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3745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峡市2013——2014年高三第一次大练习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礼”字的文化意蕴礼之本为仁,礼之质则为敬。一切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都是虚礼;一切仪式若缺乏敬畏之意,都是俗套。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古人对天地君亲师都怀有真诚的敬畏之心,中国人眼里的天地自然不是无情之物、化学分子,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美好、最深挚、最久远的情感的凝结;在每个个体凝望致敬 这样人文化的天地自然之际,这股美好深厚的情感清泉便汇入了他的心田,潜移默化 间 滋养了他的本性之真。古来圣 贤看到人自天地自然中来,故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甚至一些草木鸟兽皆致以最深沉的礼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 爱之”,山水自然

2、也滋养着他们的魂灵,故他们是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乐山、乐水”,其 乐陶陶。同样,对于“充实而有光辉”的“大人”,以及 历代圣贤之言,古人也总能保持谦卑,深致敬礼,不似现代人一切都要一分为二,硬要把圣贤拉下神坛。圣贤已故,与之何干?结果还不是自欺自陷,耽误了自己人格的提升、见地的增长,只能甘于庸碌而已。要想生起对于天地、大人和圣 贤的爱敬之心, 则必自孝悌始,故论语全书第二章即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因为“道不远人”,儒家往往就人人能知、个个能行的一般心情处 指点为学做人的道理,孝悌 爱 敬之心,是人的良知良能,乃天之经、地之义, “孩提之童,无不知 爱其

3、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爱敬之心本是吾人天性,也是一切德性之本原。必躬行孝悌,护养一念爱敬之心,礼乐之发,便会不假安排、不能自已,成为自然而然的事。礼可分为个人之礼、人际之礼、制度之礼和民俗之礼四个 层 次。首先是个人之礼,孔子曰, “三十而立”,又说“立于礼”, “不学礼、无以立”,故知礼是使人能够立得住的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规范;而“立得住”首要是指人再不会堕落到动物的层次,沦为衣冠禽兽,而是已经坚定地立足于人道之上; “立得住”还 更是指能够站稳脚跟、不被流俗所动摇, “立于礼”了才成为一个真正意 义上的“士”,才会 进 一步进德修业,希贤、希圣、希天。个人之礼,须持敬功夫,久久涵

4、养,自然纯熟。其次是人 际 之礼,所 谓“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 射,此礼之大体也”。俗 语亦有 “礼尚往来”的说法。儒家看 “人”从来不是“individual”,认为不存在脱离社会群体的所谓绝对的个体的人,人是在社会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五伦关系中实现自身的变动不居的人,故人必在社会群体中生活,不得不和他人打交道,不得不多所往来。那何以往来呢?即依冠婚丧祭诸礼。人际之礼践行的核心是实现爱敬之情的相互流动,即是 实现爱敬之心从家庭父子之 间向社会人际之间的自然衍伸,这里即体现着儒家的忠恕之道,修身为本,推己及人。再者,礼还包括国家制度,即孔子所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礼

5、”。中国的礼治最终会形成礼俗,即民俗之礼,如传统节日、饮食起居之礼俗等等。1、下来关于“礼”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的本是“仁” ,礼的质是 “敬” 。礼节若没有恭敬之心,就是虚礼;仪式如果缺乏敬畏之意,就是俗套。B、礼的实质是敬畏之心、爱敬之情。礼可分为四个层次,即个人的礼、人与人之间的礼、制度的礼和民俗的礼。C、礼从戴帽子的成人礼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礼,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这些就是礼的全部内涵。D、礼还包括孔子所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之“礼” 。中国的礼治最终会形成礼俗,如传统节日的礼俗等等。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对天

6、地君亲师都怀有即敬重又畏惧的真诚之心,大自然在中国人眼里,是内心深处最美好、最深挚、最久远的情感的凝结。B、要对天地、大人以及圣贤爱敬,就一定要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开始;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有敬爱恭敬之心,是天经地义。C、礼是使人能够立得住的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规范。正如孔子所认为的,要想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就要学礼;否则,就“无以立” 。D、孔子认为不存在脱离社会群体的所谓绝对的个体的人,人必须在社会群体中生活,与人交往。而交往就要依据冠昏丧祭之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充实而有光辉” 的“大人”和历代圣贤总能保持谦卑,深致敬礼;这与现代有些人对待圣贤的

7、态度形成鲜明对照。B、爱敬之心本是我们人的天性,也是一切德性的本原。连孩童都懂得爱他们的父母,等到他们长大后又都懂得要尊敬他们的兄长。C、所谓“立得住” ,首要是指人已经坚定地立足于人道之上,不会沦为衣冠禽兽;更是指能够站稳脚跟、不被流俗所动摇。D、人际之礼践行的核心,是实现爱敬之心从家庭父子之间向社会人际之间的自然衍伸,体现儒家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等。二、古代诗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刘鄩,密州安丘县人也。祖绶,密州户掾,累赠左散骑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赠工部尚书。 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猎史传。天复元年,昭宗幸凤翔,太祖率四镇之师奉迎于岐下。李

