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26669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 只 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葛根素处理组;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20 mg/kg,缺血 1 h,再灌注 6 h 后取血检测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 、丙二醛(MDA)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RTPCR 测定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mRNA含量。结果 葛根素组血清 CK 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MPO和 MDA 的活性明显低于

2、模型组(P0.01),ICAM1 mRNA 含量较模型组低(P0.01)。结论 葛根素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心肌保护机制之一。 【关键词】 葛根素;再灌注损伤;胞间黏附分子1近年研究证明,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自由基产生与炎症反应是引起继发性心肌损伤的关键因素。在缺血心肌组织内,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浸润,阻塞微血管, 造成“无复流”现象,并且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氧自由基、蛋白质分解酶及各种炎性介质加重心肌损伤1;缺血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上调, 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浸润的先决条件2 。药理实验2研究显示,葛根素具有保护心肌缺血

3、再灌注损伤作用3 ,但这种作用是否与葛根素抑制心肌缺血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相关,目前还不清楚。本实验通过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以及缺血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和试剂 布瑞宁(注射用葛根素 ,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 g/支,批号 H20010776);肌酸激酶 (CK)活力试剂盒、髓过氧化物酶(MPO) 试剂盒和丙二醛(MDA) 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总 RNA 提取试剂购自美国 Gibco 公司;小鼠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MMLV) 、寡核苷酸引物购自美国 Prom

4、ega 公司;耐热 DNA(Taq DNA)聚合酶、核糖核酸酶抑制剂 (RNasin)等试剂购自深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2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参照文献4 的方法并改良。具体操作如下:大鼠经 10%水合氯醛 0.4 ml/100 g 腹腔注射麻醉、固定,气管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 记录心电图。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开胸,剪开心包 ,在左心耳下缘 34 mm 处进针,向肺动脉园锥方向出针,将一小段聚乙烯管( 直径 1.5 mm)置于结扎线下,收紧结扎线以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血流。观察心电图,以出现 QRS 波3群高大增宽为结扎成功,缺血 60 min 后,取出聚乙烯管即再灌注,以

5、QRS 波群振幅逐渐回落为再灌注成功标志5; 再灌注 6 h,股动脉取血,处死动物 ,保留心肌。正常对照组用正常心肌,模型组和葛根素组用同一部位的缺血心肌检测。1.3 实验分组 SD 大鼠 36 只, 雌雄不拘,体重 200250 g,随机分成 3 组,正常对照组:开胸,左冠状动脉降支下穿线但不结扎,同一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缺血 60 min,再灌注 6 h,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葛根素组:缺血 1 h,再灌注 6 h,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 20 mg/kg。1.4 血清 CK 活性测定 再灌注结束后 ,股动脉取血, 离心分离血清,

6、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1.5 心肌 MPO、MDA 含量测定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 MDA 的活性变化。1.6 心肌 ICAM1 mRNA 测定 Trizol 法提取总 R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A260 和 A280 的吸光度值 ,保证 RNA 的质量,并计算 RNA 的浓度。采用 RNA PCR 试剂盒进行逆转录和 PCR,逆转录反应体系(20 l)如下:RNA 1 g,10RNA PCR Buffer 2 4l,MgCl2 5 mmol/L,dNTP 1 mmol/L,Oligo (dT) 2.5 pmol,AMV 5 U, RNase inhibito

7、r 20 U;逆转录条件如下:30 10 min,42 30 min,99 5 min,离心,-20 备用。PCR 所需的引物系列如下:ICAM1: 前向:5GGCGTCCATTTACACCTATTA3,反向:5TTCCTTTTCTTCTCTTGCTTG3 (413 bp);甘油醛3 磷酸脱氢酶(GAPDH) :前向:5TCCCTCAAGATTGTCAGCAA3 ,反向:5AGATCCACAACGGATACATT3 (306 bp);PCR 反应体系(50 l)如下:DNA 2.5 l,10PCR Buffer 5 l,MgCl2 2 mmol/L,dNTP 200 mol/L,Taq DNA

