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103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全部古今义 古今异义无: 古义:不,不要 今义:没有 例句:无自信也是: 古义:这 今义:今表判断 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于: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夏水襄陵或: 古义:有 今义:或者,表选择 例句:或王命急宣良: 古义:真的,实在,的确 今义:好,善良 例句:良多趣味 岁: 古义:年,年成 今义:年纪、年龄等 例句:岁以大穰 但: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可是 例句:但逐层布板讫 患: 古义:嫌,担心 今义:患病、患难、祸患 例句:患其塔动 三: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例句:

2、可以为师矣 &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果果真。唳(l)鸟鸣。怡(y)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碎石、碎瓦。壑(h)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为(wi)被。方正。鞭用鞭子打。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

3、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

4、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

5、,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细致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 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

6、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 Q 精神”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

7、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论语六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i)有害。 诲(hu)教,教导。

8、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恕(sh)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

9、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 第一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

10、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2. 第三则:(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第三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

11、:“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第四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5. 第五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六则语录归类。 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1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15古代诗歌五首 山行留客张旭 1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全唐诗 作者:张旭,字伯高,苏州吴县(现在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既是擅长七绝的诗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精通楷书,以草书最为知名。其草书逸势奇险,连绵回绕,具有狂逸爽朗的新风格。怀素就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张旭之书与当时李白的诗歌

14、,裴旻的剑舞号称为“三绝”。常醉后作书,时人称之为“张颠”。 解题:山行留客,意在“留”字,是将客人留在春意盎然的山中。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2诗歌赏析 诵读全诗 诗的第一句便以山中美景来打动客人。诗人并不着眼于山中的具体景色,而以总体的山光物态尽显春色的面貌去感染客人,一个“弄”字使呈被动欣赏的景色变为能主动创造的主体,将山中的满目生机和春光无限恰切地烘托出来,同时也留给了客人想象的空间:争奇斗妍的山花、欢唱不已的溪水,千回百啭的鸟啼、飘移不定的云雾一切均在可以想象的山光物态之中,并使人依恋起那生机盎然的春晖来。 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否定了客人的想法,诗人善意的规劝客人不要因为山中偶然飘起

15、一片阴云就打算归去。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诗人还得给客人们讲一点更深微的道理,故后两句就将诗的意义推向了更深的一层:客人啊,您只耽心天阴而雨会淋湿了衣裳,但是天晴时分又会怎样呢?您既然要来游山观景,就要登山临谷、探幽寻胜,要获得真正的寻访收获和审美享受,也得进入云之深处,而在那云之深处美色无穷的云雾不也是会使您的衣服被水气沾湿吗? 3拓展诗歌意境:从“沾衣”我们联想到陶潜,他立下返耕园亩的愿望后,就着手去做,并且乐于去做,“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他早出晚归,沐风浴露,衣裳恐怕被打湿了几十回,可志向并不因此改变,故他在诗中表示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的许多人恐怕缺少的就是这种志向。其实,做人做事,立志高远是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入云深处”的景色同样也会令人向往,激起人进取的欲望。宋人陆游曾有诗写游山所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路人的“入云深处”不也是充满诸多的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吗?但只要我们有不怕“沾衣”和不轻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