8、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入援, 师范览诏,慷慨泣下,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初,鄩遣细人诈为鬻油者,觇兖城内虚实及出入之所,视罗 城下一水窦可以引众而入,遂志之。鄩乃告师范,请步兵五百,宵自水窦衔枚而入,一夕而定, 军城晏然,市民无扰。太祖命大将葛从周攻之。时从周为节度使,领兵在外,州城为鄩所据,家属悉在城中。 鄩善抚其家,移就外第,供给有礼,升堂拜从周之母。及从周攻城,鄩以板舆请母登城,母告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至,不异于儿,新妇已下,并不失所。刘将军与尔各 为其主,尔其察之。 ”从周歔欷而退。鄩料简城中老疾及妇人浮食百姓不足与守者

9、,悉出之于外,与将士同甘苦,分衣食,以抗外军,戢兵禁暴,居人泰然。从周攻围既久,鄩无外援,人情稍有去就之意。一日, 节度副使王彦温逾城而奔,守陴者从之而逸,鄩之守兵禁之不可,鄩即遣人从容告彦温曰:“请副使少将人出,非素遣者请勿带行。 ”又扬言于众曰:“素遣从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 ”守民闻之皆感,奔逸者乃止。外军闻之,果疑彦温有奸,即戮之于城下,自是军城遂固。及王 师 范兵力渐窘,从周以 祸福谕鄩,俾之革面,鄩报曰:“俟青州本使 归降,即以城池 还纳。 ”天复三年十一月,师范告降,且言先差行军司马刘鄩领兵入兖州,请释 其罪,亦以告 鄩,鄩即出城听命。太祖嘉其节概,以为有李英公之风。4、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在同日窃发 窃:暗地里B、觇兖城内虚实及出入之所 觇:窥视、察看C、人情稍有去就之意 去:前往D、俾之革面 俾:使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鄩有谋略的一组是( )鄩遣细人诈为鬻油者 太祖命大将葛从周攻之及从周攻城,鄩以板舆请母登城, 守陴者从之而逸又扬言于众曰:“素遣从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 ”俟青州本使归降,即以城池 还纳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鄩从小有大志,长大后善于用兵作战,粗略地阅读过史传。天复元年,刘鄩率主力军之外的部分军队攻陷兖州,于是占据了郡城。B、刘鄩在

11、攻陷兖州之初,见罗城下有一水洞课率军而入,于是坐下标记。晚上率兵从水洞衔枚入城,一晚就平定了兖城,且没有扰民。C、刘鄩挑选出城中不足以守城的老弱病残和妇女以及游手好闲的百姓,把他们全部送出城外,和将士们同甘共苦,来抗御外面的军队。D、刘鄩在没有外援人心思走的情况下,将计就计,终于止住了奔逃的人。外军获知,却怀疑王彦温有诈并杀了他,从此军城得以稳固。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鄩善抚其家,移就外第,供给有礼,升堂拜从周之母。(2)太祖嘉其节概,以为有李英公之 风。(二)诗歌鉴赏咏绣障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注解】 花蕊

12、(ru):花心。这里指花朵。娇:指花朵美丽鲜艳。 拈(nin):用两三个指头捏住。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 安:安置,摆放。 下柳条:从柳树枝条上飞下来。 【意译】 傍晚时分,堂屋前面的花朵开放得鲜艳美丽,女工们拿着描花的彩笔,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绷着绣布的绣架上。绣成的屏风摆放在春天的花园里,因绣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中的花间飞来。【作品鉴赏】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争先恐

13、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这一句虽然用意只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 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工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风飞来。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见。而且还因黄莺入画,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都省去了。【试题答案】8、这是一首写绣女描花刺绣的诗,诗中的“

14、娇” “争” “拈”三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分)答: 9、本诗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 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毕淑敏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多年来,毕淑敏拥有众多读者,真可谓老少咸宜、男女不限 ,评论家和学者对她及作品都给予较高的评价,著名作家王蒙把她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有人请毕淑敏自我评价其独到之处,她笑言:“自己专心写作时从没考虑过什么风格和魅力的事儿。每次写作都是受感动并有所思考、喜怒哀 乐浓烈得不吐不快 时才提笔。凡是独属个人情调的都不会进入文字的长吁短叹,只有那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才能诉诸文字。 ”她说自己在文学界“举目无

15、亲”,向来不讨好任何人,也从不迎合市场需要,更不揣摩或看他人眼色创作,削尖脑袋去争个什么奖的事从来没做过。直到今天 还可以出版作品并有不 错的销量,从这点来说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市场机制。 “如果非让我定位,说 得老套些,那就是我一直尊崇真善美。 ” 1980 年,年近三十的毕淑敏转业回到北京,在北京铜厂的一个小医 务所任内科主治医师。开始,她不喜欢也不适应这个职业和环境。那 时她和爱人在北京没有房子 ,孩子还小,整天脚打后脑勺地疲于奔命。等一切安 顿下来,藏北的风雪无时无刻不激 荡着她的胸膛。尤其 难平的是,身边好多人忙于发家致富当倒爷,全然不知西藏阿里这个地方,更不晓得还有那么多依然爬冰卧雪的官兵在保卫着我们和平的生活。她有 话要说,要 为那些永埋在冰雪之下的一个个鲜活又年轻的生命树碑立传。几年 过去,有着稳定职业和家庭生活的 毕淑敏,胸中积淀的真情也到了不发难以自持的地步,可开贯了处方的她不知怎样握笔抒情。 1983 年,电大中文专业招生,毕淑敏报了名,用不到两年 时间学完了半脱产学员三年制的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合 办的研究生班招生,她又 报了名。首都 剧场举办文学讲座,两块钱一张票,开讲座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