的心角有盏灯跟着忽闪了一下,灵魂原来是需要精神和情感来滋润的。灵魂在哪里,心就在哪里。那天晚上,背着自己的灵魂走在异乡的路上,我的内心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踏实。14、第四段“人性的两难由此可见”中加点的“此”指的是什么 ?(3分)15、在选文第六段中,画线句“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是什么意思?(5分)16、文章最后说:“那天晚上,背着自己的灵魂走在异乡的路上,我的内心

11、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踏实。 ”综观全文,你觉得作者的这种感觉是怎样找回的?(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市“劳动模范”奖章。B、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 而忘了根本目标。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有尽有,真是汗牛充栋。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

12、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B、要想提高鉴赏戏剧的能力和水平,了解戏剧知识,认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C、对于马蒂尔德,有人可怜她,有人赞美她,还有人鄙弃她,我赞同这种意见。D、中国乒乓球队的小将李晓霞在参加完 2008 广州世乒赛后表示,能够参加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长期以来的夙愿。 21、展开联想与想像,仿照下面的例句,从“赶、您、达、恩”中任选两个汉字,联系人生写两个句子。(4 分)例句:众:喜欢坐轿的“人”,哪一个不是“人”抬“人”而被抬起来的。伐:好动干“戈”的“人”,也必然常挨别人的攻打。(1)-。(2)。五、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

13、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 , 文体自选 , 题目自拟 , 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5、C 与例句一样名词用作动词(A 形容词意动 B 名词意动 D 动词用作名词)11、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