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703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疾病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世医得效方记载: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的家人把他手脚捆绑起来,放一坛酒在酒鬼口边,“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急欲就饮,坚不与之”。一会儿病人吐出一块瘀血。家人将瘀血放入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又散发出恶臭味。这个嗜酒如命的人“自后虽滴酒不能饮也” 。吴鞠通医案载:有章姓病人“不时脱尽衣裤上大街”,吴鞠通一边用小竹板打他,一边命令其穿衣服,患者“知痛后而自着衣,着后稍明”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采用治疗者与被治疗者间的相互反应与关系,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中医学讲心理治疗称为“意疗”。在心理学本土化浪潮下,中医

2、学者对中医心理学理论的发掘、整理、完善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心理疾病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属于较高层次的非药物疗法,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真正掌握和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必须识见广博,灵动机变,“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若胸中无才器之人,亦不能用此”“,夫医贵有才,若无才,何足应变无穷”(儒门事亲)。这是对医者本身的医学素养及学识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么多德才兼备名医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才有了中医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高度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这些最宝贵的财富。,心理疾病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第一节 意疗第二节 中医行为疗法第三节 气功疗法第四节

3、音乐疗法第五节 针灸疗法第六节 药物疗法,第一节 意疗,意疗指不用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手段,而借助于语言、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唤起患者防治疾病的积极因素,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或康复目的的方法。古代祝由术就是一种原始的心理治疗方法。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第一节 意疗,一、顺情从欲概说“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顺者,非独阴阳脉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是通过满足平凡的意愿、感情和生理需要来达到祛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原理目欲视物,耳欲闻声,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则欲衣,劳则欲息,病痛而欲医,恶于死而乐于生等等,都是人类的生理

4、需求;爱情婚姻、情趣爱好等均属心理需求;而亲朋好友亲密往来、求学就业、名誉地位则属社会需求。这一切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现象。,第一节 意疗,治疗方法李渔闲情偶寄:一曰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二曰其人急需之物,可以当药。三曰一心钟爱之人,可以当药。四曰一生未见之物,可以当药。五曰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六曰素常乐为之事,可以当药。七曰生平痛恶之物与切齿之人,忽而去之,亦可当药。 所欲有显欲欲潜欲之分。从其道,指顺应某种心身规律。心理反佐法指在某些方面顺应当事人意愿,给于适度心理满足,以辅助主导心理治疗的方法。倾听、关注、保证、鼓励、支持等。,第一节 意疗,评价对欲望有分析的对待:一看是否合情合

5、理,是否符合人的正常需要;二看是否现实可行;三看是否适度适量中医治疗心理疾病重在于心、于性、于情,即“欲治其病,先治其心,必正于心,乃资其道。”,第一节 意疗,二、开导解惑概说是医生以语言为主要手段欲患者交谈,使之明了欲疾病有关的道理,以及自己所能做的努力,主动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清代名医吴鞠通“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详告以病之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不放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重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惊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第一节 意疗,治疗原理说理开导、同情安慰,改变患者的病态心理环境。治疗方法擒,“告之以其败”纵,“语之以

6、其善”切入,“导之以其所便”突破,“开之以其所苦”注意事项:语言态度要体现平等相待的原则;语言内容要符合逻辑;言语表达要讲究技巧,结合实际。,第一节 意疗,评价开导解惑的方法体现了中医辨证唯物的形神一体观,以及身心并治的治疗思想。关键在改变患者的病态心理环境,正确运用语言工具,对病人进行启发诱导,强化心理效应。,第一节 意疗,三、情志相胜概述“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对中国古代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治疗原理情志相胜疗法就是依据由五行相克理论而

7、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以情胜情来治疗情志疾病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说法。,第一节 意疗,案例不拘克制之说者内经中虽然确立了情志相胜的治疗大法,但医家们却并没有被教条所束缚,而是实事求是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设计治疗方案。在很多七情致病的医案中,并不是依照情志相胜的原则来治疗的,同样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簪云楼杂记:“鹿邑李大谏,世为农家,获售于乡,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擢谏垣,遂成痼疾,宵旦不休,太医院某,令家人绐其父曰:大谏已殁。其父恸绝几殒,如是者