8、 聚合酶 1.25 U,上下游引物各 50 pmol;PCR 扩增条件为 95 5 min,94 30 s,57 45 s,72 45 s,共 35 个循环,最后 72 5 min。将 PCR 产物在 2%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将电泳结果以凝胶分析系统(Imager 2000)进行半定量分析,以 ICAM1 和 GAPDH 的比值来表示 ICAM1 mRNA 表达的强弱。1.7 统计学分析 用 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 表示,各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 结 果2.1 血清 CK 活力及心肌 MPO、MDA 含量的变化 模型组5CK 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

9、01),葛根素组活力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葛根素组 MPO、MDA 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 1。2.2 心肌 ICAM1 mRNA 水平的变化 PCR 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各组 PCR 扩增产物均于 413 bp 处出现了背景清晰但亮度不同的条带, 表示各组均有 ICAM1 mRNA 表达。对各组条带进行光密度扫描, 可见对照组 ICAM1 mRNA 表达较弱,模型组 ICAM1 mRNA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葛根素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见表 1、图 1。表 1 各组大鼠血清 CK 活力和心肌MPO、M

10、DA 含量、ICAM1 mRNA 变化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1;与模型组比较:2)P0.013 讨 论随着心肌缺血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作用引起关注。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活化的白细胞作用于血管基底膜而进入心肌组织,浸入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MPO 是这两种细胞特有的酶,白细胞通过阻塞小血管、释放化学介质和自由基等参与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所以缺血再灌注组织中白细胞的存在不仅是损伤的病理反应,而且促进缺血再灌注的损害。本实验研究显示:缺血心肌中MPO、MDA 和血清中 CK 活性显著升高,即缺血区发生炎症反应,6且浸润的白细胞

11、产生自由基增多,从而诱导心肌组织受伤加重。而葛根素处理组 MPO、MDA 和血清中 CK 活性显著下降,说明葛根素能减轻炎症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穿过血管进入病灶需要 ICAM1 的介导,ICAM1是一种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的配体,主要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使白细胞游出血管壁。在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表达极微量的ICAM1,白细胞极少和内皮细胞黏附。在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被病变组织产生的大量组织激活,ICAM1 表达增高6 ,使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增强,造成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大量牢固黏附,堵塞微

12、循环,影响心肌组织的血液供应;此外,浸润于心肌的白细胞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水解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损伤局部血管,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死亡,并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入心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黏附分子的表达是白细胞发挥毒性作用的重要条件7 。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 明显升高, 且与心肌损伤一致8;本实验中,模型组ICAM1 mRNA 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 MPO、MDA 和血清中CK 活性变化一致。ICAM1 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找新的方法预防这种炎症反应以减轻心肌缺血再7灌注损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观察葛根素对白细胞浸润、

13、自由基产生、心肌损伤程度和 ICAM1 mRNA 含量的影响研究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表明葛根素有减轻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减少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参考文献】1 Sievert A.Leukocyte depletion as a mechanism for reducing neutrophilmediated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during transplantationJ.J Extra Corpor Technol,2003;35(1):4852.2 Jones SP,Trocha

14、SD,Strange MB,et al.Leukocyte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n a chronic murine model of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J.Am J Physiol Heart Clrc Physiol,2000;279(5):2196201.3 潘洪平.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3;25(10):19414.4 郭 鹞.人类疾病动物模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65567.85 陈运贞,王志华. 大白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

15、模型制备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23(1):811.6 Ziegelstein RC,He C,Hu Q.Hypoxia/reoxygenation stimulates Ca2+dependent ICAM1 mRNA expression i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22(1):6873.7 Metzler B,Mair J,Lercher A,et al.Mouse model of myocardial remodelling after ischem

16、ia:role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J. Cardiovasc Res,2001;49(2):399407.8 Yang XP,Irani K,Mattagajasingh S,et al.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alpha and specificity protein 1 interact to upregulat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ischemicreperfused myocardium and vascular endotheliumJ.Arteriosc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