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93809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视阈下的数词翻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文化语用预设理论角度看数词翻译顾斌(北方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北京 100044)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用预设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话题。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文化语言预设将有助于译者准确把握源语的预设信息,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数词翻译中文化语用信息的重构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原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达到心灵的契合。关键词:预设;文化语用预设;翻译技巧一、引言翻译是语言符号转换的双向艺术。在语码转换中,译者必须在在译文中等值重构原文的意义。然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构成了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对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进行转换。文化地域性

2、和民族性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出现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因此,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交流的桥梁,他们不但要掌握语言,还应该熟悉社会文化规范,这样才能在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的基础上,用符合读者文化习惯的方式,将原作者的文化信息准确地通过译著传递给读者。数词是在语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数词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对宗教神圣的迷信和崇拜影响下体现出一种价值的多元性。数词在两种文化中并非一一对应,本文将从文化预设理论出发,研究如何从文化语用预设的角度入手,使翻译尽可能“等值”。二、预设及文化语用预设预设(presupposition) 又译为“前提”或“先设

3、”,是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语用学中的语用预设研究集中在语境层面上结合说话人对实施言语行为的前提或背景进行设想。何自然认为语用的预设隐含于句子中某些词语背景意义中,是句子得以建构和理解的基础。语言学家普遍认为,预设是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知的信息,或是根据言语上下文的语境至少可以推断出的信息。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了有效地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必须满足社会文化的背景要求。文化预设是语用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预设理论在文化视域中的延伸, 对跨文化翻译活动的影响很大。杨仕章曾指出翻译不仅是语际交流, 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其目在于实现并促进文化信息传递。在翻译中,源语作者和目标语读者所涉及到文

4、化背景知识包括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文学作品、社会风俗习惯等诸方面,都可也看作与文化相关的语用预设。了解文化语用预设有助于透彻了解和灵活处理原文的文化预设信息, 有助于译者在宏观上重构翻译文本,在微观上选择适当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语用预设可能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翻译中充分考虑文化语用预设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译本的不可译性。三、数词所负载的文化含义差异数词在每个语言系统中都有着丰厚的文化蕴含。但由于不同文化的历史传承以及宗教影响,数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 汉语数字存在普遍的模糊性“模糊性”即不精确性。汉语的数词在许多语用情况下其意义是模糊的,如2汉语中的

5、一、九、千、万等,它们并非单纯表示具体数量,而是用来指示数量的多少。数字的模糊性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成语、谚语中很常见,有着特殊的文学色彩和不同凡响的文学修辞功能。夸张的模糊数字对诗歌意境增添了模糊美,让人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如: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夸张手法表达了他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感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让庐山瀑布更加恢弘磅礴。2. 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例1: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诸葛亮胜过一个臭皮匠。英语用的是“二”而汉语却是“三”,这并非译错,而是各个民族表达习惯不同。“On second thoug

6、hts”(三思而行)也是同样的用法。例2:半斤八两。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是中国人的说法,指不分上下;西方国家的衡制是十二进位制, 翻译成英语就必须转换成他们熟悉的度量衡标准。3. 喜好、谐音所产生的差异英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对英文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英美民间流行着一句俗语:“Thirteen is an unlucky number”(十三是个不祥的数字)。在汉民族文化里,人们都推崇双数是吉祥数字,人们将二看作是两种和谐共存的部分,这种二元思想使人们常常认为好事成双。在以发展市场经济为

7、主要目标的今天,经济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也是空前的。“8”即“发”的谐音,使用这个数字意味着升官发财,好运不断。四、数词翻译中文化语用信息的重构关联理论提出认知环境是指交际双方所共处的语境。语境包括三种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对语境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译者在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源语作者认知环境,以目标语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对所译译本做出恰当的语用预设和推理,在译本中尽可能消除理解差异,做到最大程度的等值。数词翻译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用直译法尽量塑造共同的语用信息。直译法分为两类:逐字翻译和直译加注解。数字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源语文本,在转

8、换中用数字代替数字。如果在两种语言中某些数字完全对等的语用信息,则采用保留数字直译的方法。1) 直译例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A fence needs the support of three stakes, and an able fellow needs the help of three other people.在本句中,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有三个桩的篱笆会更结实,三个朋友帮助能更好完成工作,人们来自客观世界的感受是相同的。例2: a fall in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译:吃一堑,长一智。2)直译加注释3一些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语用预设可以通过

9、直译加注,通过添加补充信息来实现重构。例1:( 大陆和台湾两岸实现) 三通three (direct) links (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namely, link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在翻译中,具体给出“三通”指通邮、通航和通商。例2:八仙过海,各显其能.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 each displaying his own talent.( 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lore.)为了原文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语言使用习惯,

10、一些含典故的成语经常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特色,但是加注往往会中断读者流畅地阅读,文章也显得不太连贯。2. 用意译法构建共同的文化语用信息对数字的意译依靠译者对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译本的深刻体会。译者对文化语用预设的理解有助于透彻了解和灵活处理原文的文化预设信息,重构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当译者在直译困难或目的语读者难于理解或容易产生歧义时,我们采用意译法。中华民族在数词使用上具有模糊性,这一特点体现在成语、习语、委婉语、诗句等富含文化内涵的词句中。1) 文化语用信息完全不同的词, 舍弃数字意译。“九”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天地之至数,九重天是天的最高处。九又有多和无穷

11、的意思。如九霄云外,九死一生等。汉语表达丰富多彩,为了传递文化信息往往会采用多种修辞方法,翻译时,译者应该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预设信息,舍弃数字意译。例1: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By now, Daiyus resentment over the previous evening was completely forgotten. (杨宪益 译)例2: 而且这规则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And these rules, unlike those we have today, dont change all the time. (杨宪益 译)2) 变动数字保留文化语用信

12、息由于英汉语中对模糊数字的使用和表达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数字在特定的语言文化中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信息,翻译时需变动数字改译, 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千、万的表达最具代表性。例1: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Bynner 译)例2:万金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The thousand tales of gold are easier come by than an understanding heart. (杨宪益 译)在上面例子中,“千”“万”改译为

13、“hundred”“thousand”,英汉两种语言中,改动数字保留文化信息的例子很多,如“at sixes and sevens”译为“乱七八糟”等。五、结论4文化背景的差异必将导致在交际中出现文化语用信息错误,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准确地把握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语用信息将有助与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既能反映原文内容,又能顺从读者的语言习惯,达到“最贴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参考文献1 卢红梅. 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3 戈玲玲.预设及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2.4 Leo Hickey.语用学与翻译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顾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