8、十日,病渐瘳,佯为邮语曰:大谏治以赵大夫,绝而复苏。其父因悲而笑症永不作,此悲胜喜也。”,第一节 意疗,评价疗程简单,但设计精妙,疗效明显、迅捷注重个体差异性。体现中国人情感的方式特点采用的机体方式有些值得商榷,有违现代心理治疗伦理原则。,第一节 意疗,移情变气法概述素问移情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运用各种方法转移和分散病人精神意念活动的指向,即通过派遣情思,改变心志,以缓解或消除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治疗原理 人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医生通过调动友谊注意使患者产生无意注意,改变患者原来的注意中心。,第一节 意疗,治疗方法升华超脱 移情易性移情,即排遣

9、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进过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习惯。运动移情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把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散出去,调整机体平衡。精神转移和情志引导,第一节 意疗,暗示诱导法概述指医生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病人“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心理疗法。主要适用于由疑虑、猜测所导致的幻觉、抑郁等病症。,第一节 意疗,治疗原理Freud关于意识的分类。外界信息可以绕过思考而影响潜意识,是由于

10、有简化思维的习惯:简化思维的方式是条件反射;简化思维的方式是人的模仿本能;简化思维的方式是简单联想。,第一节 意疗,治疗方法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语言暗示或借物暗示评价暗示疗法不仅运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还广发应用在社会各方面。,第二节 中医行为疗法,习以平惊法矫正疗法厌恶疗法、责打法、旋转法捕捉幻物法行为诱导法行为满足法歌吟疗法舞蹈疗法,心理转移法 名医类案目记载:“杨贲亨治一贵人,患内障(眼疾)性暴躁,时时持镜自照,计日责效,数医不愈。召杨诊,曰:公目疾可自愈。第服药过多,毒已流入左股,旦夕间当发毒,窃为公忧之。既去,贵人日夕视左股抚摩,惟恐其发也。久之目渐愈而毒不作。贵人以杨言不验,召诘之。对

11、曰:医者意也。公性躁欲速,每持镜自照,心之所属,无时不在于目,则火上炎,目何由愈。故诡言令公凝神于足,则火自降,目自愈矣” 。,冲击疗法 续名医类案惊悸记载:“卢不远治沈君鱼,终日畏死,龟卜筮数无不叩,名医之门无不造。一 日就诊,卢为之立方用药,导谕千万言,略觉释然。次日侵晨又就诊,以卜当十日死。卢留宿斋中,大壮其胆,指菁山叩问谷禅师授参究法。参百日,念头始定而全安矣” 。,课业疗法课业疗法是指通过让患者参加有医疗意义的工作或劳动来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行为治疗中的课业疗法是通过行为改变来调整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四川医林人物记载:“肖文鉴,南充人。一室女患郁症,形消骨立,鉴嘱女结伴锄菜

12、园蔓草,日刈草二背。女初不耐,久习为常。如是一百日,体渐强壮,面生华泽” 。,第三节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一种运用主观意识对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求治者的意识控制,以达到使肌肉放松、精神安宁、思想入静、呼吸深匀的目的,从而调节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表明,气功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病有明显的疗效。,第三节 气功疗法,调意:即调理自己的意念,也就是训练涌现在头脑中的思想和念头。一般地把它限制在一个简单的词(如“松”)或数字(如“一”)上,并把它固定在想像中的身体某一部位上,如两眉间的“上丹田”,脐下一寸半的“下丹田”,这就称为“意守”,意守的目的是为了入静。

13、做到真正的入静,即排除各种内外干扰,头脑里什么也不想,没有什么念头,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需要反复锻炼,付出很大的主观意志和努力才能达到这种入静、物我两忘的境界。,第三节 气功疗法,调身:即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由于功法不同,要求身体的姿势也各异。不论何种姿势要使自己的头颈、躯干、四肢肌肉和关节都处在一个相当松弛的状态,并不为自己所意识到,即使练动功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也是得心应手,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调息:即调节自己的呼息,有意识地进行一呼一息的训练,延长吸气或呼气的时间。呼吸可兴奋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并通过它们的影响调节内脏的功能。,第四节 音乐疗

14、法,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第四节 音乐疗法,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

15、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第四节 音乐疗法,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

16、,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第四节 音乐疗法,暴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办事稍有挫折易灰心丧气。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积极的一面,听些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旋律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在情绪急躁发火时,应听些羽调式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能缓和、制约、克制急躁情绪。压抑在五行中属“土”,这些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这些曲目风格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当遇到挫折,情绪极度恶劣时,应听角调式音乐,如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此类乐曲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使其从忧虑痛苦中解脱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