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8705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老子作道德经 ,凡五千言。道士将其作为修道经典,哲学家称之为哲学著作,政治家则视之为政治学资源。那么, 道德经究竟是一部什么书?是否有一个贯通始终的宗旨?这值得我们分析。 道德经有不同版本,文字略有出入,但无碍大局。概括起来,其内容分为德论、道论两部分。先看德论。何谓“德”?庄子的解释一针见血:“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心是透明的,若孺子之心,这便是德。如何能使自己“心彻”?要领之一是“抱朴” ,又叫“见素抱朴” ,即内心朴素,纯真无邪。若

2、要纯真朴素,其一是不学世俗知识,因为“绝学无忧” 。其二是“寡欲”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所以,应该消解感官欲望。“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因而,应该“少私寡欲” 。其三是以德抱怨。老子教导人们“报怨以德” ,有一颗“愚人之心” ,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婴儿。老子视现世为末世,他说现实社会道德败坏:“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在他看来,社会变迁伴随着人心堕落。老子要拯救人类,他提出的方案是,抛弃科技文明, “绝巧弃利” ,抛弃社会道德, “绝圣弃智” 、 “绝仁弃义” ,复归原始社会, “邻国相

3、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要领之二是“守一” 。在道德经中, “一”在身体内部,是念头着落的对象,故称“守一” 。守一之术,首先须切断感官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便“内视反听” ,念头向自己身体内部视和听。这个“一”在什么位置?道德经提到“圣人为腹不为目” ,可能是指下丹田,意念守住这个位置后就不要离开,调整气息,放松身体,如婴儿一般。如此修行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玄览” 、 “天门开阖”等一系列心理体验,这便是修道者所谓的开悟。魂魄修得好,可以成为圣人。圣人“无为” ,却能“无不为” ,比如“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再看道论。修心开悟,可以见道。道是修心开悟后直觉体验的终

4、极对象。 “道”无法被感官感知,也就无法用词语表示,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 “道”有两重性,既是“物” ,也是“非物” 。一方面,老子说“道”是物,说得很肯定;“道之为物” ,但不是普通之物,而是物之精华。 “道”具有潜在的、无限的可能性,能演变成任何东西,故视之为“混成”之物。这个“混成”之物是独立的、永恒的存在, “独立而不改” 、 “先天地生”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周行而不殆” ,且永恒不变,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另一方面,老子又间接地说“道”是“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孕育万物的那个东西不是物质性的。那么, “

5、道”究竟是什么?这需要结合万物来说。 “道”是万物的“始”与“母” 。从时间维度说, “道”是万物的来源。老子说“道”没有名字:“无名,天地之始。 ”老子又说宇宙万物经历了由少至多的演变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空间维度说, “道”是构成万物的最细微元素。 道德经说, “道”是“万物之母” ,只不过每一种物都“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已然将“道”包容其中。 “道”是万物之本体。无论是太阳,还是一滴水,把它们分解到最微小的极点,便是同一种元素,这就是“道” 。悟道之后还会发现世界全然两样。老子说:“大白若辱” 、 “大方无隅” 、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 “

6、大成若缺” 、 “大盈若冲” 、 “大直若屈” 。综上,修德是为了证道,证道是修德的结果,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因而, 道德经是一部生命修行之书,其宗旨是“长生久视” 。(节选自张荣明中的“长生久视”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无法被感官感知,也就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修心开悟之后凭直觉体验。B.“道”是物之精华,由万物混合而成,是“物” ;但又不具有物质性,是“非物”C.“道”是独立的、永恒的存在,又是万物之本体,具有演变成宇宙万物的无限可能。D.“道”是万物之始,又是万物之母,将万物分解成最细微的元素,这种元素就是道。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7、项是 ( )A.要“心彻” ,不仅要内心朴素、纯真无邪,也要知足寡欲、以德报怨,更要“守一” 。B.老 子 认 为 , “仁 义 ”“大 伪 ”“慈 孝 ”“忠 臣 ”之 所 以 产 生 , 是 因 为 当 时 社 会 道 德 败 坏 。C.在老子看来,所谓的科技文明、社会道德都会影响人们淳朴的本性,应该被抛弃。D.切断感官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让意念着落于“一” ,如此修行,就有可能开悟见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 道德经中的“德”指的是内心澄澈纯净,若“孺子之心” ,与通常所说的“品德”之“德”不同。B. 魂魄修到极致,就可以成“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

8、,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达到庄子逍遥游中“圣人无名”的境界。C.老子认为要改变道德败坏的末世现状,就必须“修德” , “修德”可以“悟道” , “悟道”之后,才能让世界变得全然两样。D.作者将道德经定性为一部追求“长生久视”的生命修行之书,是为了批驳认为它是修道经典、哲学著作或政治学资源的观点。 【答案】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1B2A3A【解析】1试题分析:“ 由 万 物 混 合 而 成 ”错 , 原 文 说 “道 ”“能 演 变 成 任 何 东 西 , 故 视 之 为 混 成 之 物 ”。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

9、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心彻” “内心朴素以德报怨” “守一”不在同一个层面,也无递进关系。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考点:筛选并

10、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B “达到庄子逍遥游中圣人无名的境界”于文无据;C 悟道之后是“发现世界全然两样”而非“让世界变得全然两样”;D 作者并未“批驳”。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阅读选项,然后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加以翻译,和选项内容加以比较,看看是否有不同之处。难度不大,考的其实是考生的细心和耐心。通常会有因果关系推断失当,时间错位,对象不当,关键词故意翻译错等错误类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 古代诗文阅读(36 分)(1)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窦默,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

11、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默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 ”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问今之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命皇子真金从默

12、学,赐以玉带钩。世祖即位,召至上都,问曰:“朕欲求如唐魏徵者,有其人乎?”默对曰:“犯颜谏诤,刚毅不屈,则许衡其人也。深识远虑,有宰相才,则史天泽其人也。 ”天泽时宣抚河南,帝即召拜右丞相,以默为翰林侍讲学士。时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见委任,默上书曰: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伏望别选公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天下幸甚。他日,默与王鹗、姚枢俱在帝前,复面斥文统曰:“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祸天下。 ”帝曰:“然则谁可相者?”默曰:“以臣观之,无如许衡。 ”帝不悦而罢。默俄谢病归,未几,文统伏诛

13、,帝追忆其言,谓近臣曰:“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人。向使更有一二人言之,朕宁不之思耶?”召还,赐第京师,命有司月给廪禄,国有大政,辄以访之。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 ”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 ”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节选自元史列传四十五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 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

14、所以不能尽其初心/B.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C.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D.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之仁、义、礼、智、信。B.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执政中枢部门的官职名,其职责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