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82549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龙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二第2次月考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云龙一中 20062007 学年度高二第 2 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30 分)一、 (12 分,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A.自食其力 兵慌马乱 别出新裁 随机应变B.尽善尽美 绿林好汉 胜券在握 党同伐异C.再接再厉 相形见绌 老气横秋 寿终正寝D.洪福齐天 杳无音信 天遂人愿 惊慌失措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 ,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_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_是虐杀

2、,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琅。一部水浒传 ,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_笔墨。A.空白 偶而 几乎 乱用B.空缺 偶然 几乎 滥用C.空白 偶而 简直 滥用D.空缺 偶然 简直 乱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发展经济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子孙后代,决不能做涸泽而渔的事情了。B.“五四”时期的青年人,尤其是为中国革命寻找道路的青年革命者,他们对刚刚介绍到中国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敬,真正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C.公司的新章程早就推行到各个子公司了,可收效甚微。广种薄收,令总裁异常懊恼。D.就你摊的那些活,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完!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逃之天天。B.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高兴。C.商标法规定,在商品包装、广告上面出现企业名称和地址时,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汉语拼音并用,不能单独使用汉语拼音。D.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的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在另一篇文章里我已讨论过情感思想与语文的关系,在这里我不再作哲理的剖析,只就情与辞在分量的分配略谈一谈。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

4、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情尽乎辞” , “情溢乎辞” ,或是“辞溢乎情” 。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 ;心里感觉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 ;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 , “辞”叫做物质。艺术以物质表现精神,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 ,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 ,例如中世纪“高惕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相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是的“象征艺术”

5、(注:黑格尔的“象征”与法国象征派诗人所谓“象征”绝不相同) ,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隐约地见到它所要表现的精神。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 “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 “修辞立其诚” ,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概括立论,都难免有毛病。 “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

6、机会,虽然“观止于此” ,究竟“不过尔尔” 。拿绘画来打比方,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无论巨细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是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粃糠。黑格尔以为古典艺术的特色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其实这要看怎样解释,如果当作“情尽乎辞”解,那就显然不很正确,古典艺术的理想是“节制”与“静穆” ,也着重中国人所说的“弦外之响”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节选自高中第一册语文读本情与辞 )5从原文看,以下关于“情”与“辞”及其关系的理

7、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据黑格尔的“物质” 、 “精神”的观点,文学作品文字内容属于“物质”范畴。B一篇文章中情与辞在分量上的分配,应视所写文章的内容形式而定。C “言有尽而意无穷” ,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反而可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D古典艺术的理想是节制与静穆,就是要“情尽乎辞” ,即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6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情尽乎辞”是文学家追求的但又往往难以达到的目标。B本文拿绘画与文学作比较,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工笔画法的缺陷。C从本文的意思看,作者是不大赞同文学“情尽乎辞”的。D第二段“画家”喻创作中善用暗示的文学家, “画匠”喻

8、无巨细都尽量和盘托出的文学家。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物质溢于精神的“象征艺术” 。B在文学作品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否则,不成其为文学。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C “辞溢乎情”的文学作品,辞藻往往高华精妙,值得大力提倡。D初学为文者,应首先做到“因情生文” 、 “情见于辞” ,然后再作更高的企图。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710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天津卷)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

9、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 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 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怕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 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 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 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 ”恂曰:“不然。昔 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

10、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 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 ”于是并坐极欢。(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 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 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愉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 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恂不应,遂斩之

11、。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 “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怕曰:“皇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诸将皆曰:“ 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2、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恂乃戮之于市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询遣谷崇以状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卿今为吾行也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1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

13、为光武帝出面调解。第卷四、 (25 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译文: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简要分析。 (4 分)答: (2) 越中览古说“只今惟有鹧鸪飞” , 苏台览古说“只今惟有西江月”,两个句子结构相同,但一写“鹧鸪” ,一写“西江月” ,作者以此表达的目的是否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4 分)答: 13、默写(任选三题,8 分)(1) ,铁马秋风大散关。(2)出师未捷身先死, 。(3)六国破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